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楠

作品数:21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造影
  • 6篇血管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术
  • 6篇成像
  • 5篇血管造影术
  • 5篇管电压
  • 5篇磁共振
  • 4篇X线
  • 3篇下肢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对比剂
  • 2篇郁结
  • 2篇张量成像
  • 2篇证候

机构

  • 21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21篇彭楠
  • 12篇赵晶
  • 9篇康德强
  • 8篇华海琴
  • 8篇刘明
  • 6篇王玲璞
  • 6篇王志群
  • 6篇刘冰
  • 5篇李超
  • 4篇郭鹏德
  • 4篇潘纪戍
  • 4篇徐晓娟
  • 4篇陈云翔
  • 3篇郭红丽
  • 2篇任珊
  • 1篇庞冉
  • 1篇李光宗
  • 1篇路遥
  • 1篇陈路
  • 1篇苗忠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医教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肺容积成像定量分析与症状积分分级的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通过定量CT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证候分类提供客观有效的量化指标,以揭示证的实质和病机,将功能学量化指标与形态学影像诊断相联系,解决以往影像研究对COPD肺实质损害程度的诊断缺少量化指标的问题。方法收集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75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病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证候计分法将入选病例组分轻、中、重度3个等级,同时进行肺部CT扫描,并通过三维后处理技术用多域值范围成像定量分析反映肺功能状况,将CT量化指标与不同症状积分分级及正常对照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组所有患者各肺叶容积平均值均有所增大,各叶气肿组织所占肺叶百分比平均值均增加。在各个症状积分分级中,随着积分分级的逐渐加重,各肺叶肺容积及气肿组织所占肺叶百分比也随之增加,其中两肺上叶及右肺中叶气肿组织所占比重较大。结论容积CT测量各肺叶容积及气肿组织百分比与中医症状积分分级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量化指标的引入,增加了中医药治疗COPD的客观性及可信度。
彭楠路遥赵晶康德强郭红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容积症状积分CT技术
辐射剂量个体化基础上降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剂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通过优化个体化分类标准,探讨辐射剂量个体化基础上的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实施方案。方法连续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患者200例(A组),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采用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300mA(BMI〈18.5kg/m2者),300—500mA(18.5kg/m2≤BMI〈25.0kg/m2者),500~800mA(BMI≥25.0kg/m2者)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分析管电流mA值与BMI、体表面积(Suf)、图像噪声(SD)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依据方程推导速查表。再连续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患者200例(B组),根据上述BMI与Suf分类的速查表,采用管电压100及120kV,管电流按照速查表计算出的mA值,进行个体化低剂量扫描。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esH检验。结果管电流mA值与BMI、Suf、SD的回归计算方程为:mA=17.984×BMI+169.149×Suf-2.282×SD-361.039。A组、B组扫描图像的sD值(A组:32.08±5.80;B组:28.60±4.47)、辐射剂量指数(CTDIⅢ)[A组:(41.97±11.37)mGy;B组:(33.18±10.07)mGy]、有效剂量值(ED)[A组:(10.91±3.07)mSv;B组:(8.83±2.72)mS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45、63.71、49.07,P值均〈0.01),B组中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值均小于A组。结论BMI联合Suf作为分类标准,可进一步提高个体化的精确程度,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合理降低辐射剂量。
康德强赵晶彭楠华海琴李超郭英沈云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弥散及动态增强多参数定量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2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6±11.60)岁,所有患者均行乳腺常规磁共振扫描(T1WI、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32例患者扫描的磁共振图像,包括病变位置、DWI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病变强化形态及特点、动态增强曲线类型,计算信号增强比率(signal enhancement ratio,SE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ER值的鉴别诊断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变主要发生在外上象限,共16例(50%),其次发生在内上象限,共7例(21.9%),乳头后方5例(15.6%),内下及外下象限3例(9.4%),不同区域多发1例(3.1%)。23例DWI信号升高,不均匀或环样升高7例,轻度升高2例。ADC值平均(0.910±0.231)×10-3mm2/s,与患者对侧乳腺组织比较显著减低(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2,最佳诊断界值1.178×10-3mm2/s,灵敏度81.3%,特异度90.6%。30例为肿块或结节样强化,可见分叶或毛刺征,2例为非肿块样强化。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向心性强化或多发小环状强化30例,中心强化1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增强曲线表现为流出型26例,平台型5例,渐进型1例。ROC曲线分析显示SER值的AUC为0.912,最佳诊断界值0.857,灵敏度96.8%,特异度83.9%。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病灶多发生在两上象限,以结节或肿块型为主,多见分叶及毛刺,DWI信号不同程度增高,ADC值减低,病灶早期强化明显,强化以边缘或多发小环形强化为主要特点。增强曲线以流出型最多见,SER值显著增高,有助于鉴别诊断。
彭楠刘慧敏王伟新刘明王志群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低管电压联合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降低下肢动脉CTA辐射剂量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实现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3组行下肢动脉CTA检查,A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自动调节范围50~250mA;B组管电压100kV,管电流自动调节范围50~350mA;C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自动调节范围100~350mA;获得腹主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扫描长度(SL)、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3组间腹主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S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图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50±0.51)分、(2.44±0.63)分及(2.41±0.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结合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可在获得符合诊断要求图像的同时,降低下肢动脉CTA扫描辐射剂量。
华海琴康德强徐晓娟王岩彭楠刘冰李超王玲璞郭鹏德
关键词:动脉血管造影术
翻转课堂结合PACS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8年
课时数量过少、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一直困扰着放射诊断学教学。目前,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PACS系统也已成为影像诊断临床与教学的有效平台。本研究分析并提出将翻转课堂和PACS相结合的教学构想:教师课前设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视频和任务清单;学生分组进行课前学习;课中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开展组间讨论、应用PACS系统阅读病例,教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课后进行综合成绩评估。期望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拓宽其临床思路;并为放射诊断学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刘冰彭楠郭鹏德
关键词:放射诊断学教学
定量磁敏感图成像对早期高血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技术,检测早期高血压患者脑部核团的铁沉积含量,探究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方法观察对象包括23例早期高血压患者,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相匹配。43例受试者均行3.0T磁共振定量磁敏感(QSM)技术检查,测量受试者双侧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黑质、红核、丘脑的磁化率值(即相对铁含量)。采用t检验对两组之间和大脑左右双侧磁化率值做统计学比较。结果高血压组双侧红核相对铁含量〔左=(0.1213±0.0278)ppm、右=(0.1343±0.0992)ppm〕和对照组〔左=(0.1043±0.02520)ppm、右=(0.1009±0.02660)ppm〕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左P=0.001、右P=0.024)。其它核团包括苍白球、壳核、尾状核、黑质、丘脑等相对铁含量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大脑双侧核团相对铁含量用配对t检验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磁共振QSM技术,检测到早期高血压患者脑部核团红核的铁沉积含量有升高改变,进一步加深对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的认识,并为将来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刘明张秋奂王伟新陈云翔彭楠王志群
关键词:高血压磁共振成像
痰热壅肺证的胸部CT表现
2007年
目的:了解痰热壅肺证患者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取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证病例100例,分析其胸部螺旋CT及高分辨CT扫描表现,包括肺部病变表现的部位、特点、性质及伴随的胸部其他病变。并将中医诊察结果和CT所见进行比较。结果:100例中1例胸部CT正常,99例可见到包括9种肺部或胸膜等多种病变,包括肺部炎症、肺气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胸腔积液等;在59.6%的病例中都有2-3种病变共存。肺部炎症最多共72例(72.7%),其中单纯肺部炎症者仅20例(27.8%),其余52例(72.2%)均与其他肺部改变共存。肺部炎症的左右肺分布无明显差异,但位于两肺下叶者要显著多于上叶及中叶(χ^2=15,P〈0.01)。在中医诊察的脉象、舌诊、痰色的结果中,都与CT上的炎症表现有显著相关。结论:痰热壅肺证的CT表现以肺部炎症最多见,与中医诊察结果相关。中医诊察结果和CT表现上的这种联系,有助于提高对痰热壅肺证的诊疗水平。
赵晶潘纪戍彭楠
关键词:痰热壅肺证
64层CT在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64层CT在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和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法 :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9例患者,A组33例为对照组(传统下肢动脉组),B组36例为实验组(下肢动脉与肾动脉联合扫描组),均采用GE 64排VCT扫描仪和Smart手动触发技术扫描。评价2组VR和MIP图像质量,测量腹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足底动脉的腔内CT值,同时记录下肢远端静脉显影的例数。结果:2组平均年龄、扫描长度、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目标血管CT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组内腹主动脉和股动脉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肾动脉显影清晰,与腹主动脉、股动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下肢静脉显影率10.6%(7/66),B组下肢静脉显影率12.5%(9/7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图像优良率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扫描能发现更多的隐匿性肾动脉狭窄,且不会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和临床推广价值。
华海琴徐晓娟康德强赵晶彭楠王玲璞刘冰李超
关键词:肾动脉梗阻血管造影术
低管电压扫描条件下个体化对比剂用量方案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中以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表面积(Suf)作为个体化分类标准,联合100kV低管电压扫描,降低对比剂用量、提高造影效率和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入组患者17.0≤BMI〈26.5,分为120kV组(A组)与100kV组(B组),各100例。A组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0mA;对比剂0.8-1.0ml/kg(总量约65ml),生理盐水50ml,注射流率均为5.0ml/s。A组检查完毕后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比剂用量与BMI、Suf关系,制成量化速查表。B组扫描管电压100kV,管电流600mA;对比剂根据上述速查表采用35-65ml,生理盐水30-50ml(对比剂总量×80%),注射流率均为5.0ml/s。结果两组对比剂用量、主动脉强化值、左心室强化值、图像噪声、辐射剂量指数、有效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较A组对比剂用量下降28.16%、主动脉强化值提高21.58%;辐射剂量指数下降39.54%、有效剂量下降40.83%、噪声值升高27.1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B组优于A组(P〈0.01)。结论以BMI、Suf作为个体化分类标准,可降低检查中对比剂用量、提高造影效率;结合100kV低管电压扫描,能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
康德强赵晶华海琴彭楠王玲璞李胜鳌
关键词:对比剂血管造影术
肝气郁结证脑深部核团及扣带回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肝气郁结证患者脑深部神经核团及扣带回微结构损伤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肝气郁结证患者16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者13例,进行磁共振DTI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后处理计算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分别测量两侧海马、杏仁核、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头和扣带回的FA值和ADC值。2组感兴趣区对应测量相同部位。并对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肝气郁结证组的右侧丘脑、双侧中扣带回F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43,0. 004,0. 001),左侧豆状核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33)。肝气郁结证组的左侧前扣带回、双侧后扣带回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9,0. 039,0. 049)。右中扣带回FA值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 87,P=0. 001),最佳诊断界值FA值=0. 383750,灵敏度92. 3%,特异度68. 7%。结论:通过对肝气郁结证患者脑深部核团及扣带回的DTI研究,发现肝气郁结证患者脑深部神经核团及扣带回损伤存在于特定的脑区,其中右中扣带回FA值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明熊航陈云翔彭楠任珊王志群
关键词:肝气郁结证扣带回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表观弥散系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