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曙

作品数:128 被引量:669H指数:14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接种
  • 39篇乙型
  • 38篇疫苗
  • 31篇肝炎
  • 26篇流行病
  • 26篇流行病学
  • 25篇预防接种
  • 24篇病毒
  • 22篇流行性
  • 21篇脑炎
  • 19篇乙型脑炎
  • 16篇乙型肝炎
  • 14篇流行性乙型脑...
  • 14篇麻疹
  • 13篇病毒性
  • 11篇乙肝
  • 1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1篇甲型
  • 11篇发病
  • 10篇毒性肝炎

机构

  • 123篇甘肃省疾病预...
  • 18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兰州大学
  • 5篇山东省疾病预...
  • 4篇湖南省疾病预...
  • 3篇青海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定西市疾病预...
  • 2篇白银市疾病预...
  • 2篇江西省疾病预...
  • 2篇平凉市疾病预...
  • 2篇兰州生物制品...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23篇张晓曙
  • 58篇李慧
  • 41篇高丽
  • 36篇梁雪枫
  • 35篇唐宇
  • 28篇安婧
  • 27篇张宁静
  • 26篇王旭霞
  • 24篇李晓波
  • 19篇金娜
  • 19篇王小玲
  • 17篇邓琳
  • 13篇孟蕾
  • 13篇焦永卓
  • 12篇付鸿
  • 12篇王平贵
  • 11篇张秉玲
  • 10篇刘建锋
  • 10篇刘长江
  • 10篇李凤琴

传媒

  • 28篇中国疫苗和免...
  • 14篇中国初级卫生...
  • 9篇中国公共卫生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国计划免疫
  • 4篇卫生职业教育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农村卫生...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微生物学免疫...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疾病监测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及河西走廊地区乙型脑炎疫区变迁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及河西走廊地区乙型脑炎(乙脑)疫区变迁趋势,探讨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特征。方法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58—2010年疫情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局部地区调查,分析1980年开始使用乙脑疫苗前后甘肃省乙脑发病率和疫区地理分布变化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结果 1958—1980年,甘肃省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5/10万;1980年开始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到2010年,发病降至0.13/10万,未出现乙脑较大流行;发病率较高的县(市、区)分布于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发病趋势与全省平均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是甘肃省乙脑防控的重点地区;1958—1980年,河西走廊累计报告乙脑病例88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万,1981年以来,仅张掖市甘州区报告1例非本地发病乙脑病例;2011年8月调查河西走廊地区7个县(区、市)县级以上医院的住院病例,共发现疑似脑炎病例587例。结论甘肃省在使用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水平明显降低,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河西走廊是否存在乙脑病例尚需进一步调查并进行全面监测。
王旭霞王平贵王芳张晓曙李慧
关键词:地理分布
甘肃省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近年来麻疹报告发病特点,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甘肃省2009—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报告麻疹病例1 463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4.16%,≥15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25.91%。4~7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对15岁以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分析,20.86%的病例未接种过麻疹类疫苗,32.71%的病例免疫史不详。对病例的接触史分析,在发病前7~21d有5.82%的病例明确接触过发热出疹性病人,有12.43%的病例曾去过医院。分离出麻疹病毒H1a基因型,对麻疹疫苗免疫和疫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结论根据麻疹发病年龄构成及免疫史分析,个别地区常规免疫接种不足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要注意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需要在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调查质量。
张宁静付鸿刘建锋高丽张晓曙李慧
关键词: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甘肃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为全面评价甘肃省 2 0 0 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 ,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灰疫苗 (OPV)免疫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3年共报告AFP病例 1 2 8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1.94/1 0万 ,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AFP病例中格林 巴利综合征占 54 %。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 (PV)疫苗株 6株 ,其它肠道病毒 1 1株 ,病毒分离率为 1 4.1 7% ,所有PV阳性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为疫苗株。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 >95% ,估算接种率 71 %。 2 0 0 3/2 0 0 4年部分地区强化免疫活动共免疫 0~ 3岁儿童 4944 98人次 ,两轮报告接种率均 >98% ,估算接种率均 >90 %。结论 自 1 993年至今已连续 1 1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但部分地区存在着监测和免疫薄弱区域 。
李慧李凤琴甄晓荣吴照唐宇崔富强张宁静刘建锋付鸿王晓玲高丽张晓曙李晓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免疫
定西市2005年出生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寻找影响定西市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HepB1)及时接种的因素,探索提高贫困山区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方法。[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结果]共调查2005年出生新生儿840名,住院分娩率48.93%,HepB1及时接种率61.31%,其中住院分娩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88.56%,在家分娩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35.20%。未住院分娩的原因主要是住院费用太高、离医院太远和认为住院分娩没有必要(占87.18%)。村级接种工作仍以入户接种(占82.16%)为主,从所在村到乡镇卫生院领取疫苗和入户接种主要通过步行(分别占43.11%和68.58%)完成。[结论]定西市2005年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文化落后、新生儿住院分娩率较低、免疫规划宣传不够、对辖区内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摸底不清等。今后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入户调查摸底、加强与妇幼机构和妇检机构的合作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
漆可发李慧高丽张晓曙崔富强Yoshihiro Takashima倪大新彭博识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影响因素
甘肃省某地区2010年水痘发病情况现场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年水痘实际发病率。方法选择水痘高发地区的1个城区街道和1个乡,以普查方式开展入户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辖区内所有14岁以下儿童。结果 2010年14岁以下人口水痘调整发病率为6086.26/10万,估算全人群水痘发病率为1103.09/10万。城市和农村14岁以下人口水痘发病率分别为11491.05/10万、5078.67/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2岁组儿童。男性水痘发病率为7377.63/10万,女性为7849.95/10万。结论大量水痘病例被漏报,监测敏感性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呈上升趋势,城市发病高于农村。
王小玲张晓曙李晓波龙雪丽
关键词:水痘发病率
甘肃省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调查分析
2023年
目的:描述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发病过程、诊断治疗和疫情处置方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19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B群暴发休克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和进行疫情处置。结果:患者血清标本鉴定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从发病至死亡总时间不到7天。该起疫情未发生其他感染病例及二代病例。结论:B群脑膜炎奈瑟菌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
张秉玲金娜康倩张宁静刘舒瑜张晓曙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性流行病学调查
应用集中度及圆分布法分析甘肃省1962-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性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乙型脑炎(JE)的季节性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62-2010年疫情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用集中度和圆分布法,分析乙脑季节性特征。结果甘肃省1962-2010年JE季节性分布的集中度M值为0.825 9。经圆分布样本平均角的Rayleigh检验,Z=3 506.092 5,P<0.01。平均角α所对应的日期即JE的集中发病高峰日为8月30日,发病高峰期的95%可信区间为7月22日至10月7日。结论使用集中度和圆分布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乙脑流行的高峰季节。甘肃省JE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7月底至10月初为流行高峰期。
王旭霞张晓曙李慧
关键词:集中度流行性乙型脑炎
甘肃省麻疹野病毒流行株分离鉴定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Vem,sLAM细胞培养技术,分离鉴定麻疹病毒。方法Veto/SLAM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标本,于5%CO2条件下培养,出现典型融合性细胞病变(CPE)者为阳性,盲传3代后仍无病变者,为病毒分离阴性。应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麻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别检测、研究、分析。结果应用Veto/SLAM细胞,首次分离鉴定出的甘肃省麻疹野病毒流行株,其基因测序属H1a基因型,是本土麻疹野病毒流行株。结论Veto/SLAM细胞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应在麻疹病毒分离中推广使用。
刘建锋孟蕾李慧付鸿甄晓荣张晓曙赵晓虹姬奕昕许文波
甘肃省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信号挖掘与评价
2021年
目的挖掘甘肃省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信号,监测疫苗安全。方法采用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伽马泊松分布缩减法(Gamma Poisson Shrinkage,GPS)、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和报告精确概率检验法(Reporting Fisher's Exact Test,RFET)对2017—2019年甘肃省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的一般反应进行信号挖掘。结果组合PRR、GPS、ROR、BCPNN和RFET方法共检测出与发热信号有关的疫苗20个,与局部红肿信号有关的疫苗5个,与局部硬结信号有关的疫苗5个。结论检出的疫苗一般反应信号因果关系较为明确,生产厂家应该改进生产工艺,使疫苗有更好的可接受性。
梁雪枫方延学安婧金娜焦永卓邓琳张晓曙
关键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号检测
甘肃省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2年后接种率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乙型肝炎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传染病。据WHO估计,全球超过33%的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约3.5亿人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其中25%~40%的人将最终转归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2-3]。中国于1992年将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将HepB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新生儿HepB免疫策略[4-6]。本研究通过调查与分析甘肃省将HepB纳入免疫规划12年后,不同人群HepB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王平贵张晓曙安婧王旭霞张宁静唐宇王小玲梁雪枫张秉玲焦永卓鲍俊屹邓琳李晓波李慧
关键词:疫苗接种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