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有105.3万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在全球范围预计有3690万人感染HIV。在中国,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发肿瘤,仅次于乳腺癌,对此持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患病有密切的相关性[2]。HIV与HPV都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二者之间有着复杂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有效的减少二者感染和恶性事件发生、维护人类卫生健康,国内外学者于多个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
- 李乐童朱海燕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 脂肪酸结合蛋白4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孕妇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妊娠期间母婴健康状况、分娩过程、妊娠结局、分娩后并发症等。因此需要针对GDM作出早期的预测和诊断。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4)被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与胰岛素抵抗和GDM有关。这种新型的促炎脂肪因子在细胞水平上参与调节脂质代谢。本文主要对FABP4与GDM之间的研究进展和其各种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寻找有效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贺子萱朱海燕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 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脂代谢紊乱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诊断标准下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脂代谢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10年至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产检的孕妇,孕24-2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血脂六项。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共266例,其中任意一项异常GDM1组148例,两项异常GDM2组86例,三项异常GDM3组32例。正常组NGT 100例。结果①与NGT组比较,GDM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AM-IR增高(4.18±1.67、3.13±1.22)、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BCI降低[(5.41±0.44)、(5.93±0.48)],甘油三酯TG增高(3.18±0.85、2.77±0.67)mmol/L、载脂蛋白ApoB/ApoA1(0.47±0.14、0.4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GDM3组HOAM-IR(5.06±1.79),LnHBCI(5.09±0.48)、TG(3.78±1.12)mmol/L、Ln(TG/HDL-C)(0.25±0.14)、ApoB/ApoA1(0.56±0.17)ApoB(1.13±0.26)g/L较GDM1、GDM2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G与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HOMA-IR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FPG、FNS及HOMA-IR水平呈负相关;ApoA1与HBCI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血脂异常与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存在着密切关系。
- 朱海燕姜桂英吴庆庆胡江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糖代谢脂代谢
- 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围生期结局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对比分析IADPSG标准下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情况及其围生期结局,探讨对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0G1Tr)单项异常孕妇诊断及管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孕24-28周孕妇368例,根据OGTY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100例)、单项异常组(148例)、两项异常组(120例)。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和ApoB等,计算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BCI)。结果对照组、单项异常组、两项异常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HOMA-IR、TG依次升高l(4.39±0.38)、(4.98±0.49)、(5.25±0.59)mmol/L,(5.10±0.29)%、(5.27±0.36)%、(5.46±0.46)%,(1.37±0.67)、(1.73±0.73)、(1.99±0.96)μLg/L,1.07±0.42、1.26±0.54、1.37±0.43,(2.77±0.67)、(3.05±0.78)、(3.34±0.92)mmol/L],HBCI依次降低(5.93±0.48、5.42±0.45、5.29±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异常组和两项异常组ApoAl明显低于对照组[(2.21±0.39)、(2.15±0.35)g/L比(2.42±0.3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项异常组和两项异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异常组ApoB/ApoA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项异常组(0.49±0.14比0.42±0.14和0.4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单项异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INS、TC、HDL-C、LDL.C、Apo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三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项异常组和两项异常组子�
- 朱海燕吴庆庆胡江
-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
- 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对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妇女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对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妇女的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有围绝经期症状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妇女50例为研究组,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单独用药组25例,即单独服用降压药物;联合用药组25例,在单独用药组服用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另选同期10例有围绝经期症状且血压正常的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血压和偶联因子6(CF6)、前列环素(PGI2)、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水平并进行Kupperman评分;研究组用药3个月后,再次测量上述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用药前和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PGI2、CF6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SH、E2水平和Kupperman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血压、PGI2、CF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PGI2、E2、CF6、FS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优于单纯应用降压药物,并能改善围绝经期症状,且对降压作用无不良影响,值得在围绝经期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推广使用。
- 朱海燕赖爱鸾张李松
- 关键词:高血压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前列环素偶联因子6
- 绝经过渡期妇女性激素变化的特点及月经模式的改变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绝经过渡期妇女卵巢功能衰退对月经模式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选择177例就诊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近1年月经周期变化分为3组:生育期组:39例,年龄(37.2±6.4)岁,月经周期规则。绝经过渡组:该组根据月经周期的特点又分为:绝经过渡期早期组(MT早期组):55例,年龄(44.5±3.1)岁,月经周期变异>7d,但停经<60d;绝经过渡期晚期组(MT晚期组):59例,年龄(48.4±3.5)岁,停经≥60d或月经越过≥2个周期,但停经<12个月。绝经组:24例,年龄(54.2±4.7)岁,停经≥12个月。研究对象抽静脉血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抑制素B(InhB),抗苗勒管激素(AMH)。结果生育期组、MT早期组,MT晚期组、绝经组4组AMH、InhB、FS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育期组与MT晚期组及绝经组间L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与各组间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177例入组对象按年龄分组后,结果显示在40岁以前,入组女性月经周期保持规律;40~44岁女性,约35%出现月经周期变化;在45~49岁组,52%月经不规则,17.4%进入绝经期。当年龄超过50岁后,仅4.7%的女性有规律月经,31%的女性出现月经不规则,63%女性进入绝经期。各组月经模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结论绝经过渡期妇女性激素、AMH、InhB值变化是卵巢功能减退的敏感指标;月经模式出现变异、增龄也可作为卵巢功能衰竭的参考依据。
- 赖爱鸾朱海燕孙艳格张李松金巧凤王丽芳
- 关键词:绝经过渡期女性激素
- 妊娠期血清胆固醇水平变化及其与产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至产后42天血清TC、LDL-C及HDL-C水平的变化特点,探究孕期胆固醇与产后高胆固醇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关联,寻找孕期血胆固醇水平临界值,为科学指导孕妇妊娠期血脂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
- 朱砚荻朱海燕余焕玲
- 关键词:总胆固醇LDL-CHDL-C高胆固醇血症
- 阴道冲洗致妊娠期白色假丝酵母菌宫腔感染一例
- 2012年
- 一、病例摘要患者25岁,因"妊娠15+6周,阴道流液1d"于2011年11月5日拟引产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患者孕前反复发作白色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孕8周因外阴瘙痒白带增多自行用苏打水阴道冲洗数次。入院前1d自然破膜,外院彩超示:符合孕15周大小,胎死宫内。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min,血压107/75mmHg(1mmHg=0.133kPa),腹部无压痛,阴道充血潮红,少量微混浊羊水自宫腔流出,无味.子宫体增大如孕15周大小.无压痛。既往:2002年人工流产1次,2003年足月顺娩。
- 朱海燕罗静
- 关键词:白色假丝酵母菌阴道冲洗宫腔感染妊娠期病例摘要阴道流液
-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后患者不同孕期糖脂代谢特点研究
- 2019年
- 目的 探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后患者不同孕期糖脂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行预防性宫颈环扎并分娩者69例作为环扎组,另选同期的正常孕妇1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孕期糖脂代谢情况。结果 环扎组孕次、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需药物控制率、子痫前期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产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环扎组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1、2h血糖浓度、孕晚期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环扎组孕早、中、晚期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环扎组孕早期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孕早、中、晚期的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后患者孕中晚期糖脂代谢异常发生率高,需重视加强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后患者孕期糖脂代谢管理。
- 朱海燕马宁李慧杰何续芳吴庆庆
- 关键词:糖脂代谢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预防输尿管损伤方法探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避免输尿管损伤的方法。比较3种方法处理子宫动脉的手术效果。方法:将57例患子宫良性疾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者分3组:组1:常规组。组2:膀胱镜输尿管置管组。组3:游离输尿管组。比较用3种不同方法处理子宫血管的效果及其术后情况。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组3少于组1和组2,P值=0.005,差异有显著性;术时出血量3组无显著性差异,3组术后排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978,组2术后血尿出现率及持续时间高于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病率亦较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游离盆腔段输尿管和子宫血管的方法可有效地避免输尿管损伤,并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亦能如期恢复。但需要术者对盆腔输尿管及血管解剖熟悉并且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
- 龙棣王瑛坚张洪涛宁静王瑛朱海燕黄晓武夏恩兰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输尿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