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文鸿

作品数:63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动脉
  • 19篇缺氧
  • 19篇肺动脉
  • 19篇肺动脉高压
  • 17篇内皮
  • 15篇血管
  • 13篇缺氧性
  • 13篇缺氧性肺动脉
  • 13篇缺氧性肺动脉...
  • 13篇肺疾病
  • 12篇血管内皮
  • 12篇慢性
  • 11篇阻塞性
  • 11篇阻塞性肺疾病
  • 9篇细胞
  • 9篇慢性阻塞性
  • 9篇慢性阻塞性肺...
  • 9篇疾病
  • 8篇内皮细胞
  • 6篇支气管

机构

  • 49篇解放军第30...
  • 1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306...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市小汤山...

作者

  • 61篇彭文鸿
  • 42篇王萍
  • 18篇毛宝龄
  • 16篇邹霞英
  • 16篇王瑞娟
  • 13篇胡美
  • 12篇李月越
  • 9篇霍秀青
  • 7篇秦雪冰
  • 6篇冯凯
  • 5篇张学伟
  • 5篇路浩军
  • 3篇黄念秋
  • 3篇张建中
  • 3篇刘四化
  • 3篇刘魁
  • 3篇贾晓君
  • 2篇曾柏伦
  • 2篇赵燕
  • 2篇霍苗

传媒

  • 9篇临床肺科杂志
  • 5篇西南国防医药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总装备部医学...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第11届全军...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国外医学(生...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六届全国慢...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毒素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淋巴毒素A(LTA)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症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6-12月因COPD急性加重收住院治疗的122例COPD患者,在排除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后,最后纳入101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患者的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情况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67)和非骨质疏松组(n=34)。以PCR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患者的6个LTA基因的tSNP位点(rs2844482,rs2071590,rs2239704,rs909253,rs2229094,rs1041981)的基因型分布,用χ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COPD患者LTA基因6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TA基因多态性与COPD并发骨质疏松可能无相关性。
赵燕冯凯彭文鸿路浩军王萍李成林
关键词:骨质疏松
AECOPD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IPPV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分析AECOPD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IPPV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总结近5年我科收治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临床预后分组,并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各种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1.动脉血气指标(PH、PaCO2、PaO2、SaO2)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2.入院时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含量、及通气天数是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PPV是抢救、治疗AECOPD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且可靠的手段,积极处理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刘魁彭文鸿王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临床疗效预后
220例COPD患者FGF10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 10)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遗传易感性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rs...
王萍任家庭冯凯彭文鸿贾海英刘魁路浩军
关键词:遗传易感性病理分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iNOS表达的实验研究
2003年
目的 观察慢性缺氧大鼠肺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iNOS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血清学检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一氧化氮 (NO)、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正常组大鼠iNOS表达呈弱阳性 ,慢性缺氧后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呈强阳性 ,血一氧化氮水平升高 (P <0 0 1 )。 结论 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强及一氧化氮参与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 。
彭文鸿王萍秦雪冰张建中张卫国王瑞娟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肺动脉高压缺氧症
振动反应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振动反应(VR I)图像,了解VR I在COPD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87例因COPD入院患者为第1组,同期64例哮喘患者为第2组,护工22例为健康组。3组均行肺功能及VR I等检查,COPD组采集2次(入院及出院时),分析3组患者VR I变量特点。结果 COPD组及哮喘组在振动能量曲线、EVP振幅、MEF面积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与健康组VR I各变量均有显著差异。COPD组2次肺功能无差异,VR I各变量明显改善,6例临床病情变化前VR I已变化。结论健康人、COPD患者及支气管哮喘VR I图像有明显差异,VR I定时监测能提前COPD干预治疗。
胡美王萍彭文鸿王瑞娟李月越
关键词:健康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两种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法及胶体金免疫斑点法检测MP抗体法,在快速诊断M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306医院呼吸科病房52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分别取同一患者咽拭子样本用快速鉴定培养基法进行MP培养,并取血清用胶体金免疫斑点法进行MP抗体检测,对两种方法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受检患者中,136例MP快速培养法为阳性,阳性率为26.1%;而123例用胶体金免疫斑点法检测MP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23.6%;两种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P>0.05)。结论应用此两种方法快速诊断感染MP均较方便、快速,但快速培养法能在发病早期就得到结果,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月越王萍彭文鸿王瑞娟霍秀青胡美
关键词:快速培养法肺炎支原体
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链激酶治疗结核性多分隔性胸膜炎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 (UK)和链激酶 (SK)的方法治疗结核性多分隔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方法 :入院正规治疗的 3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 ,治疗中经B超证实胸液呈多分隔或蜂窝状。继续尽量抽净胸水 ,随机选 2 0例用 2 5万u尿激酶 /链激酶 +生理盐水 2 0~ 5 0ml/次注入胸腔 ,每日或隔日 1次 ,连续 1~ 3次。另外 10例常规治疗作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 2组肺功能变化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胸液引流更彻底 ,胸膜肥厚粘连较轻 ,肺功能获得更明显的改善 (P <0 .0 1)。结论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或链激酶治疗非癌性尤其结核性多分隔性胸腔积液是一疗效肯定、简单、安全的方法 ,较传统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王萍彭文鸿贾晓君陆伟宋海晶李月越
关键词:尿激酶链激酶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内注射
慢阻肺220例FGF10基因多态性与慢阻肺易感性的关系
为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遗传易感性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检测220例慢阻肺患者和285名健康对照者FGF 10基因的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
王萍任家庭冯凯彭文鸿贾海英刘魁路浩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遗传易感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基因多态性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彭文鸿毛宝龄邹霞英赖晃文李于功
关键词: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
模拟载人飞船内失重和噪声环境对大鼠肺组织损伤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模拟载人飞船内失重和噪声环境对大鼠肺组织病理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6只)和实验组(24只)。实验组给予持续尾部悬吊模拟飞船舱内失重环境及复合噪声暴露,分别于暴露1周、2周、4周后处死动物,即刻取肺组织,观察大体标本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aspase-3在肺脏的表达。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后行以上检查。结果所有实验组大鼠肺水肿,肺泡隔肿胀,上皮细胞破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肺泡间质、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强,且在一定时间内随暴露时间的推移表达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模拟载人飞船内失重和噪声环境对大鼠肺组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该损伤可能与肺细胞的凋亡有关。
陈娜彭文鸿吴玮司少艳韩浩伦张建中吴继华冯凯丁瑞英
关键词:载人飞船模拟失重噪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