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萱
- 作品数:293 被引量:1,15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慢性肝病发展中肠道菌群参与调控的分子机制被引量:5
- 2019年
-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肠道菌群,它们参与机体多种生命活动,其紊乱被认为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肝与肠道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解剖位置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肠道菌群通过肠—肝轴参与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最终影响慢性肝疾病的发展。目前,有众多学者对肠道菌群在肝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涉及其中具体的机制尚未探明。本文就肠道菌群通过参与Toll样受体(TLRs)活化加重肝纤维化;胆汁酸代谢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T细胞分化改善酒精性肝病(ALD);活性氧簇(ROS)生成影响肝癌(HCC)发展中的具体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 万思哲朱萱
- 关键词:肠道菌群慢性肝病TOLL样受体胆汁酸活性氧簇分子机制
- 十二指肠先天畸形
- 2002年
- 朱萱王崇文
- 关键词: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狭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梗阻
- 清胆护肝汤对大鼠胆管结扎后肝脏组织化学成分的影响
- 1991年
-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可反复引起胆道梗阻和感染,造成肝功能损害,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而最后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因此,提高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是经常面临的课题。中医认为,胆道疾患多有脾阴虚佐证,故主张“胆脾并治”,在治疗中注重调理脾胃扶正养阴。我们根据中医胆脾并治理论,设计出清胆护肝汤Ⅲ号,并就这一方剂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组织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以探讨其疗效和作用机理。1
- 朱萱韩冰
- 关键词:胆管结扎
-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肝损害52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刘志坚朱萱吕农华胡伟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肝损害
- 108例胃底非静脉曲张病变内镜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对108例胃底非静脉曲张病变的类型、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使用电子胃镜按常规检查,对胃底进行仔细观察和诊断,必要时行病理活检。结果胃底非静脉曲张病变以肿瘤最多见(60.2%),其次是息肉(19.4%),溃疡(13%)也较多见。各种病变形态不一,各具特点。结论胃底病变较隐匿,又以肿瘤多见,胃镜下应仔细观察诊断,注意活检的方式、方法,必要时可联合其他检查以提高诊断水平,以免误诊或漏诊。
- 刘志坚朱萱吕农华胡伟王祟文
- 关键词:内镜检查术
- NLRP6炎症小体与肠道微生态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NLRP6炎症小体作为炎症反应的核心识别环节,由PRRs、ASC、Caspase三部分组成,可激活下游IL-1β、IL-18等炎症分子。肠道微生态主要由肠道内结构复杂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的代谢物和肠道黏膜屏障组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生命功能,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LRP6炎症小体广泛分布于肠道组织中,可识别肠道内多种危险信号,进而与众多下游信号通路关联,调控肠道内微生物组成和肠道黏膜屏障,从而调控疾病进展。此外,肠道微生物菌群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激活NLRP6炎症小体,也可通过肠-肝循环刺激肝脏内NLRP6炎症小体,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基于NLRP6炎症小体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靶向NLRP6炎症小体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成为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文章就NLRP6炎症小体的组成、分布与激活,NLRP6炎症小体与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肠道黏膜屏障相互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疾病提供更多研究思路。
- 聂源朱萱
-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肠道炎症
- Logistic模型在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
- <正>目的比较Logistic模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及1年的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
- 朱萱王剑李弼民陈璐王剑
- 文献传递
- 272例残胃溃疡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期间因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接受胃部分切除术,之后因出现上消化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并被诊断为残胃溃疡者272例,其中男237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55.4±13.0)岁。分析残胃溃疡的发生部位、症状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计数资料间比较行卡方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计量资料间比较行 t 检验。结果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溃疡患者进食梗阻感、恶心呕吐、胸骨后痛、胸骨后烧灼感、上腹痛、腹胀、反酸和(或)上腹部烧灼感、呕血和(或)黑便的发生率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溃疡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部溃疡和吻合口溃疡的构成比[分别为24.7%(18/73)和72.6%(53/73)]均高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分别为10.1%(20/199)和58.3%(116/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929和1.896,95%CI 为1.448~5.927和1.055~3.409,χ^2=9.482和4.649,P =0.002和0.031)。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输出袢溃疡的构成比与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溃疡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19)。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溃疡的最大径[(1.1±0.7)cm]大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0.8±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 =0.007)。残胃溃疡患者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为8.1%(22/272),其在胃部溃疡、吻合口溃疡、鞍部溃疡、输入袢输出袢溃疡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残胃溃疡患者残胃癌的发生率为4.0%(11/272),其在胃部溃疡、吻合口溃疡、鞍部溃疡、输入袢输出袢溃疡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3.2%(5/38)�
- 洪军波汪安江朱宏涛徐珊陈幼祥朱萱吕农华
- 关键词:肠化不典型增生残胃癌
- 胃十二指肠疾病儿童幽门螺杆菌cagA、vacA和iceA基因型分布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了解来自于江西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儿童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cag A、vac A和ice A基因亚型分布情况,并探讨H.pylori cag A、vac A和ice A基因亚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来自江西地区的316例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儿童的胃窦黏膜中,培养出107株H.pylori菌株,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检测H.pylori ure A、cag A、vac A及ice A基因亚型。结果在107株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中,H.pylori ure A基因和cag 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107/107)和94.4%(101/107)。vac A基因总检出率为100%(107/107),vac As1a、vac As1c、vac Am1和vac Am2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4.8%(80/107)、25.2%(27/107)、29.9%(32/107)和69.2%(74/107),其中0.9%(1/107)H.pylori菌株同时检测出vac Am1和vac Am2基因型;在vac A基因的嵌合体中,vac As1a/m1、vac As1a/m2、vac As1c/m1和vac As1c/m2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6.2%(28/107)、51.4%(55/107)、3.7%(4/107)和17.8%(19/107)(P<0.001)。ice A1和ice A2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4%(85/107)和9.3%(10/107)(P<0.001);ice A1和ice A2基因亚型均阳性的检出率为7.5%(8/107)。H.pylori各基因亚型在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3组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自于江西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儿童感染的H.pylori优势基因亚型是cag A、vac As1a/m2和ice A1;H.pylori感染存在不同基因型菌株混合感染;H.pylori基因亚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无相关性。
- 张双红谢勇李弼民刘东升万盛华罗丽娟肖珍君李红易丽君周菁朱萱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基因型胃十二指肠疾病儿童
- 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5例被引量:2
- 2005年
- 徐萍吕农华朱萱陈幼祥李宝莲蔡军峰王崇文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灌洗治疗ACUTE诊疗技术SAP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