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倩

作品数:75 被引量:693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21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6篇土壤
  • 13篇土地利用
  • 7篇微生物
  • 6篇土地利用变化
  • 6篇农业
  • 6篇旱地
  • 6篇干旱
  • 6篇干旱地区
  • 6篇半干旱
  • 6篇半干旱地区
  • 5篇人口
  • 5篇时空分异
  • 5篇土壤团聚体
  • 5篇团聚体
  • 5篇农区
  • 5篇主成分
  • 5篇主成分分析
  • 5篇微生物量
  • 5篇物量
  • 5篇城市

机构

  • 37篇湖南农业大学
  • 3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甘肃林业职业...
  • 3篇内蒙古农业科...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新疆林业科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湖南省经济地...

作者

  • 69篇文倩
  • 11篇李青松
  • 10篇关欣
  • 9篇崔卫国
  • 8篇孙水娟
  • 7篇刘艳艳
  • 6篇吴大放
  • 6篇范慧平
  • 6篇霍金炜
  • 5篇谢平
  • 5篇林启美
  • 5篇彭昕
  • 4篇赵小蓉
  • 4篇李培培
  • 3篇张晓玲
  • 3篇陈焕伟
  • 3篇杨君
  • 3篇妥德宝
  • 3篇韩燕来
  • 3篇肖吉林

传媒

  • 10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湖南农业科学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国土资源导刊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农机化研究
  • 2篇湖南农机(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
2013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技术和创造力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当积极研究和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文章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大学生创造力缺失的原因,并系统地探讨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文倩范慧平李青松
关键词:创造力土地资源管理大学生
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0
2004年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它的形成与稳定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即受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作和种植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团聚体的形成原因及土壤环境条件不同,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土壤肥力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文倩关欣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结构土壤肥力
地质学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本文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特点和性质出发,提出开设地质学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目前该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如何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和全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文倩刘艳艳吴大放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效果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量属性被引量:6
2014年
团聚体是土壤基本结构单元,是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基础,研究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团聚体的生物学属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肥力本质,以及不同土壤肥力差异的根本原因。采集半干旱地区林地、旱地、灌溉耕地和草地4种土壤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用干筛法获得6级团聚体,测定微生物量碳(MBC)、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基础呼吸速率(BR)和基质诱导呼吸量(SIR)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ATP浓度在7.79—9.26μmol ATP/g Cmic,灌溉耕地最高、林地最低;微生物代谢熵(q CO2)和SIR分别为0.35—0.69μL CO2g-1Cmicd-1和88.7—132.2μg CO2g-1d-1,灌溉耕地最高、旱地最低。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量ATP浓度在6.54—9.32μmol/g Cmic之间,平均值为8.22μmol/g Cmic;q CO2和SIR分别为0.29—0.71μL/g Cmic和64—120μg CO2/g土,大团聚体含量总体上高于小团聚体,可能暗示不同团聚体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及生理状态存在差异。土壤ATP含量、SIR和q CO2与微生物量碳呈显著相关性(r=0.929、0.865、0.885,P<0.01),SIR和BR之间也有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828、P<0.01),说明尽管各级团聚体微生物学属性的绝对值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相互关系并未随团聚体大小而变化。
文倩李培培林启美李青松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ATP微生物量碳
长沙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生态、经济、人文、服务4个方面,对长沙市1999~2008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并对长沙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人居环境呈逐年好转趋势,尤其在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较快;制约长沙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在促进人口素质和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的同时,也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长沙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
肖吉林文倩谢平孙水娟
关键词:人居环境主成分分析
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影响因素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为提高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采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沙颍河流域河南段200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草地、林地面积减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大幅度增大,耕地转出面积占总转出面积的57.71%,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入的主要贡献者;研究区总ESV值随时间变化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范围缩小,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北部;生态系统服务低值区范围扩大,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东部,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低值区空间集聚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耕地转水域、耕地转林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林地转耕地、水域转耕地、耕地转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受多因子的共同影响,其中人为干扰指数的影响最大,与各因子的交互作用最显著。下一步须严格限制林地、水域向耕地与建设用地转化,加强对生态用地的投入与管护,开展生态修复及流域生态补偿,以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范利瑶文倩李青松李青松汪潇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河南省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效应及其时空分异被引量:11
2017年
为了对河南省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进行分析,采用信息熵权法,压力—状态—相应框架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1999—2013年的水土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水土资源承载阈值的增长,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缺乏同步性;(2)河南省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为良好协调类型;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对比关系主要为水土资源略微滞后型;(3)河南省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豫东、豫南协调水平最高,豫北次之、豫西最低。该研究不仅能够揭示二者的动态关系,减小水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还能为河南省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文倩孟天醒范慧平郧雨旱
关键词:水土资源经济发展耦合度协调度
多维城市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归因及MAUP效应
2024年
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受到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MAUP)效应的显著影响,导致建模结果出现不确定性。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在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基础上构建多维城市形态指标体系,探讨地理探测器对MAUP效应的响应特征,并解析热环境空间分异的驱动力以及因子交互作用机制,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热环境因子探测结果对MAUP效应具有强敏感性,研究单元和分区方法的选择均会对指标重要性与显著性产生影响,且不同指标对尺度效应与分区效应的响应规律存在差异。(2)因子探测分析表明,三维指标对城市热岛效应的解释力大于二维指标,建筑密度是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3)交互探测分析表明,热环境空间分异是不同影响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过程,二维指标之间、二维与三维指标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大于单因子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多维城市形态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银超慧晏金龙张杨郑义菲文倩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
豫南黏板土壤分层酸化和耕层速效磷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22年
黄淮海平原南部以黄褐土和砂姜黑土等为代表的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为深入认识该类型黏板土壤垂直剖面上pH值和耕层养分的空间变异情况,以豫南西平县为例,对县域范围内63个耕地样点进行pH值和速效磷测定,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ArcGIS技术分析不同深度土壤pH值和耕层土壤(0~20 cm)速效磷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分析了pH值与速效磷(AP)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典型黄褐土和典型潮土0~10、10~20和20~30 cm的pH均值依次分别为4.98、4.93、5.31和5.46、5.81、6.2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层间差异不显著;典型砂姜黑土3个土层的pH均值分别为5.23、5.43、6.03,20~30 cm土层pH值比0~10、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其中比0~10 cm土层增加0.8~1个pH单位;石灰性砂姜黑土和湿潮土20~30 cm土层pH值也显著高于0~10、10~20 cm土层。0~20 cm土层典型黄褐土、典型砂姜黑土、湿潮土、典型潮土和石灰性砂姜黑土的AP含量范围分别为8.85~54.75、4.27~37.49、8.22~51.80、6.07~34.82和13.22~22.85 mg·kg^(-1),AP含量低值区呈块状分布在研究区域中部,高值区呈点、片状分布在研究区域四周。在0~20 cm耕层中典型黄褐土、典型砂姜黑土和湿潮土的pH值与AP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综上,豫南黏板土壤表现明显的分层酸化现象,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酸化减缓,而耕层AP含量分布不均匀,受土壤类型和pH值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平原南部黏板土壤酸化改良提供数据支撑。
陈文举李培培文倩黄柯铭王梦宇许恒化党领韩燕来
关键词:PH速效磷
酸雨对生物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综合分析了酸雨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破坏,以期为全球性的酸雨治理工作、生物圈的平衡稳定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参考依据,为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孙水娟文倩谢平肖吉林
关键词:酸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