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号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6篇关节
  • 4篇跟骨
  • 4篇关节炎
  • 3篇屈肌
  • 3篇屈肌腱
  • 3篇疗效
  • 3篇类风湿
  • 3篇肌腱
  • 3篇骨关节
  • 3篇风湿
  • 3篇病变
  • 2篇愈合
  • 2篇三维重建
  • 2篇三维重建技术
  • 2篇术后
  • 2篇术后评估
  • 2篇切开
  • 2篇切开复位
  • 2篇切开复位内固...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0篇戴号
  • 8篇陈雁西
  • 6篇强敏菲
  • 6篇李浩博
  • 6篇张坤
  • 1篇姜雨晨

传媒

  • 4篇第十七届全国...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1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9例,女69例;年龄21~75岁,平均47.5岁;损伤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SER)85例,旋后内收型(SAD)32例,旋前外旋型(PER)27例,旋前外胰型(PAB)2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通用手术方案治疗。术后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片,采用容积币建法内置入物透视显示模式结合多平晰重组成像模式观察骨折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入情况,并将CT与X线片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在SER、SAD、PER及PAB损伤中,x线片分别可见6、1、2、2例患者未达到解剖复位,而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可见36、12、8、3例患者末达到解剖复位,X线和CT在评估SER、SAD、PER及所有患者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固定置入质量评估上X线片分别可见2、1、0、0例患者螺钉位置欠佳,而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可见8、8、3、4例患者的螺钉位置欠佳,x线和CT在评估SER、SAD及所有患者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复位质最及内固定置入质量的评估能够扶得比x线片评估更加可靠的结果。
张坤陈雁西强敏菲李浩博戴号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评估
目的 总结分析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16例16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损伤至本次治疗时间平均13个月,根据Stephens和Sanders跟骨畸形愈合分...
陈雁西强敏菲张坤李浩博戴号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载距突固定与否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载距突的固定情况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1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
强敏菲陈雁西张坤李浩博戴号
切开复位内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后载距突固定效果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载距突的固定情况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1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87例,Ⅳ型43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骨折复位后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或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后2周内摄x线片和CT扫描,采用CT容积重建法的内置人物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成像(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模式对载距突固定情况进行观察。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载距突有效固定组(A组,28例)、边缘固定组(B组,58例)、未固定组(C组,53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围术期相关特征、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kle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术后X线片示64例载距突获得有效固定,22例为边缘固定,53例未固定。但CT图像显示有效固定仅28例,边缘固定58例,未固定53例。A组手术时间[(93±11)min]和术中出血量[(252±27)m1]均大于B组[(85±8)min、(194±16)ml]和C组[(57±6)min、(136±13)ml](P〈0.05),3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8.5个月,其中85例能按预设康复计划完成足踝功能锻炼。3组患者术后部分和完全负重时间、x线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后载距突螺钉固定情况对短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强敏菲陈雁西张坤李浩博戴号
关键词:跟骨
拇长屈肌腱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拇外翻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FHL)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拇外翻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于我院就诊的60例(120足)RA患者资料。根据超声探查拇长屈肌腱病变情况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45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9足),肌腱断裂组(C组,26足)。所有患者均摄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并基于X线片行拇外翻角及第一、二跖骨间角的测量,对拇长屈肌腱病变与拇外翻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HVA平均(31.6±15.9)°,IMA平均(10.1±4.5)°;B组HVA平均(43.3±13.7)°,IMA平均(12.4±4.5)°;C组HVA平均(41.6±16.9)°,IMA平均(12.1±3.7)°。3组间HVA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组间IMA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LSD两两比较,HVA:三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IMA:A组与B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C两组及B、C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对3组内的HVA及IMA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A组HVA与IMA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5,P=0.002;B组HVA与IMA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P=0.01;C组HVA与IMA间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11,P=0.59。结论 FHL病变在RA患者中常见,FHL病变(炎症及断裂)并非RA拇外翻的起始因素,但会加重拇外翻的畸形严重程度。
戴号陈雁西徐岳林马迎辉欧阳桂林毛剑莹陆玲玲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拇外翻肌腱病
类风湿关节炎拇长屈肌腱病变的超声特点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拇长屈肌腱(FHL)病变的超声特点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于我院就诊的60例(120足)RA患者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拇长屈肌腱,根据超声探查拇长屈肌腱病变情况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45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9足),肌腱断裂组(C组,26足)。对拇长屈肌腱病变的特点及部位进行描述,并将拇长屈肌腱病变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5足肌腱完整,49足出现不同部位的肌腱周围炎症(内踝转折处17足,henrry’s结节处11足,第一跖趾关节跖侧21足),26足发生肌腱断裂(9足发生于内踝转折处,17足发生于跖趾关节跖侧)。肌腱病变的发生率71%。A组平均年龄49.9±9.2岁,病程4.7±2.6年;B组平均年龄56.2±9.2岁,病程16.2±7.4年;C组平均年龄54.7±8.0岁,病程20.9±4.4年。三组间上述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长屈肌腱是类风湿关节炎足部结构的常见受累部位,其病变多发生于内踝转折处,henrry's结节处及第一跖趾关节跖侧,但henrry’s结节处的断裂少见。在对类风湿关节炎平足患者进行肌腱转位手术时,应充分考量拇长屈肌腱的病变。
戴号陈雁西徐岳林马迎辉毛剑莹陆玲玲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拇长屈肌腱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足母)长屈肌腱病变的超声特点
目的 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足母)长屈肌腱(FHL)病变的超声特点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于我院就诊的60例(120足)RA患者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
戴号陈雁西徐岳林马迎辉毛剑莹陆玲玲
硫酸氨基葡萄糖结合股四头肌肌力锻炼治疗早期骨关节炎的随机前瞻性队列研究
2011年
目的:探寻基层医院早期防治膝骨关节炎的简便易行的措施。方法: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筛选适合的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联合治疗等不同的措施实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各组在疼痛、肌力、Womac评分方面的差异,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都有显著差异,药物组与物理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二者与联合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EULAR OA诊断标准、Kellgren膝关节OA放射学诊断分类标准、Womac评分简便易行,操作便捷,可作为基层医院评估膝骨关节炎的标准。硫酸氨基葡萄糖结合股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方案,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而言,实施简单、患者依从性良好、疗效确切,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戴诚戴号
关键词:骨关节炎硫酸氨基葡萄糖股四头肌
计算机辅助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总结分析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CAPP)辅助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16例16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24~ 62岁,平均45岁;左侧12例,右侧4例;损伤至本次治疗时间平均13个月,按照Stephens-Sanders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7例.应用一站式CAPP系统进行精准地术前设计,并采用个性化组合术式遵照术前计划施行手术.术后应用跟骨三维测量体系评测形态学矫形效果,临床疗效评估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SF-36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本组CAPP平均耗时41.6 min,术前设计在术中顺利实现,手术时间平均为79.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5.3 mL.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9.6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1.6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30.5±6.1)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78.8±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5,P=0.000),其中优1例,良11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75.0%.末次随访时SF-36体格评分平均为54.1分,精神状态评分平均为56.4分;VAS评分平均为1.5分.跟骨形态学指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站式CAPP系统操作便捷、高效,可提高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矫形手术疗效.
陈雁西强敏菲张坤李浩博姜雨晨戴号
关键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1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9例,女69例;年龄21~75岁,平均47.5岁;损伤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
张坤陈雁西强敏菲李浩博戴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