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聪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髋部骨折后死亡原因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调查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纳入研究的132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132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死亡35例,1年随访期病死率为26.51%,肺部感染为主要死因。单因素方差分析死亡原因相关因素结果示:年龄、骨折前合并症数量、保守治疗、骨折后存在并发症为对患者死亡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均为影响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需重视年龄因素,期间需对骨折前合并症积极干预,并重视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曹聪刘海春武文亮李尚志陈允震
- 关键词:髋部骨折高龄
- 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构建大鼠股骨骨质疏松骨不连模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为研究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骨折骨不连构建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15),其中实验组大鼠摘除卵巢,对照组大鼠切除卵巢附近与之等量的脂肪组织。相同条件下喂养12周,两组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行骨组织HE染色、血清学检测和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然后将骨质疏松建模成功的大鼠于右侧股骨干截骨,采用可调式外固定支架固定,维持6 mm缺损间距,分别于术后0、4、8、12周行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大鼠外固定支架松动2只,针道感染2只;12周后实验组的股骨力学强度降低,Ⅰ型胶原氨基端肽(NTX)含量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12周后,影像学显示骨折断端间无骨性连接,髓腔骨性封闭,呈杵棒样改变;外固定支架稳定,断端处在同一水平面;组织学显示断端间结缔组织填充,无骨桥连接。结论采用自制可调式外固定支架可成功构建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骨折骨不连模型。
- 刘金伟刘海春武文亮陈良李尚志曹聪陈允震
- 关键词:外固定器骨质疏松骨不连大鼠模型
-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骨治疗非感染性股骨骨不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观察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对非感染性股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收治的31例非感染性股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愈合,2例未完全愈合,本组愈合时间6个月~1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9个月;术后均无感染、下肢成角、缩短畸形等并发症,手术前后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骨治疗非感染性股骨骨不连可获得牢固连接,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 刘金伟刘海春武文亮李尚志曹聪陈允震
-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自体骨非感染性骨不连股骨
- 机械应力作用下促进骨不连愈合的疗效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机械应力作用下促进大鼠骨不连愈合的效果,为机械应力促进骨不连断端骨折愈合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自制的可调式外固定架建造大鼠骨不连模型,并通过骨不连断端影像学评分,确定骨不连模型的建立。待模型建成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其中实验组骨折断端加压,对照组骨折断端不作处理,进一步对断端影像学和组织学钙钴法染色、成骨因子(BMP、VEGF)扩增检测。结果实验组加压12周后,影像学评分较同组4、8周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钴法显示,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骨不连断端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MP、VEGF在不同时期的基因扩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应力能有效促进骨不连断端成骨细胞数量的增多及成骨因子的扩增,并有效促进骨不连断端的愈合。
- 李尚志刘海春武文亮曹聪陈允震
- 关键词:骨折骨不连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