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教学
  • 2篇寓言
  • 2篇寓言故事
  • 2篇统编
  • 2篇统编教材
  • 2篇庄子
  • 2篇文化
  • 2篇故事
  • 2篇《庄子》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活
  • 1篇东坡文化
  • 1篇新教
  • 1篇新教材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信息技术辅助
  • 1篇言和
  • 1篇言语事件
  • 1篇燕歌行
  • 1篇养生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张林

传媒

  • 7篇语文月刊
  • 4篇语文学习
  • 2篇科学教育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走近、走进交大”社会实践活动
2012年
随着学校“自主创新,综合发展,追求卓越”办学理念的深入人心,“求实、求高、求新”的办学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结合“依托交大,内实外名”的办学策略,学校通过开展“走近、走进交大”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高中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人文意识,从而使学生不仅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而且在真正“走近和走进交大”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甚至是体验大学生活,从活动中切实有所收获,提高能力。
张林
关键词:爱国大学生活办学传统办学策略
时势造就“英雄”——再读《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6年
经典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历来有很多评论,推崇“蔺相如”和批评“蔺相如”都有充分的道理,偶尔再读《廉颇蔺相如列传》并比较了《史记》中的《秦本纪》《赵世家》《白起王翦列传》后,我又得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来,同大家分享。
张林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势《史记》
《左传》节选《烛之武退秦师》赞扬的主角是谁?
2022年
《烛之武退秦师》是历代名篇,现行教材重点说文章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前人说“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并非过誉。但是选段的结尾部分,重点写了晋文公强调“不仁”“不知”“不武”,然后退兵。这和秦国退兵在行文上是什么关系?选段的主要人物到底是谁?选段主要是要突出什么?
张林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秦穆公烛之武外交辞令《左传》晋文公
激发主体参与的能动性——“东坡文化纪念馆设计”语文项目学习被引量:3
2020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林
关键词:东坡文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能动性纪念馆传统文化经典
萨姆沙先生一家真的“哭”了吗——对《变形记》语言和细节的逻辑推断
2019年
在《变形记》小说的阅读中,学生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格里高尔去世后,萨姆沙先生一家看上去有点像哭过似的,他们真的哭了吗?这个小问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些学生认为他们是虚伪的,已经没有了亲情,肯定没有哭;有些学生认为他们毕竟是亲人,一定是哭过了;还有些学生认为是假装哭过,哭给别人看的。这个问题虽小,但涉及小说整体的把握。我们不妨从小说的语言和细节研究,推断出一些结论。
张林
关键词:《变形记》逻辑推断语言小说
浅说《逍遥游》中的“五石之瓠”
2021年
统编教材中的《五石之瓠》选自《庄子·逍遥游》,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庄子和惠子到底在争论什么呢?这个故事和《逍遥游》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很有价值,也很值得我们重视。庄子的寓言故事不是那么好懂,只有深入《庄子》一书才能得到真实的结论,我们不妨从《庄子·逍遥游》的结尾处倒着推演一下这个"五石之瓠"的譬喻。一、"五石之瓠"和"谓樗之树"譬喻是针对庄子的学说在《逍遥游》最后部分,"五石之瓠"譬喻之后是"谓樗之树"的譬喻,这都出自惠子之口,那么它们指什么呢?
张林
关键词:《逍遥游》寓言故事《庄子·逍遥游》统编教材《庄子》
缘督以为经——《庖丁解牛》的解读路径
2020年
《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是历代的名篇,也是目前新教材必修的讲读篇目。文章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含和思想。庄子为什么要提出养生的观点?“养生主”是什么含义?解牛和得道有什么关系呢?得道和养生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如果不一一讲清楚,学生很难把握,很难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他们会简单把它作为一个通俗的寓言故事。为此我通读研究《庄子》后,尝试用“缘督以为经”这一句为主要的解读入手来贯通《庖丁解牛》这则寓言。
张林
关键词:《庖丁解牛》寓言故事新教材养生《庄子》庄子
谁是真正的李将军--从主旨角度再辨高适《燕歌行》
2021年
高适《燕歌行》结尾名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历代传颂。这里的李将军是谁.向来有不同的解释。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李广爱惜士卒,故云。或云李牧,亦可。”唐汝询《唐诗解》说:“既苦征战,则思古之李牧为将,守备为本,亦庶几哉!”刘学错教授认为,“李将军,指飞将军李广”,忆李将军'当兼指其英勇善战与爱护士卒两方面。
张林
关键词:《燕歌行》《唐诗别裁集》高适沈德潜
从《说文解字》部首入手探究古文教学策略
2018年
中国古文字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开始,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成为中华文化中璀璨夺目的宝石。
张林
关键词:《说文解字》教学策略古文部首中华文化甲骨文
语境的扩大和改变——以《香菱学诗》和《背影》教学为例
2018年
语言的意义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语义学层次,一个是语用义层次。要充分把握具体言语交际中的意义,不仅要涉及到语义学,还要深入到语用义的研究。在语用义的研究中,语境是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语境包括物理语境,即话语的说话者和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以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其次为话语语境,即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
张林
关键词:语境《背影》香菱言语事件受话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