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
- 作品数:4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有机质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0年
-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有机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柠条林可增加土壤粉粒和黏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50a柠条除外),改善毛管孔隙状况,促进土壤的正向发育,>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逐渐增加,而>0.25mm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在土壤剖面上,由于表层土壤受到根系和枯落物的共同影响,柠条林对表层土壤的各项物理性质改善作用最为明显,随土层深度增加其改善作用逐渐减弱。
- 张飞陈云明王耀凤王琳琳
- 关键词:柠条林黄土丘陵区物理性质有机质
- 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6
- 2011年
- 以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柠条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0~50 cm土层总储量的49%~63%;2)相对于对照地,柠条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柠条生长年限的增加先减小再升高最后趋于稳定,10、26、40、50 a柠条林地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555、3.236、2.775、2.444 kg/m2,26 a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最高,随林龄增大其变化趋于稳定;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林地土壤密度随柠条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柠条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性质间接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根系生物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柠条的根系生长和固氮特性有助于有机碳的积累。
- 曲卫东陈云明王琳琳张飞张学伍
- 关键词:柠条土壤有机碳密度
-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细根分布特征及土壤特性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典型林分和荒坡地进行了根系采样,分析了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结果表明,7个林分细根的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比根长等形态测定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60cm土层的平均值,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细根表面积指标均以14龄沙棘林最大,30龄刺槐林次之,10龄刺槐林最小,比根长则以10龄刺槐林最大,14龄沙棘林与30龄刺槐林最小。不同类型林分150cm以下土层均存在明显的干层现象,乔灌种差异对其影响很小,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干燥化程度增加;乔木刺槐林对土壤容重的改善作用大于2种灌木林,随林龄增加改善土壤容重的深度增加;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与根系一致,0—6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以24龄沙棘和50龄柠条林最高,10龄刺槐林最低。
- 王琳琳陈云明张飞王锋利李寰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特性
-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柠条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 2012年
-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阐明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土壤的固碳机理,本文采用时空替代法,以撂荒2 a的坡耕地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林龄(10 a、17 a、26 a、34 a、40 a、50 a)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及柠条林的根系生物量和枯落物现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0~60 cm的土层剖面上,0~20 cm土层SO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层递减,其中柠条林地0~20 cm土层SOC含量变化幅度为2.68~11.44 g·kg-1,而40~60 cm土层SOC含量仅在1.64~2.73 g·kg-1波动;与对照相比,随林龄增加柠条林地0~60 cm土层平均SOC含量先减小后增加最后趋于平稳:10 a和17 a柠条林SOC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了34.5%和26.9%,26 a柠条林的SOC含量显著升高,其值是对照的1.43倍,40 a和50 a柠条林SOC含量处于积累与消耗相对稳定的状态。2)对SOC含量与STN、STP含量及根系生物量和枯落物现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SOC含量与STN含量、根系生物量及枯落物现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但与STP含量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土壤中氮含量的增加能明显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而根系生物量和枯落物现存量的多少能够决定土壤的固碳水平。
- 崔静陈云明黄佳健王琼芳姚志杰张飞
- 关键词:柠条林地土壤全磷根系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