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梅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牧草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特征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恢复
  • 1篇实现双赢
  • 1篇双赢
  • 1篇水源涵养
  • 1篇天然林
  • 1篇天然林保护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农村

机构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张雪梅
  • 3篇刘涛
  • 3篇林长存
  • 2篇纪宝明

传媒

  • 2篇草地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部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InVEST与FLUS模型的准格尔旗水源涵养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土地利用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准格尔旗水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本研究基于FLUS模型预测自然发展、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情景下2040年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运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准格尔旗水源涵养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情景下FLUS模型的Kappa系数为0.87,0.88和0.83,均大于0.80,说明FLUS模式能很好地模拟研究区的土地演替。运用InVEST模型得出2040年城市发展情景水源涵养量最低为2.98×10^(8)m^(3),生态保护情景水源涵养量最多为3.37×10^(8)m^(3)。全旗的水源涵养量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基本分布模式。根据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其强度按以下顺序排列:草地>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通过对准格尔旗的土地利用状况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能够为规划生态保护区提供管理建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刘涛张雪梅林长存
关键词:水源涵养
生态恢复与农村社区发展如何实现双赢被引量:2
2004年
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令人警醒。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居民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
张雪梅
关键词:西部开发战略双赢天然林保护农村社区发展西部生态环境
西藏高寒草原湿润度梯度下植物群落特征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5
2024年
西藏高原是中国高寒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均聚集的区域之一,其中以高寒典型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主生态系统类型,但其系统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均较弱,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表现出极强的脆弱性。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分布状况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反应研究多集中于站点尺度或样带尺度,但研究结果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研究于西藏地区沿着不同的湿润度梯度选择14处高寒草原区样地,通过植物群落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索草本植被群落空间格局对气候因子响应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其结果为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依据湿润度分区可分为干旱区、微干区、微润区和湿润区4类;研究区1971—2021年的气候数据分析发现,北部的干旱程度在逐渐减轻,而南部在1991—2010阶段干旱化趋势逐渐加强,整个研究区的湿润度指数均在下降;(2)植物群落调查发现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变化各有差异,莎草科地上生物量随湿润度增加而增加,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呈现单峰趋势,而其他植物功能群无明显规律;湿润度较高的微润区间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湿润度区间;(3)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发现高湿润度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均为最高;对各环境因子与植物群落特征指标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直接影响西藏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因子为湿润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且都表现为显著的负效应(P<0.05),同时湿润度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全量养分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进而影响着西藏高原高寒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分布、多样性、地上生物量。
任世杰宋朝阳林长存刘思奇刘涛张雪梅纪宝明
关键词:植物群落特征气候因子土壤理化性质
基于MaxEnt模型的3种野生牧草西藏地区潜在适生区分析被引量:10
2023年
西藏地区草地资源丰富,但利用水平尚待提高,加强野生牧草的适生性分析,对种质资源选育和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是西藏地区广泛分布且品质优良的野生牧草,为探究三种野生牧草在西藏地区分布的主导环境气候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适宜草种混播区域,以期为重要野生牧草资源在西藏地区高寒草地推广种植和人工草地混播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山嵩草最适生长区集中在西藏地区中部,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生长季月平均辐射;小花棘豆最适生区分布在日喀则市中部、山南市西北部和拉萨市,等温性是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紫花针茅在西藏地区分布广泛,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坡度。本研究明确了3种野生牧草混播种植的适生区域,为下一步推广人工草地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张雪梅刘涛任世杰刘思齐林长存纪宝明
关键词:野生牧草最大熵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