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凋亡
  • 1篇猩红热
  • 1篇亚群
  • 1篇乙酰半胱氨酸
  • 1篇抑制凋亡
  • 1篇疫情
  • 1篇游泳
  • 1篇游泳场所
  • 1篇游泳池水
  • 1篇游泳池水质
  • 1篇症状监测
  • 1篇神经发育毒性
  • 1篇水质
  • 1篇水质卫生
  • 1篇通风
  • 1篇通风系统
  • 1篇球菌
  • 1篇人感染猪链球...
  • 1篇猪链球菌
  • 1篇仔鼠

机构

  • 9篇沈阳市疾病预...
  • 4篇沈阳市卫生监...
  • 2篇沈阳市卫生监...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沈阳市预防医...
  • 1篇沈阳市和平区...
  • 1篇沈阳市预防医...

作者

  • 9篇张弘
  • 3篇陈叶
  • 3篇付希坤
  • 2篇邹淑贤
  • 2篇黄牧
  • 2篇于莉
  • 2篇杨永建
  • 2篇王萍
  • 1篇李杨
  • 1篇李清
  • 1篇汤先伟
  • 1篇刘郁
  • 1篇戴孟阳
  • 1篇何秀菊
  • 1篇周雨
  • 1篇李欣
  • 1篇赵晓光
  • 1篇马英伟
  • 1篇赵聪
  • 1篇王琪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10例新发现HIV/AIDS患者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2015年部分新发现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了解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为AIDS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5年在3个月内确证HIV抗体阳性的HIV/AIDS患者110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后采集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和绝对数量,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首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456±232个/μL,其中<200个/μL 18例(16.4%),200~349个/μL 17例(15.5%),350~499个/μL 27例(24.6%);CD4^+≥500个/μL 48例(43.6%)。结论我市HIV感染者发现较早,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量较高,免疫功能损伤程度较低。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AIDS的重要措施,早期发现感染者、及时随访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把握治疗时机,延缓AIDS进展,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王琪李欣张弘
关键词:HIVCD4+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疾病控制
2003年沈阳市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调查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进一步做好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工作 ,提高游泳场所水质卫生 ,防止相关传染病的传播。方法 :选取沈阳市 31家游泳场馆 ,现场采集游泳池水面下 30cm处水样 450mL ,7~ 9月份加大采样频次。检验项目 :池水温度、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 ,如有一项不合格即判定该样品不合格。结果 :所有样品池水温度和PH值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游离性余氯的达标率最低为 67 84% ,其次分别为浑浊度 79 50 %、细菌总数 82 68%、大肠菌群 87 63 %、尿素 87 98%。 7~ 9月份高峰期与其它月份池水达标率比较 ,差异显著 (x2 =6 59,0 0 1

付希坤邹淑贤张弘杨永建李杨马英伟刘郁
关键词:水质卫生卫生监测游泳场所
2002~2004年沈阳市游泳池水质状况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2002~2004年沈阳市游泳池水质状况。方法:采集游泳池水样进行卫生指标检测与分析。结果:2002~2004年我市游泳池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6.33%、65.72%和70.84%,室内游泳池水质优于室外游泳池,深水区水质优于浅水区,影响游泳池水质的因素主要是游离性余氯。结论: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游泳池的监督监测工作及加大卫生宣传力度。
付希坤张弘杨永建邹淑贤于莉
关键词:水质
儿科门诊甲型H1N1流感症状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近10年来,症状监测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取得很大进展,技术手段趋于成熟。2008年奥运会期间,通过症状监测针对重点人群中(如运动员)发现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如菌痢、水痘、疟疾等,及早进行了应对,有效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1〕。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07年10月开始进行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
赵聪陈叶张弘黄牧
关键词:症状监测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
沈阳市首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调查处理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沈阳市人猪链球菌感染来源与传播途径,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结果等。[结果](1)患者脑脊液培养检出猪链球菌Ⅱ型;(2)患者有明显手部创口,有直接接触生猪肉史;(3)临床表现为脑膜炎型,预后良好。[结论]通过手部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生猪肉感染,无二代病例,做好生猪疫情控制及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陈叶何秀菊李清张弘王迎春黄牧王萍
关键词:猪链球菌
抗氧化物质对铅致仔鼠神经发育毒性的影响
2006年
付希坤张弘于莉赵晓光
关键词:神经发育毒性抗氧化物质N-乙酰半胱氨酸仔鼠抑制凋亡促进凋亡
沈阳市2001—2010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梅毒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每年受感染者估计达1200万人。中国梅毒流行形势较严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梅毒在中国死灰复燃,特别是近些年来发病人数增加较陕。
李蔚张弘
关键词:梅毒
沈阳市1989~2006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掌握沈阳市猩红热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策略和预测疫情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对1989 ̄2006年沈阳市猩红热的疫情进行描述分析并了解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结果]1992年沈阳市猩红热疫情有过大的流行,之后发病人数下降并于几年内呈现一个稳定的发病率,2002年后猩红热疫情呈上升趋势;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与学生在校时间一致。[结论]3 ̄15岁年龄组为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防止暴发流行。
张弘王萍陈叶白杉戴孟阳周雨
关键词:猩红热
沈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调查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方法于2004年3—6月间对沈阳市12家宾馆和10家大型商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现场积尘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沈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积尘样品属中等污染的占71.51%,严重污染的占27.37%。宾馆空调通风系统积尘严重污染率高于商场超市,中等污染率低于商场超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宾馆空调通风系统的管道积尘量高于商场超市,而积尘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均低于商场超市。结论沈阳市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较为严重。
张弘汤先伟杨永建陈杰王峡杨杰赵娇王义忠王丹英
关键词:公共设施空调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