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斌

作品数:35 被引量:1,02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机械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锆石
  • 13篇同位素
  • 9篇花岗岩
  • 8篇地质
  • 7篇岩石
  • 6篇元古代
  • 5篇年代学
  • 4篇碎屑
  • 4篇前寒武纪
  • 4篇古元古代
  • 4篇寒武纪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质意义
  • 3篇杂岩
  • 3篇热事件
  • 3篇锆石U-PB
  • 3篇辽东半岛
  • 3篇变质
  • 2篇地块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吉林大学
  • 8篇朝鲜国家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西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吉林省区域地...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35篇张艳斌
  • 17篇吴福元
  • 8篇翟明国
  • 6篇李秋立
  • 6篇路孝平
  • 5篇杨进辉
  • 5篇杨岳衡
  • 5篇金正男
  • 4篇孙德有
  • 4篇谢烈文
  • 3篇彭澎
  • 3篇赵磊
  • 2篇郭春丽
  • 2篇韩宝福
  • 2篇李惠民
  • 2篇李献华
  • 2篇郭敬辉
  • 2篇刘宇
  • 2篇张晓晖
  • 2篇胡波

传媒

  • 14篇岩石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2007'全...
  • 1篇全国岩浆岩研...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3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化地区印支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带碰撞造山作用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5
2003年
应用颗粒锆石U-Pb法,对出露于吉林省南部通化地区的岔信子岩体、小苇沙河岩体和龙头岩体进行了侵位年代测定,确认它们形成于印支期,年龄为203-217 Ma.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时期形成的岩体主要包括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两大岩石类型,前者来自于基性下地壳或者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后者来源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且岩浆源区存在石榴石残留相.尽管上述两类岩石的源区不同,但它们具有完全一致的形成年龄.由于这些花岗岩与北侧兴蒙-吉黑造山带中的同期岩石性质差别较大,而其年代仅比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代晚10—20Ma左右,与超高压变质岩的第1次快速折返和碰撞后花岗岩的年代一致,推测其形成应与大别-苏鲁超高压碰撞造山带作用有关.
路孝平吴福元赵成弼张艳斌
关键词:印支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超高压变质岩
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延伸: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以及古生代沉积盆地的证据与制约被引量:35
2007年
苏鲁超高压带是否延伸到朝鲜半岛以及用何种方式延伸,成为很多地质学家注目的科学问题。新的研究成果包括:(1)在朝鲜半岛前寒武纪京畿陆块中,识别出一个含有榴辉岩的变质杂岩(洪城杂岩),榴辉岩透镜体出露于花岗片麻岩中,榴辉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是230Ma和~880Ma,围岩片麻岩的年龄约为810~820Ma;(2)朝鲜半岛的3个陆块(狼林、京畿和岭南陆块)具有与华北克拉通相似的岩石组合与演化历史;(3)南北朝鲜两个主要的古生代沉积盆地与华北具有很好的可比性;(4)临津江带和沃川带都不具有碰撞造山带的变质特征。据此提出了地壳拆离与逆冲模式,即华北与扬子陆壳的碰撞带沿朝鲜半岛西缘、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扬子陆壳俯冲带的深部(超高压部分)未在朝鲜半岛地表出露,下地壳(高压部分)从俯冲带拆离并逆掩到地表(洪城杂岩),以透镜体(岩片)状插入京畿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杂岩中,没有形成横穿朝鲜半岛的变质(造山)带。临津江带和沃川带有可能是扬子陆块的上地壳,它们从下地壳拆离、逆掩到地表,现在的展布状态是受到中生代构造的控制。
翟明国郭敬辉李忠陈代钊彭澎李铁胜张艳斌侯泉林樊祺诚胡波
关键词:苏鲁造山带地质证据
北京昌平地区基底片麻岩和中-新元古代盖层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8
2011年
本文通过对北京昌平地区燕辽裂陷槽内出露的基底密云群片麻岩及其上覆沉积盖层底部长城系常州沟组和顶部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砂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对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元古宙期间的沉积与地壳演化进行探讨。锆石的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密云群含辉石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2500±8.4Ma。常州沟组下部层位的石英砂岩具有单峰式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峰值为2.50Ga),而长龙山组石英砂岩具有双峰式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峰值分别为2.50Ga和1.80Ga),这些锆石大多为岩浆成因锆石,指示~2.50Ga和~1.80Ga是华北克拉通岩浆活动广泛发育的两个时期。结合区域资料,常州沟组开始沉积的时间应在1.68~1.80Ga之间,长龙山组砂岩沉积应在1.36Ga之后。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密云群片麻岩的锆石εHf(t)值为+1.7~+4.9,介于球粒陨石和亏损地幔生长线之间,指示基底片麻岩可能是古老地壳与新生物质混合的结果。结合砂岩碎屑锆石的Hf同位素显示,新太古代晚期(~2.50Ga)华北克拉通以年轻地壳生长和古老地壳改造的同时存在为特征(εHf(t)=0~+7.9),而古-中元古代(~1.80Ga)主要表现为新太古代地壳物质的循环和改造(εHf(t)<0,tDM2<2.80Ga),并且局部存在古-中太古代地壳物质的循环和改造(εHf(t)min=-15.3,tDM2>3.00Ga)。εHf(t)的这种变化特征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在古-中元古代期间随时间变新而逐渐富集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现有资料进一步指示,中-新元古代盖层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及沉积演化与裂谷作用紧密相关。常州沟组下部地层沉积于初始裂谷阶段,仅简单地以~2.50Ga的基底岩石为源区。但随着裂谷作用的发展,在常州沟组上部地层沉积时,物源已经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具有显著的古-中元古代组分(~1.80Ga)的加入,而长龙山组则含有更多的�
任荣韩宝福张志诚李建锋杨岳衡张艳斌
关键词:前寒武纪碎屑锆石
朝鲜狼林地块东南缘太古宙岩石及其对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的响应被引量:14
2016年
朝鲜狼林地体是中朝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岩石组成、形成和变质作用时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古元古代辽吉活动带乃至整个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本文选取位于狼林地块东南缘,狼林群变质杂岩中的3个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分析。锆石的LA-ICPMS和SIMS定年结果显示,3个片麻岩原岩的岩浆结晶时代为2521~2567Ma,并且它们都经历了古元古代1.87~1.89Ga的构造热事件改造,表现为原始岩浆锆石不同程度的铅丢失以及变质锆石的形成。基于这一认识,并结合其他学者的最新研究结果可知,太古宙片麻岩存在于狼林地块平南盆地的南缘和东缘地区,由此推测狼林地块太古宙基底岩系的规模可能远大于目前所识别的这几个地区。这些太古宙片麻岩普遍遭受了古元古代强烈变质作用(深熔作用)改造,并且变质作用的时代可以与华北克拉通三条古元古代活动带的变质-深熔作用时代相对比,表明狼林地块可能至少在古元古代之前,就已经与华北克拉通组成了统一的大陆。
赵磊张艳斌杨正赫韩龙渊金正男
朝鲜甑山“群”变质岩中锆石-榍石-金红石U-Pb体系:古元古代-中生代构造-热事件记录被引量:8
2016年
朝鲜甑山地区甑山"群"(杂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石榴云母片麻岩、石榴角闪岩,并有少量大理岩。其原岩为泥质岩为主的碎屑岩,并含有少量火山岩和碳酸盐岩,经历了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本文对甑山"群"2件石榴云母片麻岩和1件石榴角闪岩样品进行了锆石-榍石-金红石U-Pb体系年代学研究。石榴云母片麻岩中分选出的锆石均为变质新生锆石,Pb-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50±5Ma,没有发现继承锆石组分,暗示原岩为缺乏碎屑锆石的泥质岩。石榴角闪岩中的榍石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两期,即早期麻粒岩相变质生长的榍石和后期热事件生长榍石。早期榍石具有高U、高Th/U比值特点,U-Pb分析构成一条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1831±5Ma代表了早期变质热事件冷却到榍石U-Pb体系封闭温度时代,下交点年龄155±3Ma代表后期热事件造成Pb丢失时代;另一种榍石具有低U低Th/U比值特点,U-Pb年龄为单一的153±3Ma,为中生代构造热事件的新生榍石。两类样品中的金红石少量颗粒保存有早期U-Pb年龄信息,绝大多数在~155Ma发生完全重置,并直到~110Ma一直处于U-Pb体系开放状态。以上数据说明,甑山"群"在~1850Ma前发生高级变质,1850~1830Ma开始抬升出露,并成为中新元古界沉积岩物源与沉积基底,中生代受到朝鲜广泛发育的岩浆-热事件的影响。
李秋立赵磊张艳斌杨正赫金正男韩龙渊
关键词:锆石榍石金红石
朝鲜半岛西北部古元古代高温变质-深熔作用:宏观和微观岩石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制约被引量:13
2016年
朝鲜半岛左接中国大陆右连日本岛链,其地质位置重要不言而喻,对其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和构造属性的准确厘定,直接关系到对整个东北亚地质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本文对朝鲜半岛狼林地块西部的南浦群和甄山群的相关岩石进行了研究。野外露头、手标本和岩相学观察表明,南浦群和甄山群岩石保存了深熔作用的宏观和微观证据,矿物组合以及矿物间的反应结构表明南浦群和甄山群混合岩经历了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并且在晚期熔体结晶过程中发生了逆反应或退变质过程。7件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区在古元古代经历了多阶段(期)的变质和深熔作用过程。南浦群岩石在1917Ma可能经历了第一阶段(期)变质作用,在1877~1855Ma经历了第二阶段(期)变质深熔和石榴石持续生长,熔体冷却结晶时代为1842Ma。甄山群样品给出的变质深熔和石榴石生长的时代为1841~1830Ma,1785Ma可能代表深熔作用中抽取的熔体冷却的时代。但是,为何南浦群和甄山群样品记录的变质和深熔作用时代显示较大的差异,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综述前人研究成果可知,狼林地块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吉活动带,在变质和深熔作用类型方面存在不同之处,然而它们所记录的古元古代高温变质-深熔时代的一致性,表明二者可能至少在古元古代之前就形成了统一的大陆。
赵磊张艳斌吴福元李秋立杨正赫金正男崔元正
关键词:古元古代
克拉通、下地壳与大陆岩石圈——庆贺沈其韩先生百年华诞被引量:14
2021年
把克拉通、下地壳和大陆岩石圈这几个重要的地质名词放在一起做文章的标题,其实只是想强调一个事情,即陆壳形成和稳定化的结果是形成大陆岩石圈。大陆岩石圈是地球圈层的基本单元,是现代板块构造运动的核心构件和核心载体。忽视大陆岩石圈,要讨论地球上大陆与大洋、地壳与地幔、地球的深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内部圈层间相互作用以及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等问题都无法深入。大陆岩石的最初形成可能在冥古宙早期已经开始,全球大陆的稳定化即克拉通化一般认为完成于太古宙末,并开启了元古宙的新纪元。对大陆壳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已经有很多讨论,但是还存在许多争议。而对大陆岩石圈人们知之不多,文献中常常在早期的小的陆壳形成,即陆核或微陆块阶段,就将其与大陆岩石圈的概念混为一谈。岩石圈的形成固然是大陆形成演化的结果,但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等从最初形成到成熟并成为稳定的地球独立圈层并足以承担板块构造的重任,可能经历了不止一个阶段。本文强调应对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深化研究大陆地壳形成、克拉通化对大陆岩石圈形成的贡献。
翟明国张艳斌张艳斌邹屹李秋立单厚香刘博颜朝磊刘鹏
关键词:下地壳大陆岩石圈
朝鲜平南盆地祥原超群的沉积时代与拉伸纪早期碳同位素负漂移被引量:9
2016年
朝鲜平南盆地与东华北克拉通(中朝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盆地的对比存在争议,准确厘定相关沉积建造的沉积时限是解决这些争议的关键。朝鲜平南盆地的地层主体为祥原超群,从下往上依次为直岘群、祠堂隅群、默川群、灭恶山群和燕滩群。直岘群是祥原超群的最下部层位,大部分由陆源碎屑岩组成。从平南盆地"北部型"和"南部型"直岘群碎屑岩中分选锆石,测得LA-ICP-MS U-Pb年龄,限定祥原超群沉积时代晚于1100Ma,并且得出所谓的"北部型"和"南部型"地层没有时代和物源差异。鉴于默川群的基性岩床时代为~900Ma,祥原超群的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1000~900Ma),燕滩群的时代可能稍晚。这说明平南盆地与华北徐淮盆地和旅大盆地等同时。祥原超群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值数据表明,默川群时期碳同位素发生了负漂移(δ^(13)C值为-6‰^-5‰)。鉴于侵入到默川群的基性岩床的时代为~900Ma,我们认为该碳同位素(δ^(13)C值)负漂移略早于~900Ma,可能与同一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关。
朴贤旭翟明国杨正赫彭澎金正男张艳斌金明哲朴雄冯连君
关键词:碎屑锆石年龄碳同位素
前寒武纪碎屑岩沉积作用时间的限定:沉积自生磷钇矿定年被引量:2
2017年
沉积岩地层是研究古环境、古地理和构造演化历史等的重要素材。生物地层、火山岩夹层定年是最常用的且最精确的两种限定地层沉积时代的方法,然而对于前寒武纪地层,生物标志地层方法基本不能用,在缺乏夹层火山岩时,其沉积时代的确定成为地质年代学难题之一。近年来,碎屑沉积岩中自生磷钇矿的原位微区U-Th-Pb定年逐渐成为厘定沉积时代的有力测试手段。自生磷钇矿是在沉积作用发生之后,在沉积物与水体交界面以下,元素Y、稀土元素(REE)和磷酸盐供给充分的地方形成,因此,自生磷钇矿的形成时代近似于沉积时代。由于磷钇矿和锆石晶体结构相同,自生磷钇矿大多在碎屑锆石颗粒的表面形成三角锥状至不规则次生加大边。由于可能有类似产状的后期热液磷钇矿干扰,沉积岩中磷钇矿年龄解释存在一定的多解性。以长城系碎屑沉积岩磷钇矿定年为实例,总结了自生磷钇矿的特点、寻找和定位方法、年代学分析流程、数据解析和成因判别等。结果表明:长城系最下部的常州沟组粗砂岩中磷钇矿为热液成因,而上覆串岭沟组细砂岩中发育有沉积自生磷钇矿,其最老一组年龄为(1 716±3)Ma,限定了长城系的最小沉积时代。
张艳斌李秋立
关键词:前寒武纪U-PB定年碎屑沉积岩离子探针长城系
吉林黄泥岭花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被引量:79
2002年
在华北地台北缘与其北侧兴蒙造山带的结合部位 ,发育有大量的所谓“加里东期”花岗岩 ,其中以出露在吉林省中部的黄泥岭岩体最为典型。然而 ,高精度的单颗粒锆石 U-Pb定年结果显示 ,采自黄泥岭岩体不同部位的三个样品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 168± 3 Ma、153± 2 Ma和 158± 3 Ma,说明黄泥岭岩体并不是形成于早古生代 ,而是形成于中生代的中 -晚侏罗世。结合前人获得的 166± 2 Ma的锆石 SHRIMP U-Pb年龄 ,本文认为 ,黄泥岭岩体是在 150~ 170 Ma之间由至少两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这一中生代年代学结果的获得 。
张艳斌吴福元李惠民路孝平孙德有周红英
关键词: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华北地台岩浆活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