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近

作品数:80 被引量:312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8篇胰腺
  • 47篇腺癌
  • 44篇胰腺癌
  • 27篇细胞
  • 26篇肿瘤
  • 17篇胰腺肿瘤
  • 17篇腺肿瘤
  • 14篇淋巴
  • 12篇蛋白
  • 11篇基因
  • 10篇胰腺癌细胞
  • 10篇手术
  • 10篇腺癌细胞
  • 10篇介入
  • 10篇癌细胞
  • 9篇术后
  • 9篇化疗
  • 8篇多药
  • 8篇多药耐药
  • 8篇外科

机构

  • 48篇复旦大学
  • 29篇复旦大学附属...
  • 15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78篇徐近
  • 62篇倪泉兴
  • 43篇傅德良
  • 36篇龙江
  • 34篇虞先浚
  • 31篇金忱
  • 28篇虞先濬
  • 22篇张波
  • 15篇刘辰
  • 11篇张群华
  • 11篇张延龄
  • 9篇李骥
  • 7篇杨峰
  • 7篇蒋永剑
  • 5篇虞先俊
  • 5篇华宇明
  • 5篇刘亮
  • 5篇狄扬
  • 4篇唐峰
  • 3篇施思

传媒

  • 12篇外科理论与实...
  • 8篇中国癌症杂志
  • 7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胰腺病学
  • 3篇2006年第...
  • 2篇中国抗感染化...
  • 2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消化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锌指蛋白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对锌指蛋白2(HZF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收集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标本,应用RT-PCR检测锌指蛋白基因HZF2 mRNA的表达,并分析该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ZF2 mRNA表达值平均为143.1±12.2,较相应癌旁组织表达值82.2±7.6高1.40-2.34倍(P〈0.01)。HZF2 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锌指蛋白2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钟良陈坚徐近金忱刘懿张群华
关键词:胰腺肿瘤锌指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一种用于肿瘤化疗的纳米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医药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胰腺癌等肿瘤化疗的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用乙醇沉淀-戊二醛交联变性法,制备缓释吉西他滨的可生物降解的白蛋白纳米微球。经动物试验,结果证实:能明显提高该药的缓...
倪泉兴傅德良侯惠民金忱虞先浚徐近龙江蒋永剑李骥狄扬
一种磁性聚丙烯酸改性碳纳米管药物载体
本发明属分子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磁性聚丙烯酸改性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多壁碳纳米管经聚丙烯腈改性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含有大量羧基的聚丙烯酸改性的水溶性碳纳米管,通过水相化学共沉淀法制成磁性四氧化三铁-聚丙烯酸...
杨峰倪泉兴傅德良金忱虞先浚龙江徐近杨东胡建华汪长春
胰头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及其分析
2009年
目的通过对胰头癌切除标本中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对胰头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以手术显微镜法完整取出20例因胰头癌行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20例标本中共找到677枚淋巴结,常规病理显示13例共87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在病理检测阴性的590枚淋巴结中,免疫组化检测又发现3例57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从65%(13/20)增加到80%(16/20);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从12.9%(87/677)上升到21.3%(144/677),相差显著(P〈0.05)。微转移检测使3例ⅡA期患者转为ⅡB期,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1年内肿瘤转移、复发率为75%,而无微转移者的转移、复发率为25%。结论胰头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有助于肿瘤分期的确定和预后的判断。
张波龙江金忱徐近蒋永剑唐峰王虹虞先俊傅德良倪泉兴
关键词:胰腺肿瘤淋巴转移微转移
共价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共价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对转染试剂聚乙烯亚胺进行疏水性共价修饰,改变该阳离子聚合物的部分理化性质,制得共价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该共价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具有式(...
虞先濬秦毅徐近张波倪泉兴龙江刘辰刘亮许文彦吉顺荣
RGD偶联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讨RGD偶联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RGD-BSANP-GEM)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给药组:BSANP对照组、RGD-BSANP组、BSANP-GEM组、GEM原药组、RGD-BSANP-GEM组。运用MTT法检测给药后24 h、48 h和72 h的增殖抑制率。结果:BSANP-GEM组细胞抑制率高于GEM组(P<0.05),RGD-BSANP-GEM组细胞抑制率高于BSANP-GEM组。同时RGD-BSANP-GEM组对胰腺癌细胞株的抑制率与给药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体外RGD环肽能够增加BSANP-GEM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吉顺荣吴闻哲王浩张波张波龙江虞先濬倪泉兴虞先濬
关键词:RGD多肽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胰腺癌
胰腺癌术前介入化疗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介入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9~ 2 0 0 2年 ,94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病人随机分为术前介入化疗组 (6 4例 )和未介入化疗组 (30例 ) ,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切除率的差异 ,观察介入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的改变、疼痛缓解率、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程度 ,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术前介入化疗对胰腺癌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术前介入化疗组和未介入化疗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4 6 8%和 2 3 3% (P <0 0 5 ) ;术前介入化疗组部分甲基化相关基因 (MBD1、E2F5和Rb)的表达明显被抑制 ,细胞凋亡比值 (bax/bcl 2 )明显增加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 ,病人疼痛明显缓解 (P<0 0 5 )。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能明显抑制胰腺癌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改善病人疾病相关症状 ,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龙江傅德良徐近虞先浚金忱倪泉兴张延龄
关键词:胰腺癌术前介入化疗基因芯片免疫组化
可切除胰腺癌的分阶段综合治疗
倪泉兴傅德良金忱虞先浚徐近龙江蒋永剑李骥狄扬杨峰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消化道肿瘤。而根治性手术目前仍然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早期诊断十分困难,病人确诊时手术切除率仅有10~15%;同时由于胰腺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术后极易出现肿瘤肝转移和复...
关键词:
关键词:胰腺癌
胰腺癌术后介入化疗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胰腺癌术后介入化疗的作用。方法 对 1999~ 2 0 0 3年行根治性手术 4 8例和姑息性手术82例胰腺癌病人在术后进行介入化疗 ,观察介入化疗后病人生存率、肿瘤大小的改变、疼痛缓解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胰腺癌介入化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 ,病人疼痛明显缓解 ,肿瘤缓解率为4 1 5 %。根治性切除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为 74 1%、32 3%和 9 8% ;姑息性手术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为5 3 0 %、7 2 %和 1 4 %。结论 术后介入化疗能抑制胰腺癌肿瘤细胞生长 ,有助于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疾病相关症状 ,是胰腺癌手术后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徐近倪泉兴傅德良金忱虞先浚龙江张延龄
关键词:胰腺癌术后介入化疗肿瘤标志物生存期
MBD1 RNA干扰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阻断MBD1表达后对胰腺痛细胞牛长增殖的影响,探讨MBD1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NA下扰技术,构建MBD1siRNA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前后MBD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转染前后BxPC-3细胞的生长曲线,将细胞接种于裸鼠,观察转染前后胰腺癌细胞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转染siRNA-MBD1质粒后胰腺癌细胞株BxPC~3MBD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发现转染组较转染卒质粒组和未转染组生长明显缓慢(P〈C0.01);体内实验显示,将转染前后的细胞接种于裸鼠,转染组移植榴生长速度明显较其他两组减慢(P〈0.01),RT-PCR检测移植瘤MBD1mRNA表达的变化,转染组中未能测到明显的MBD1表达。而转染组中CDH1、Rb等抑癌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组和未转染组。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降低MBD1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中的表达,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MBD1介导的转录抑制作用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刘辰虞先浚傅德良金忱徐近龙江缆采兴
关键词:胰腺肿瘤转染RNA干扰抑癌基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