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哲明
- 作品数:71 被引量:351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颅内脂肪瘤的MRI及MRA评价被引量:4
- 1998年
- 颅内脂肪瘤的MRI及MRA评价曹代荣①倪希和林钊方哲明陈金姐本文重点分析22例颅内脂肪瘤的MRI征象及6例MRA表现,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岁~69岁,平均39.5岁。MRI和MRA技术:MRI扫描采用TOSH...
- 曹代荣倪希和林钊方哲明陈金姐
- 关键词:脂肪瘤MRIMRA颅内肿瘤
- 大前庭导水管畸形的高分辨磁共振观察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了解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迷路各微细结构形态和信号改变。方法采用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AT)或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FSE)序列,对26例大前庭导水管畸形患者的耳迷路行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层厚<1 mm,观察分析其各微细结构形态和信号改变。结果(1)所有病例在半规管共脚内侧可见增宽的前庭导水管狭部和扩大的内淋巴囊;狭部与共脚间存在低信号间隔;扩大的前庭导水管进入前庭后仍可辨认。(2)在3D-FIESTA序列上,与前庭或蜗管信号比较,所有扩大的内淋巴囊骨外部分均存在低信号区。(3)发现大前庭导水管畸形可以合并有前庭、部分半规管及蜗管内异常低信号。结论大前庭导水管畸形除形态异常外,也存在磁共振信号的改变,提示内耳淋巴液成分存在异常。
- 方哲明李银官曹代荣
- 关键词:前庭疾病前庭水管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豚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和MRI的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索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豚鼠动物模型 ,了解其病理及磁共振 ( MRI)的变化特点 ,为多发性硬化 ( MS)实验性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注射完全福 (氏 )佐剂 -豚鼠全脊髓匀浆( CFA-GPSCH) ,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 ( BPV) ,诱导豚鼠 EAE模型。分别利用光镜和 MRI观察 EAE豚鼠中枢神经组织 ( CNS)的病理与影像改变。结果 豚鼠在注射抗原 1 6d后出现 MS症状 ,发病率达 90 %以上。脑、脊髓组织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呈袖套样浸润并有白质脱髓鞘。MRI检查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异常信号。结论 采用 CFA-GPSCH并辅以注射 BPV诱导的 EAE模型简单、经济、可靠 ,并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其病理特点是血管周围炎性浸润 ,白质脱髓鞘。 MRI可用于评价 EAE豚鼠
- 邱建敏吴钢许国英高凌云方哲明万景雯
-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组织病理磁共振
- 结节性硬化症的MR诊断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TS的MR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 :本组 17例。采用MRT1WI横断面、矢状面及T2 WI横断面扫描。结果 :室管膜下结节 17例 ,共 119个结节 ,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前角、体部及三角区外侧壁上 ,T1WI以等信号、高信号为主 ( 91/ 119) ,T2 WI以混杂高信号最多见。皮质结节 12例 ,共 12 0个结节 ,主要分布于额叶、顶叶 ( 93/ 12 0 )。白质病灶8例 ,病灶呈放射带状、楔形及非特异性病灶 ,T1WI呈等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3例 ,均位于室间孔区 ,T1WI呈等低信号 ,T2 WI呈混杂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是结节性硬化症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 ,其MR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
- 曹代荣倪希和林钊方哲明陈金姐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成像NMR
- 内耳内淋巴积水磁共振影像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0)被引量:18
- 2020年
- 内耳内淋巴积水的磁共振(magnetie resonance,MR)影像评估技术是指临床上运用MR及钆对比剂(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对内耳内、外淋巴间隙进行成像得到内淋巴造影图像并评估内耳内淋巴积水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即通过不同方法将钆对比剂引入内耳外淋巴来改变外淋巴液的弛豫时间,通过设置合适的MR序列扫描参数(重复时间与反转时间),提高外淋巴信号强度,形成内、外淋巴的信号差异,得以在MR图像上突出显示内淋巴,并通过面积、容积测量和/或目测评分系统,衡量内、外淋巴间隙的空间构成比,评估内淋巴积水的情况。该技术在以内淋巴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系列内耳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代表性疾病为梅尼埃病,也可见于突发性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等疾病。国内习惯称之“内耳MR钆造影”。
- 无黄魏宁王振常刘芳陈青华陈曦方哲明
- 关键词:内淋巴积水外淋巴磁共振影像梅尼埃病容积测量
- 颅脑单发转移癌的MRI诊断
- 颅脑转移癌大部分为多发性,诊断相对比较容易,但颅脑也常发生单个的转移,此时诊断比较困难,常需要与胶质瘤及脑脓肿鉴别。笔者旨在分析颅脑单个转移癌的MRJ表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郑贤应李银官倪希和曹代荣方哲明
- 文献传递
- 大型鼻咽血管纤维瘤术中翼丛静脉的处理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大型鼻咽血管纤维瘤向颞下窝深入扩展时,翼丛静脉(pterygoidvenousplexus,PVP)术中凶猛出血的问题尚未见专题探讨,特报告以供参考。方法:我院1981-2009年共收治鼻咽血管纤维瘤44例,其中大型鼻咽血管纤维瘤26例,按Fisch分型Ⅲ型16例,Ⅳ型10例。术中出血量200~5200ml。回顾分析术中出血的多种因素,并对3例典型病例的术中所见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例在DSA技术有效栓塞颈外动脉对肿瘤的供血支以后,术中颞下窝出血所见和影像学资料,都明确提示PVP受损是术中大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PVP位于颞下窝内,并与头面部静脉交通,彼此之间缺少瓣膜。PVP一旦有较大损伤,头面部各方面的呈暗红色的静脉血液即迅猛从破损处涌出。若为初次手术,由于PVP完整并有脂肪垫包绕,术者可细致地将肿瘤与PVP分离,一般可以不出血。若初次手术未能全切,多半是以出血告终,则再次手术时PVP、肿瘤、肌肉和瘢痕组织往往粘连在一起,分离较难而容易出血。采取适当入路,在明视下分离颞下窝的肿块,妥善止血,而不采用手指和器械盲目快速剥离的办法,可望减少出血并达到全切肿瘤的目的。
- 李志春林昶林功标方哲明张晖萍陈缪安周爱东兰书湛易自翔
- 关键词: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出血
- 鼻咽血管纤维瘤不同手术径路及术中出血原因的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3类鼻咽血管纤维瘤(JNA)有效的术式和术中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JNA患者的临床资料。Ⅰ类肿瘤15例,采用鼻腔入路;Ⅱ类肿瘤18例,采用扩大的上颌窦根治术切口及上颌窦-颞下窝-鼻腔联合入路;Ⅲ类肿瘤3例,采用颅内外联合入路。结果:Ⅰ类肿瘤15例中有14例一次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无复发,1例术后复发经同样入路再次手术完全切除;Ⅱ类肿瘤18例中有13例一次切除术后无复发,5例术后复发经二次彻底切除;Ⅲ类肿瘤3例有分叶向颅内深入扩展,未能全切,颅内残余肿瘤补作约40Gy的放疗,效果良好。结论:采用以上3种手术方案可有效切除不同类型的JNA。颅内有残余肿瘤者可辅以放疗。在明视下细致分离肿瘤,妥善止血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 林功标林昶易自翔方哲明林熹肖文惠李志春程金妹周爱东兰书湛
- 关键词:鼻咽血管纤维瘤出血
- 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分析联合3.0T RESOLVE-DWI技术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 黄楠曹代荣方哲明陈谭辉张宇阳佘德君郭伟杨谢峰
- 先天性内耳畸形的影像学及听力学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颞骨影像学及听力学表现,分析内耳畸形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对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行颞骨CT和内耳水成像检查,对影像学及听力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125例(232耳)存在内耳发育畸形。重度聋以上患耳的内耳畸形率约占21.71%,中度聋以下患耳的内耳畸形率12.85%。听力正常耳的内耳畸形率13.59%。结论:颞骨CT及MRI检查对了解内耳畸形有重要意义。内耳畸形多为双侧,听力损失多为极重度,耳蜗前庭畸形、前庭水管扩大较为常见。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重度聋以上患耳的内耳畸形率较中度聋以下患耳的内耳畸形率高,听力正常耳亦可存在内耳畸形。
- 周宝林少莲林有辉方哲明叶胜难张榕
-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聋内耳畸形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