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元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淤泥质潮滩
  • 2篇淤泥
  • 2篇淤泥质
  • 2篇冲淤
  • 1篇絮凝
  • 1篇絮凝体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区
  • 1篇沙量
  • 1篇生物因素
  • 1篇数据预测
  • 1篇速度观测
  • 1篇湍流
  • 1篇泥沙
  • 1篇尾流
  • 1篇稳定性
  • 1篇紊动
  • 1篇海岸
  • 1篇海岸地貌
  • 1篇含沙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徐元
  • 4篇王宝灿
  • 2篇何青
  • 1篇张丹
  • 1篇章可奇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上海淤泥质潮滩沉积及滩面冲淤趋势
徐元
关键词:海岸地貌
淤泥质潮滩潮锋的形成机制及其作用被引量:14
1998年
根据1979-1992年不同类型淤泥质潮滩涨潮前锋水沙观测资料,结合潮锋作用沿滩面上溯的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涨潮前锋存在水流加速过程是潮锋作用的本质,其出现前提是滩面的宽展平缓,而潮位变化速率过程则决定了潮锋作用强度及其时空变化。潮锋带水体的高含沙量现象及其沿程变化在潮滩滩面发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徐元王宝灿
关键词:淤泥质发育模式
上海淤泥质潮滩潮锋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初步探讨被引量:16
1994年
本文具体讨论了上海淤泥质潮滩的潮锋作用过程,定性给出了潮锋的形成机制,认为潮锋作用及其水体高含沙量现象的本质在于“潮锋带水体水流加速效应”,即,由于潮滩坡面变化平缓的特殊性,涨潮水体前锋沿程存在着一持续时间可达数十分钟的水流加速过程。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潮锋作用在滩面塑造过程中的地位,并重新定义了潮锋作用的内容。
徐元王宝灿章可奇
关键词:淤泥质潮滩含沙量
可考虑生物因素影响的絮凝-沉降实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考虑生物因素影响的絮凝‑沉降实验系统,其中,絮凝系统中,透明絮凝装置设置在絮凝培养箱中,絮凝培养箱用于对泥沙絮凝过程提供可控的水体紊动、光照、温度条件,絮凝体发育测量装置用于实时测量透明絮凝装置内絮凝体...
章一杰徐元郭磊城张乃予马彬彬张丹何青
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时空变化的探讨──以长江口南边滩东海农场潮滩为例被引量:13
1996年
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潮滩的稳定性。根据有效应力理论(EffectiveStressTheory),本文选择沉积物抗剪强度作为其稳定性指标进行研究,并对沉积物其他特性(如含水量、湿容重)进行了同步测定.针对与潮间带滩面的有规律出露和浸没有关的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时空变化,文中提出了包括外动力(波、流)作用与内在稳定性(抗冲刷能力)两方面的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概念模式,从微观上合理地解释了潮滩发育过程。
徐元王宝灿
关键词: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性
淤泥质潮滩季节性冲淤状态的探讨──以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为例被引量:3
1995年
根据淤泥质潮滩冲淤变化的特性,本文以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的潮间带剖面单宽沉积物量日变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样本检验方法,得出潮间带发育存在着淤积和冲刷两种年内变化趋势,并据此建立了与实际情形有较好吻合的非线性淤积-冲刷双稳定态系统动力学模式,认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区域海岸的特殊性,张家厍潮滩存在着“夏季浪控高(波)能潮滩”和“冬季潮控低(波)能潮滩”两种与不同动力环境相适应的季节性状态。
徐元王宝灿
关键词:淤泥质潮滩冲淤
无植被区和植被区的泥沙冲刷率统一预测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植被区和植被区的泥沙冲刷率统一预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水流、植被和床面泥沙的基础监测数据;基于基础监测数据计算植被群密度、单位床面的泥沙质量和无量纲化泥沙粒径;基于基础监测数据预测床面阻力系数...
徐元孟杨徐凡彭忠王宪业滕立志何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