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司胜

作品数:1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艺术
  • 3篇绘画
  • 2篇艺术创作
  • 2篇意象
  • 2篇油画
  • 2篇中国油画
  • 2篇绘画性
  • 1篇当代艺术
  • 1篇当代中国油画
  • 1篇底线
  • 1篇信息传播
  • 1篇形象性
  • 1篇艺术表达
  • 1篇艺术实践
  • 1篇艺术实践活动
  • 1篇艺术研究
  • 1篇意象特征
  • 1篇意象性
  • 1篇邮政
  • 1篇邮政贺卡

机构

  • 8篇巢湖学院
  • 5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合肥幼儿师范...

作者

  • 11篇曹司胜

传媒

  • 3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美术大观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创意与设计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范式转换与话语形构——20世纪前期(1912-1937)中国油画的现代语境
20世纪前后,中国对于西方的学习在思想与制度层面得到进一步加强,现代美术教育也从实利主义转向美育,作为舶来艺术的中国油画,学习与传播也从民间的、商业的途径,转向师范教育、美术专门学校等制度性媒介渠道,在学术与学理的层面开...
曹司胜
关键词:范式公共领域中西融合
文献传递
得之桑隅,失之东隅——论西方美术史方法论视阈下的文人画研究
2016年
利用西方美术史研究的新颖视角与方法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中许多隐而不发、讳莫如深的问题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但与此同时,其"科学"的论证方法与结论,又常常让人感觉到一种文化隔膜的存在。我认为,在利用西方美术史方法论进行中国文人画研究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文人精神的存在。文人画是文人精神的图像化,而文人精神又是理解文人画的思想语境;文人精神具有复杂丰富的思想性格,它既有儒家积极入世特征,又与老庄之思想、魏晋之玄学及佛教禅宗思想融汇贯通,很难简单地纳入西方艺术价值评价体系。因此,我们需要重提或呼唤文人精神,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构建中国艺术研究与评价话语系统,促进中国艺术的健康发展。
曹司胜
关键词:文人画文人精神视阈
当代艺术的“自由”
2016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的发展史是一部艺术自由的发展史,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对前一种艺术规则的挣脱,只不过自由要求的程度是渐近的,越来越扩大化的,到了当代艺术,一发而不可收,自由消弭了艺术的界限;当代艺术不仅需要自由的艺术精神,超越的精神,开放的姿态,还要有自律与真诚的态度;艺术应该是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化解现实的焦虑,憧憬未来的诗意。
曹司胜
关键词:当代艺术终结
美学视角下萧云从诗画艺术研究
2018年
萧云从一生创作出许多诗文与绘画,极具年代性及个性。其诗画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境界,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萧云从诗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与其生活的地理因素,所处时代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影响较深的道家思想有关,既展现出德美为先、文化包容的美学特征,也直面或侧面的展现出批判的美学思想,对新安画派以及后世创作都做出了贡献。因此,本文从美学视角对萧云从诗画艺术展开分析,旨在研究其诗画艺术在美学方面的价值和贡献。
张继超曹司胜
评“工画者多善书”
2017年
形象性与意象性是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的精神实质。汉字的书写从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艺术表达,其书写性特征又与绘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将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推上了重视笔墨趣味、不拘于形似超越形似的写意高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工画者多善书",表达对当时宫廷画家缺乏激情、只求形似、毫无意韵的绘画样式的不满,提倡一种快意书写、将书法用笔的气势与力度融合于绘画之中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吴道子艺术的赞美,赞赏一种书写性重要的文化意趣,也为后世的文人画家提供了从事绘画实践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绘画与书法用笔辩证统一的关系与"合法性"基础,促进了唐代"水墨之变"局面的形成。随着用"笔"与用"墨"技巧的进一步融合,文人画笔墨范式与趣味基本得以确立。
曹司胜
关键词:形象性意象性书画同源
图像生态与艺术创作谈——以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更加进入了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其特点是一个真正的图像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影、电视、摄影等现代科技图像、影像形成了新的视觉文化氛围,极大地影响了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当下图像生态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特别是油画创作,影响深远,尽管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众彩纷呈,国内各级各类官方展览的举办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是主动地利用生活素材,善于加工提炼造型形式意味的创作还是太少了。大多数画家的作品直接"翻译"自影像图片或简单挪用、套用、照描摄影图像,这无疑从某种意义上降低了艺术"创作"的品质,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创作"能力的弱化和审美价值取向的世俗化。
曹司胜
关键词:绘画性审美趣味
从邮政贺卡创新谈广告媒体创意
2011年
当今广告信息传播越来越趋于多元,媒体创意是现代广告创意中的新方法与新思路。现代广告创意,不仅是对广告信息和内容的创意,更是对如何传递广告信息和内容的方式方法的创意。广告媒体创意超出了载体和产品之间的静态结合,将环境、受众、媒体等等因素调动起来,将原本平面、静止的广告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将广告融入受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使得广告创意表现得到拓展与深化,让受众从广告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更为强烈、生动和丰富。
曹司胜
关键词:广告信息传播媒体创意贺卡邮政广告创意创意表现
有用的“素描”——谈高校设计素描的应用性与专业指向性被引量:1
2013年
当代的视觉艺术是一个全新的造型艺术体系,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发生着变化,单一的传统写实造型已然不适应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的需要。因此,造型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已是必然,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素描教学,观念与方法上需要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而加强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应用性与专业指向性,以便更好的为将来的艺术设计专业服务,是设计素描教学的具体而又实际的任务。
曹司胜
关键词:设计素描造型艺术
“实”出有因——浅谈中国绘画的写实精神
2009年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由于东西方不同的艺术观,其在表现美的方式上大相径庭。中国绘画发展史的主线是写意的,这是由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传统意识决定的。中国绘画强调一种主观的意象特征,并进而获得自我娱情的精神感悟。但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也有写实的基因,只不过,中国传统写实绘画并没按照写实的方向发展下去,而是重视写意,鄙薄宫廷味和“匠气”。
曹司胜
关键词:中国绘画写实精神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实践活动社会历史条件意象特征
“极端化”行为:当代艺术表达的“底线”
2017年
"极端化"行为表达作为一种当代艺术表达的"语言",在西方艺术史发展中有其演变的历史渊源,其根本特征便是其"用之其极"的极端化表现,而这样的表达形式与中国传统美学价值格格不入,甚至严重冲突,因此既缺乏生长与适应这种文化艺术的语境,又遭到主流官方艺术形态的打击与压制;与其自身的困境相比,更为不利的是当代艺术评论家对其置若罔闻,艺术批评探讨的空气非常稀薄。即使在中国前卫的当代先锋与实验艺术中,也再难见到它的身影,其基本存在状态处于地下式的或是潜伏式的。尽管"极端化"艺术表达在学理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在中国社会生活、学术研究中缺乏任何的文化支撑或语境,因此,"极端化"行为基本上没有向前推进或发展的可能,而最有可能做到的就是通过弱化自身的存在感与存在方式,而寄身于诸如电视电影等流行媒介或艺术形态之中。摘要:
曹司胜
关键词:极端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