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英
- 作品数:27 被引量:19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普陀区卫生系统自主创新科研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语言文字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社区慢阻肺患者生存状况。方法病人来源于普陀区长征镇和甘泉社区。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状况、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WMT)、呼吸困难量表、生活质量测评、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结果 79例社区慢阻肺患者平均年龄71.4±8.8岁。男性占80%,其中95.2%为吸烟者。90%首次行肺功能检查,Ⅱ级、Ⅲ级分别占52%和38%。随着肺功能减退,6WMT逐渐缩短。Ⅳ级患者平均BMI为19.2 kg/m2,较另三组明显下降(P<0.05)。Ⅲ级和Ⅳ级患者Borg评分、m MRC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Ⅱ级显著升高(P<0.01);Ⅳ级较Ⅲ级、Ⅱ级Ⅰ级,均无差异(P>0.05)。焦虑及抑郁评分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Ⅲ、Ⅳ级患者各项评估指标均显著下降,提示慢阻肺在Ⅱ至Ⅲ级进程是肺功能损害和病情快速进展关键期,故需早诊断、早治疗。
- 施永美张锋英李晓峰杭晶卿
- 关键词:COPD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及促进其转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史特点及肺部CT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组(CAP-COPD组)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组(AECOPD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因素。结果CAP-COPD组患者咳嗽加重、咳痰加重、气急加重、黄脓痰、发热、紫绀及肺部湿啰音占比均高于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吸烟史、是否暴露有害粉尘或气体、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年龄≥70岁、高血压、糖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机械性通气、低蛋白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是CAP-COPD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与AECOPD患者相比,CAP-COPD的临床症状更重,糖尿病、年龄≥70岁、高血压、糖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机械性通气、低蛋白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是COPD并发肺炎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 石婷婷刘双全高晓华张锋英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
- 基层医师如何在哮喘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哮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哮喘患病率及控制现状全球至少有3亿哮喘患者,不同国家和地区哮喘患病率差别较大,分别在1%~18%不等,我国有近3 000万哮喘患者[2]。
- 张锋英杭晶卿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基层医师疾病管理
- 以支气管哮喘为首发症状的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症1例并文献复习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就诊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科的1例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为首发症状的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为少见疾病,主要以咳嗽为主,影像学上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游走性浸润影。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诱导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治疗以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主。结论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组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呈短暂游走性浸润影、轻微全身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时可能会出现类似哮喘的表现。所以,需要临床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 倪力高稚婷陈佳玲陈霏张锋英高晓华杭晶卿
- 关键词:哮喘诱导痰糖皮质激素
- 面(鼻)罩式机械通气对急性重症哮喘的治疗价值
- 2002年
- 目的:评价面(鼻)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对急性重症哮喘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急性重症哮喘11例患者经面(鼻)罩式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的结果。结果:通气后PaCO2明显下降,由(94.98±35.65)mmHg降至(54.0±19.17)mmHg,PaO2由(69.04±19.74)mmHg增至(95.72±23.61)mmHg。11例中好转出院9例(81.8%),加重2例(18.2%),后改为有创通气,好转后出院。结论:对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实施面(鼻)罩式BiPAP机械通气可提高疗效,经面(鼻)罩式BiPAP机械通气操作迅速,简便,是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有效措施。
- 张锋英高晓华等
- 关键词:BIPAP机械通气重症哮喘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无创 Bi- 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方法 6 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 ,持续 Bi- PAP呼吸机治疗 ;对照组 2 5例 ,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同时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血气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 7日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其 p H、Pa CO2 、Pa O2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 Bi- PAP呼吸机治疗 ,对低氧血症和 CO2 潴留改善明显 。
- 高晓华俞烽张锋英王志勇郭沪婴
-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 呼吸气双相HRCT成像对不同COPD表型的定量评估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研究CT定量参数在3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型中的差异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确定临床可行性CT应用参数。方法 :对91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呼吸气双相HRCT扫描及临床肺功能检查。根据肺气肿分级和有无支气管管壁增厚将研究对象进行分型:A型、E型和M型。分析CT定量参数(%LAA-950ins、%LAA-856exp、RVC-856to-950和E/Iratio MLD)及肺功能参数在3组COPD表型中的差异,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参数之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A型50例,E型23例,M型18例。FEV1、FEV1%、FEV1/FVC值在A型、E型和M型组中依次减少。%LAA-950ins、%LAA-856exp、RVC-856to-950和E/I-ratio MLD值在A型、E型和M型组中依次增加。A型组中,%LAA-950ins与肺功能参数之间无相关性,%LAA-856exp、RVC-856to-950、E/I-ratio MLD分别与肺功能参数间呈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I-ratio MLD与FEV1%之间的负相关性最强(γ=-0.588,P=0.000)。E型和M型组中,各个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参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RVC-856to-950与FEV1之间的负相关性最强(γ=-0.669,P=0.000)。结论 :3组COPD表型的CT定量参数不同,CT肺气肿指标(%LAA-950ins)、气体陷闭指标(%LAA-856exp、RVC-856to-950和E/I-ratio MLD)可以作为评估COPD肺功能的有效参数。
- 史维雅杭晶卿张志勇张锋英
- 上海市社区医生肺功能知识问卷调查
- 张锋英瞿介明
- 高分辨CT评价肺功能正常吸烟者肺组织早期损害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采用高分辨CT(HRCT)观察肺功能正常吸烟者肺组织的早期损害。方法:入选健康者82名,各项肺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者82名,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中吸烟者46名,不吸烟者36名,对其行HRCT扫描。扫描结果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评估。结果:19.6%(9/46)吸烟者HRCT可见肺气肿表现,而非吸烟者中均未出现肺气肿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7%吸烟者(10/46)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样改变,而非吸烟组仅有2.8%(1/36)出现慢支样改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RCT能早期发现无临床症状、肺功能正常者的肺部早期变化,如肺气肿及慢支样改变。HRCT有助于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尤其对于吸烟的高危人群。
- 张锋英葛虓俊杭晶卿李晓峰
- 关键词:高分辨CT肺损伤吸烟者
- 上海市普陀区部分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情况调查
- 目的 了解普陀区部分社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 方法 调查对象来源于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我院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的“上海市普陀区定群研究健康调查”项目,调查采取入户上门调查,6岁及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所患疾病...
- 高稚婷张锋英杭晶卿
- 关键词:慢性疾病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