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明莺

作品数:3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自我
  • 6篇艾丽丝·默多...
  • 5篇女性
  • 5篇小说
  • 5篇伦理
  • 4篇道德
  • 4篇道德哲学
  • 4篇伦理学
  • 3篇叙事
  • 3篇英语
  • 3篇释学
  • 3篇诠释学
  • 3篇文学
  • 3篇教学
  • 2篇短篇
  • 2篇短篇小说
  • 2篇叙事伦理
  • 2篇哲学
  • 2篇他者
  • 2篇写作

机构

  • 26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上海外国语大...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大连外国语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27篇徐明莺
  • 2篇王爽
  • 1篇秦明利
  • 1篇隋晓荻
  • 1篇白雪花
  • 1篇魏立
  • 1篇刘璐
  • 1篇曹旭

传媒

  • 8篇外语教育研究
  • 4篇江苏外语教学...
  • 3篇语言教育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外语教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身份认同: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的叙事伦理被引量:7
2020年
文章分析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的自我叙事与他者叙事的伦理维度,指出自我叙事表征主人公建构身份的伦理诉求,他者叙事代表解构身份的外部力量,叙事和解指向主人公身份认同的实现。自我叙事以牺牲真实自我为代价虚构理想自我,以同化他者为代价巩固身份认同,然而他者叙事解构了自我叙事所建构的一切固定的身份。叙事和解意味着赫索格正视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裂隙,正视他者之存在并回应他者的伦理召唤,指向身份认同的实现。此外,两种叙事之间的张力使读者对于文本和人物的伦理责任随着读者与文本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徐明莺李正财
关键词:《赫索格》叙事伦理自我叙事身份认同
艾丽斯·默多克《大海啊,大海》的美德伦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艾丽斯·默多克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哲学家,善于通过小说传达自己的哲学和伦理理念,其小说以广博的哲学思想而著称。本文以基于行为者的美德伦理学理论为支撑,结合柏拉图的洞穴喻,解读默多克的代表作品《大海啊,大海》中的主人公查尔斯因缺乏作为"内在力量"、"普遍仁慈"和"关怀"的道德品质而陷入道德困境和最终走向"善"之路的历程,进而阐释默多克的道德哲学及其关于善的观念。
徐明莺林诗雨
关键词:美德伦理学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中的阈限空间与社会拟剧
2024年
美国作家约翰·契弗以二战后美国中产阶级为对象创作的系列短篇小说的典型情节模式是一种社会拟剧,阈限空间是这种社会拟剧情节模式的构造方式。以维克多·特纳的社会拟剧理论和阈限性理论为依据,可以发现在契弗的短篇小说中,地理性阈限空间作为叙事场景支撑起社会拟剧的基本结构,仪式性阈限空间作为伦理表征实现了社会拟剧的伦理塑造,体验性阈限空间作为经验路径提供了社会拟剧的读者经验。阈限空间与社会拟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有助于考察契弗在小说中表达经验观念的具体方式以及该表达方式的目的和效果。
徐明莺司文畅
关键词:约翰·契弗
循环制教学模式初探被引量:1
2010年
循环制教学模式是基于英语教学大纲精神的教学实践,为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探讨了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在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魏立徐明莺
关键词:英语教学
国内艾丽丝·默多克译介与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旨在分析国内艾丽丝·默多克译介与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发现,国内译介对文本体裁和作品内容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研究文章呈现出年代分布由少到多、研究领域由窄及宽、研究主题由浅入深、研究方法由单一到多元的特征。此外,学界集中关注对默多克小说的主题批评、道德哲学思想研究、形式批评和伦理批评等领域。对比国外研究,国内研究可以深化已有的研究板块,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方法,构建带有中国特色的批评话语;结合20世纪的哲学和文学语境,将默多克置放在西方哲学和文学传统中开展比较研究。
徐明莺李正财
关键词:艾丽丝·默多克道德哲学伦理批评
乌托邦冲动的无力化:巴特勒的“寓言”系列中的类象聚集
2025年
当代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寓言”系列小说中以近未来科幻小说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社会系统濒临崩溃的美国。小说中,人们无法适应气候、经济、政治等全方位的巨变,因而与现实割裂,无底线地回忆、称赞旧日美国,现世经验与历史认知成为了封闭的、失去本质属性的类象。现世经验的虚假和可复制性使人失去社会向度上的空间定位;悬滞的历史认知失去其作为记忆轨迹的功能,人在历史向度上失去空间定位。人们表现为一种隔绝与循环,因此无力想象未来,也无法改造现实,呈现出乌托邦冲动的无力化,最终无法实现政治反抗与斗争。
徐明莺于乐
关键词:科幻小说乌托邦
从德勒兹的“生成论”观照卡特的后现代写作实践
2022年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后现代写作实践与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生成论"有着相同的旨趣:消解"性"话语形成的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以最大限度实现男女平等。作为德勒兹哲学思想和文学批评中至关重要的概念,"生成"强调不断地生成差异,体现在卡特的后现代写作实践中便是解构二元对立的女性书写。"生成女人"是德勒兹在"生成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后现代女性主体概念,旨在在父权制文化之外树立新的女性主体。卡特在《新夏娃激情》和《马戏团之夜》等后现代小说中构建的欲望化和身体化的生命主体,正是德勒兹"生成女人"的后女性主体。
徐明莺黄梦琴
关键词:女性主体
《妻子与女儿》中的童话叙事与女性主义
2016年
《妻子与女儿》是盖斯凯尔夫人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童话叙事色彩。在表层叙事结构中,《妻子与女儿》与童话故事"灰姑娘"具有相同的叙事功能项,女性表现为被男性解救的角色。然而在深层叙事结构分析中,故事的基本矛盾却指向了"婚姻"与"血缘",这也有助于发现盖斯凯尔在童话叙事之下掩盖的女性主义立场。
曹旭徐明莺
关键词:童话结构主义女性主义
混合教学模式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读写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被引量:3
2022年
研究生公共英语读写课程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西方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甄别和价值判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使英语读写课程成为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形成协同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实践遵循“产出导向法”的教育理念,构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英语读写课程思政的建设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确保实现英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徐明莺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
卡特《马戏团之夜》中的后现代神秘主义书写
2023年
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安吉拉·卡特在《马戏团之夜》中凸显了唐·库比特的“第二性”(女性的)神秘主义,即消除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后现代神秘主义。在小说中,卡特借由女性爱情、女性神话和女性语言三个方面来进行后现代神秘主义书写。卡特笔下的后现代神秘主义女性爱情是女性认识自我并表达性欲的隐喻;后现代神秘主义女性神话重新书写被扭曲的远古女神的神话真相,超越以男权为中心的女性神话原型;后现代神秘主义语言充满不确定性、流动性和多变性。卡特的后现代神秘主义书写旨在改善女性在性别二元对立关系中被压迫的地位,在颠覆男权和救赎女性的同时为女性创造书写本身的自由和快乐。
徐明莺黄梦琴
关键词:安吉拉·卡特《马戏团之夜》女性书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