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征锋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玉米
  • 2篇性状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多性状
  • 1篇性状配合力
  • 1篇雄性不育
  • 1篇玉米产量
  • 1篇育性
  • 1篇育性恢复
  • 1篇育性恢复基因
  • 1篇配合力
  • 1篇株高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最小二乘分析
  • 1篇作物
  • 1篇细胞质

机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征锋
  • 2篇明道绪
  • 2篇刘永建
  • 1篇郑用琏
  • 1篇姚骥
  • 1篇王毅

传媒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玉米S-CMS核育性恢复基因Rf3的精细定位及其候选基因的筛选
植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推动了农作物产量、品质的大幅度提高。玉米是世界上最早将CMS及育性恢复系统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的作物之一。CMS及育性恢复系统为实践中杂交种的生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不仅能节省大量人工去雄,而且可减少因去雄...
张征锋
关键词: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蛋白酶
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测定方法的应用研究
以9个玉米自交系和按4×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20个杂交种为材料,对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测定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如:用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并结合“产量因子”主成分杂种优势筛选出5个强优势杂交组合:RP15×...
张征锋
关键词:多性状主成分分析
文献传递
基于玉米综合QTL图谱的比较分析及株高QTL的统合分析被引量:30
2006年
以高密度遗传图IBM2Neighbors整合公开发表的、控制68个性状的1201个玉米QTL,构建了用于分子标记发掘、QTL定位、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综合图谱,并将结果融入本地化数据库CMap软件.利用CMap比较玉米QTL综合图和水稻QTL图谱发现,玉米和水稻QTL成簇分布具有普遍性;22个玉米株高QTL与64个水稻株高QTL位于标记水平上的共线性区域,43个玉米产量QTL与7个水稻QTL位于标记水平上的共线性区域.以控制玉米株高的QTL为例,利用overview的分析方法对127个QTL进行优化,定位了40个“真实”QTL,提高了QTL定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发现了玉米和水稻株高相关QTG(quantitativetraitgene)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大量玉米QTL信息的有效利用搭建了重要的生物信息学平台.
王毅姚骥张征锋郑用琏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最小二乘分析及其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2002年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玉米不完全双列杂交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对产量性状的表达均起作用 ,但以一般配合力效应为主。在与对照优势的相关性分析中 ,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与其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r =0 92 98 ) ,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与其相关为 (r =0 36 81)。本试验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正向的自交系分别为A3180 (2 2 4 90 9)、DB42 4(12 9 34 1)、48- 2 (5 5 0 2 4) ;前 4名强优势组合分别为DB42 4×A3180 (4 1 16 % )、DB40 6×A3180 (38 98% )、DB42 8×A3180 (34 11% )、DB42 4× 48- 2 (2 8 6 2 % )。
张征锋明道绪刘永建
关键词: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最小二乘分析杂种优势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2年
从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亲本异质性、核基因及其作用、质核基因组互作、基因网络系统等假说五方面概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现状。文章支持从整体协调控制的角度去揭示杂种优势的产生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式提出建议。
明道绪张征锋刘永建
关键词:作物杂种优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