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栓宏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燕山造山带
  • 3篇造山带
  • 3篇剖面
  • 2篇地壳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反射剖面
  • 2篇深地震
  • 2篇深地震反射
  • 2篇深地震反射剖...
  • 2篇反射剖面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层序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壳细结构
  • 1篇地震剖面
  • 1篇地质记录
  • 1篇动力学
  • 1篇三叠
  • 1篇三叠世
  • 1篇盆地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5篇吴海
  • 5篇张栓宏
  • 5篇赵越
  • 4篇胡建民
  • 3篇王海燕
  • 3篇李秋生
  • 3篇高锐
  • 3篇管晔
  • 3篇白金
  • 2篇贺日政
  • 2篇徐刚
  • 1篇和政军
  • 1篇张季生
  • 1篇杨富全
  • 1篇刘健
  • 1篇宋彪
  • 1篇刘晓文
  • 1篇曾庆利
  • 1篇李朋武
  • 1篇匡朝阳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探测燕山造山带地壳细结构
中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在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及相互作用下,不仅在板块碰撞边界形成了著名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台湾造山带,而且在远离板块边界的地方形成了板内造山带,如天山造山带,尤其是在稳定的克拉通内(...
高锐李秋生赵越匡朝阳张季生管晔白金张栓宏吴海胡建民王海燕
关键词:燕山造山带细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
燕山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启动探测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高锐李秋生赵越张季生管晔白金吴海张栓宏胡建民李朋武王海燕贺日政
关键词:燕山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
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区域对比被引量:22
2005年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菠罗组)可以对比;早侏罗世水泉沟组与京西、冀北南大岭组、辽西北票兴隆沟组层位相当,且各组火山岩时代基本相同;中侏罗世早期郭家店组底部含煤段与京西上窑坡组、冀北下花园组中部、辽西北票组中上部植物组合面貌一致;中侏罗世中期郭家店组砾岩段是燕山期构造变形主幕的产物,北京西山龙门组、冀北下板城下花园组上部、辽西北票海房沟组都是该期的记录,层位相当;辽西中侏罗世中晚期蓝旗组底部的时代为158±1Ma,与京西、冀北髫髻山组安山岩的同位素年龄总体一致。这说明差异较大的燕山板内造山带三叠纪—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了相似的演化规律。
徐刚赵越吴海张栓宏
关键词:地层层序晚三叠世辽西北盆地
燕山造山带反射地震剖面
燕山造山带是全球典型的板内造山带之一,燕山造山带的形成机制,长期存在争议。以深反射地震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燕山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岩石圈的精细结构尚属首次,根据经费和工作条件,选择首先查明华北陆块北缘几条主要断裂构成的构造骨...
高锐李秋生赵越张季生管晔白金吴海张栓宏胡建民李鹏武王海燕贺日政
关键词:燕山造山带反射地震剖面地壳结构
文献传递
燕山地区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的地质记录调查
赵越徐刚胡建民张栓宏和政军吴海刘晓文杨富全马寅生曾庆利孙知明刘健宋彪唐索寒卓胜广裴军令
该项目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野外地质测量,通过详细测制横穿燕山造山带的代表性构造地质剖面及大量关键地点的精细剖面观测,构造与岩性、岩相制图,揭示燕山地区陆内造山的过程、变形特征和构造叠加关系。以地表野外调查和填图、遥感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中生代陆内造山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