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洁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3篇急性
  • 3篇病变
  • 2篇动脉阻塞
  • 2篇血管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中央
  • 2篇视网膜中央动...
  • 2篇视网膜中央动...
  • 2篇内障
  • 2篇葡萄膜
  • 2篇葡萄膜炎
  • 2篇中央动脉
  • 2篇中央动脉阻塞
  • 2篇氪激光
  • 2篇小柳
  • 2篇膜炎
  • 2篇老年

机构

  • 13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3篇张洁
  • 4篇吴又凯
  • 4篇张清
  • 2篇武志峰
  • 2篇曹建琴
  • 1篇卜菊芬
  • 1篇李梅
  • 1篇张正威
  • 1篇孙松
  • 1篇孟小姝
  • 1篇林晓峰
  • 1篇邹文军
  • 1篇陈甜甜

传媒

  • 3篇江苏省第十五...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循证护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相干断层扫描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确诊的16例CRAO患者16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发病2周内.结果:眼底...
张清张洁张正威
庆大霉素结膜下注射误入球内并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报道一例因庆大霉素球结膜下注射误入眼球内并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例。方法:给予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后确诊,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结果:FFA提示后极部视网膜血管严重充血缺损,确诊为药物毒性视网膜病变后(庆大霉素性)给予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视力为指数/1m。随访期间发现眼压偏高,出现巩膜葡萄肿,视神经萎缩。结论:庆大霉素误入球内多为操作失误所致,大剂量的药物可对视网膜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并可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需高度警惕,FFA可帮助诊断。玻璃体手术虽不能改变视网膜的根本损害,但可以降低药物浓度,恢复病人的一些有用视力。
张洁李梅林晓峰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庆大霉素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误入巩膜葡萄肿
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分析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氪黄激光对 57例(60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进行直接光凝封闭渗漏点,定期随访。结果1周内治愈12只眼,2周内治愈27只眼,4周内治愈13只眼。4周以上治愈8只眼。4例5只眼复发,复发率8.3%。结论氪黄激光是治疗中浆的有效方法,可明显缩短病程,损伤小。
张洁吴又凯张清
关键词:氪激光中浆
抗VEGF药物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眼内新生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间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眼内新生血管...
张洁
多波长氪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张清吴又凯卜菊芬张洁武志峰
关键词:多波长氪激光视网膜大动脉瘤视网膜肿瘤外科手术激光凝固术
重视胆囊癌健康教育提高早期诊断率
2010年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预后极差.
张洁
关键词:胆囊癌健康教育诊断率
玻璃体切割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necrosis,ARN)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11例(11只眼)ARN患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7只眼伴严重玻璃体混浊,2只眼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全脱离、多发性裂孔。年龄12岁~55岁,平均342岁,手术眼距初发病时间20天至8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者9例。术前视力手动/10~30cm者2例,指数/20~30cm者2例,002~008者4例,01者3例。诊断明确后即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然后对严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性渗出范围超过赤道区到达后极部,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之玻璃体,清除增殖及大部分渗出灶,作次全视网膜光凝。11例中8例辅助巩膜外环扎术,6例作晶体切除,10只眼一次性注入硅油填充,另1只眼作气液交换后12d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离,二次手术注入硅油。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93个月。11只眼中9只眼视网膜平伏,2只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眼取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无光感。成功9只眼视力均保持FC/30cm以上的有用视力,其中4只眼视力01,3只眼视力02。视力≥01者占78%。结论对ARN病情发展严重者选择适当时机,即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和激光治疗?
吴又凯曹建琴张洁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裂孔眼视力玻璃体混浊急性视网膜坏死
急性初发性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2016年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22~71岁,平均(41.3±14.1)岁。所有患者均为初发,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20d。32例患者中,有全身前驱症状者30例(94%),所有患者均有眼底后极部不同程度多灶性、泡状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视盘充血水肿,4例患者(6只眼)可见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所有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神经上皮增厚,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光带呈波浪状。荧光素跟底血管造影(FFA)表现为早期后极部散在高荧光点,晚期多湖状染料积存。所有患者予以甲泼尼龙治疗,80mg静脉滴注作为起始剂量,3~7d后改为甲泼尼龙口服并逐步减量。用药时间为28~93周,平均(52.9±14.6)周,治疗后22例患者(40只眼,63%)视力恢复至0.8以上,无失明患者。治疗过程中12例(38%)患者出现脱发、皮肤毛发变白,2例患者出现短期眼压升高,停药后眼压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6个月以上病情未复发。随访过程中,13例患者(26只眼)出现晚霞状眼底。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典型的眼底改变、OCT、FFA表现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早期、规律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可减少患者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张洁孟小姝陈甜甜
关键词:葡萄膜炎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
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B27相关性葡萄膜炎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前葡萄膜炎的40%~70%;占总病例数的10%~23%,多发生于青壮年,最常表现为非肉...
邹文军武志峰孙松张洁
视网膜切开暴露区色素上皮层光凝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后暴露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激光凝固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的影响。方法33例33眼玻璃体切割手术中需对视网膜做广泛切开切除,其中严重PVR所致视网膜脱离22眼,包括视网膜再脱离6眼,巨大裂孔8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3眼.所有病例均在手术中对视网膜缺损,色素上皮暴露区作广泛密集激光光凝。33眼中硅油填充25眼,C3F8填充8眼。术后定期复查眼底,追踪观察术眼眼压和PVR发展情况,平均追踪期21m。结果硅油填充25眼中21眼手术后3m~26m取出硅油。33眼中视网膜解剖复位30眼。3眼视网膜再脱离,其中PVR再增殖2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复位30眼中26眼压(9.2-22)mmHg,平均16.4mmHg,4眼眼压〉28mmHg,给予抗青光眼药处理,无一例发生术后低眼压。结论对视网膜切开切除后暴露区视网膜色素上皮激光凝固术有防止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发生及一定程度上减少PVR发展的疗效。
吴又凯张清曹建琴张洁
关键词:视网膜切开低眼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