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消融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射频
  • 3篇射频消融
  • 3篇起搏
  • 3篇起搏器
  • 3篇消融治疗
  • 3篇房室
  • 2篇心脏
  • 2篇预激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室上性
  • 2篇室上性心动过...
  • 2篇房室阻滞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治疗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马坚
  • 6篇鲁志民
  • 6篇孙瑞龙
  • 6篇王方正
  • 6篇田瑞国
  • 6篇陈新
  • 6篇张奎俊
  • 6篇朱克平
  • 5篇华伟
  • 4篇楚建民
  • 4篇王锦志
  • 4篇方丕华
  • 2篇余培贞
  • 2篇余培桢
  • 2篇李一石
  • 1篇李晶
  • 1篇陈柯萍
  • 1篇姚焰

传媒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心脏起搏与心...

年份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报道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旁路。结果电生理检查未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刺激时体表心电图的预激程度无变化。消融阻断旁路前传后,均示完全性房室阻滞。4例患者在消融术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随访中无心房颤动发作。1例患者放弃对旁路的消融治疗。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是射频消融的适应证。消融前对房室传导功能的评定十分重要。成功消融旁路后应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马坚王方正陈新余培桢王锦志张奎俊李一石华伟楚建民方丕华孙瑞龙田瑞国朱克平鲁志民
关键词:房室阻滞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在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评价被引量:1
1998年
评价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2.3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三度房室阻滞植入了带有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AMS)的双腔起搏器。10例患者中,8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伴有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带有AMS功能起搏器可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时,由跟踪房性频率的工作方式(DDD/DDDR)自动转换为非房性频率跟踪的工作方式(DDlR)。起搏器可自动将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发生AMS情况储存起来。患者植入起搏器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用体外程控仪调出起搏器的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10倒患者中有6倒发生了274次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为lOmin~2h不等,患者心房颤动的心室反应为207~400bpm。每次心房颤动,起搏器启动了AMS,心室反应频率在60~90bpm,4例未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未启动AMS。结论 双腔起搏器AMS功能工作可靠,对于伴有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双腔起搏治疗时,应考虑应用带有AMS功能的双腔起搏器。
华伟王方正余培贞王锦志张奎俊马坚楚建民方丕华田瑞国朱克平鲁志民孙瑞龙陈新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AMS三度房室阻滞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例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显性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治疗,其结果与2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对照。结果12例单旁路射频消融成功率为83.3%(10/12),试放电次数(9±6和5±3,P<0.05),手术时间(162±40和121±50分钟,P<0.05)和 X 线爆光时间(53±30和28±17分钟.P<0.05)均大于对照组。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射频消融成功率83.3%(5/6),试放电次数(5±2和4±3.P>0.05),手术时间(98±32和87±25分钟,P>0.05)和 X 线爆光时间(30±26和20±17分钟,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随访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安全有效。
楚建民王方正张奎俊马坚李一石华伟方丕华余培贞王锦志田瑞国朱克平鲁志民陈新孙瑞龙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手术时间无器质性心脏病预激
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一例被引量:9
1997年
目的:探讨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比较射频消融前、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固有心率等变化。结果:射频消融后日平均心率、固有心率明显下降,LF/HF 比率减低,PNN50及 RMSSD 增高。结论: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迷走神经张力减退而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安全而有效。
王方正张奎俊方丕华马坚楚建民华伟田瑞国陈柯萍鲁志民朱克平孙瑞龙陈新
关键词:窦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窦房结迷走神经张力交感神经LF
两种体动感知方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频率适应特点被引量:1
1995年
通过运动试验和干扰试验,比较两种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RAPM)的频率适应特点。结果显示:平板运动时,体动振动感知和体动加速度感知两种RAPM的起搏频率分别增加23和21ppm(P均<0.05);体动加速度感知RAPM的起搏频率随运动负荷增加而显著加快(例如踏车运动负荷为25,50和75W时,起搏频率分别为83±7,97±21,113±23ppm,与前一负荷相比P均<0.05),体动振动感知RAPM的起搏频率则因外界干扰误增23~32ppm(P<0.05)。结果表明体动加速度感知RAPM的频率适应程度与运动负荷的相关性以及频率适应特异性均好于体动振动感知RAPM。
马坚王方正张奎俊余培桢王锦志田瑞国朱克平鲁志民李晶孙瑞龙陈新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为治疗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我们对4例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方法:4例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25~34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遂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4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右侧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理想的消融靶点位于房室环、心内AV波大致相等处,其AV波间距较长。全部患者的射频导管消融均获成功。结论:射频导管消融通过阻断右侧旁路而治愈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认识其解剖和电生理特点,是消融成功的关键。附图射频导管消融治疗Ebstein畸形的旁路心内电生理图。图a:射频导管消融靶点图,消融导管远端(LABd)所描记到的AV波振幅基本相等并有距离,在此进行消融。图b: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后AV间距明显增大。HBE:希氏束电图RVA1~2:右心室心尖部CS1~10:冠状静脉窦CS9~10:冠状静脉窦近端CS1~2:冠状静脉窦远端LABp:消融电极近端3讨论Ebstein畸形是最常伴有预激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达16.1%),且有12.9%的患者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与心动过速有关的晕厥及?
姚焰王方正张奎俊马坚华伟田瑞国朱克平鲁志民孙瑞龙陈新
关键词:EBSTEIN畸形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