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巍
-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CP-1、hsCRP水平及辛伐他汀的干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了30例UA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前后血清MCP-1及hsCRP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MCP-1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4周后血清MCP-1及hsCRP水平下降。说明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CP-1及hsCRP水平。结论:ACS患者血清MCP-1及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炎症反应相关,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MCP-1及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 曲巍谢煜彤
-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超敏C反应蛋白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意义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45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17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RDW,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DW与hs-CRP、IL-2、IL-6、TNF-α的关系,多元回归Logistic法分析冠心病发病影响及预测因素。结果观察组外周血RDW3级、RDW4级者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RDW4级者多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 均<0.05);观察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hs-CRP 与RDW1、RDW2、RDW3、RDW4呈正相关(r 分别为0.82、1.35、1.49、1.98,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及预测因素(95%CI 为5.311~9.352,P =0.03)。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RDW 升高,并随病情严重程度有增高趋势,检测此指标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张略曲巍王阳
-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利用平滑指数评价替米沙坦的平稳降压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利用平滑指数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平稳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mg,1次/d,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平滑指数。结果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11±0.32),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01±0.12)。结论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平稳、有效并具有良好的平滑指数。
- 付鑫戴显松曲巍
- 关键词:替米沙坦动态血压监测
-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和白介素-1β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选择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匹配的30例作为健康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脂联素及IL-1β浓度,分析两者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SAP组和UA组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UA组血清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UA组及SAP组血清脂联素与IL-1β呈负相关(r1=-0.27,P<0.01;r2=-0.31,P<0.01)。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和IL-1β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IL-1β的改变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脂联素的代谢可能影响IL-1β的表达。
- 曲巍谢煜彤
- 关键词:冠心病脂联素白介素-1Β
- 依普利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依普利酮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心肌纤维化(MF)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HR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即依普利酮组、替米沙坦组、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7只。分别灌胃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d)、替米沙坦10 mg/(kg·d)、替米沙坦10 mg/(kg·d)+依普利酮100 mg/(kg·d)、生理盐水1m L/d,用药共8周。给药前、给药2周及7周应用尾套法测定尾动脉收缩压,给药8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信号蛋白2(Smad2)。结果给药7周,依普利酮组、替米沙坦组、联合组尾动脉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依普利酮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依普利酮组低于联合组,P<0.05。依普利酮组心肌组织Smad2阳性表达低于对照组,依普利酮组及联合组BMP-7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依普利酮可抑制SHR大鼠MF,促进BMP-7表达、抑制Smad2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曲巍于波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依普利酮骨形态发生蛋白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与CTnI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MMP-9对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测定ACS、稳定型心绞痛(SAP)及健康成人MMP-9、hs-CRP、cTnI水平,检测其与传统用于ACS危险分层的hs-CRP、cTnI的相关性。结果MMP-9浓度、hs-CRP浓度、cTnI浓度,ACS组显著高于SAP组。ACS和SAP患者血清MMP-9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ACS组患者血清MMP-9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结论MMP-9是较CTnI更敏感的ACS危险分层的指标。
- 曲巍谢阳金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基质金属蛋白酶-9肌钙蛋白I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57例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P)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2000年6月至2014年5月救治的57例AMI+VSP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57例AMI+VSP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43例(75.4%),非前壁心肌梗死14例(24.6锈);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9.5)mm,左心室射血分数(48.5±11.8)%。VSP直径(9.8±7.9)mm;VSP位于心尖及心尖附近37例(64.9%);肌钙蛋白I为(16.7±12.9)μg/L,c反应蛋白为(99.7±31.4)mg/L,N末端B型利钠肽为(3051.Z±879.7)μg/L。57例患者中30d死亡41例(71.9%),1年死亡45例(78.9%);保守治疗23例中,30d死亡17例(73.9%),1年死亡21例(91.3%);手术治疗34例,30d死亡22例(64.7%),1年死亡26例(76.5%)。结论AMI+VSP以高病死率为特点,发病部位多近心尖部,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 曲巍于波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回顾性分析
- 圣约翰草提取物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PCI治疗成功病例126例随机分为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组66例(在抗血小板等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和常规治疗组60例,疗程3个月,采用简明36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PCI术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术后3个月时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的感觉等各维度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社会能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圣约翰草提取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
- 戴显松付鑫曲巍
- 关键词:圣约翰草提取物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生活质量
- 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06例,分为贫血组及非贫血组,比较血红蛋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电话随访24个月,分析患者因心衰住院次数、心衰分级、死亡率等指标。分析老年心衰患者贫血的发生与非贫血患者是否有差别,评价贫血对老年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老年心衰患者106例,其中贫血组47例,非贫血组59例,心功能Ⅰ级19例,心功能Ⅱ级26例,心功能Ⅲ级34例,心功能Ⅳ级27例,贫血与心衰程度具有相关性,随着心衰分级的增高,贫血发生率增高,与非贫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贫血组内不同心功能对比,Ⅳ级心功能贫血发生率高于Ⅱ级及Ⅲ级心功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贫血组老年心衰患者死亡率及随访期内住院次数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贫血增加了老年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衰入院的风险。
- 曲巍付强
- 关键词:老年心衰贫血预后
- 血清白蛋白对老年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对老年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同时分析此类患者发生低白蛋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048例老年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白蛋白正常组(血清白蛋白≥35g/L)、低白蛋...
- 任晓红刘友红曲巍张丽娟刘淼
-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老年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