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宇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试析日本象征主义抒情诗的诗美范畴和审美特征被引量:3
- 2008年
- 日本和歌与俳句都很短小,这和喜欢小而精、小而巧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和歌往往以"惟专止于男女相恋之情",俳句"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展开。然而,受到宋元以来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审美心理和美学追求,把艺术情趣转向于反世俗的禅的意境之上。
- 权宇
- 关键词:和歌俳句风雅禅境
- 蕉门俳谐的“景气”句与“轻淡”说的阐释意向
- 2006年
- 松尾芭蕉和他的门人以俳谐革新为目标,把汉诗的构思和手法引用到俳句中,以寻求不同于传统和歌以及连歌调的新的俳谐风韵。在元禄俳坛里创作出以情景交融为基调的“景气”之句,从而体现出以直观浅露为趣旨的“轻淡”意向。在摈弃“厚重”、逼近“真境”的探索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异国情调的高雅品味。
- 权宇
- 关键词:芭蕉俳谐
- 浅析雨森芳洲的民族风俗语言观
- 2009年
- 江户时代,在多种语言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背景之下,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靠拢,东亚三国之间形成了类似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倾向,但是建立在"言语差而风俗殊"的多元文化框架之上,难免出现与之相伴随着的文化摩擦和冲突。由此呈现出脱离传统汉字文化圈,转而全面地肯定本民族之"风"的局面。通过分析雨森芳洲的风俗语言差异,反思东亚三国语言文化交流史,将会给人们留下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的学术思考。
- 权宇
- 关键词:汉字音
- 试析日本诗话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文化特性被引量:5
- 2012年
- 历代日本诗话是在中国文学思潮的影响之下流传和演变过来的。尤其是江户时代,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创作水平的提升,写诗话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然而,在文体和格式上却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此形成的多重身份的日本作家所创作的相关随笔性诗歌评论蔚然成风。其中也不乏一些新内容、新观点、新理论,推导出诸多富有特色的日本诗话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文化特性。
- 权宇
- 关键词:日本诗话气运人情
- 试论八景诗日本化的形成模式与形态流变被引量:3
- 2015年
- 由诗话的角度,考察日本文学史中八景诗日本化的形成模式与形态流变,并阐明中日两国文学的异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一,围绕"吴楚"、"洞庭"的诗思与地名更易等问题,曾展开论辩。二,把中国的八景地名套用在日本的名胜上,通过"坐湘"领略八景之美。三,不但分享以湘楚文化为素材的话题,而且以日本式的受容模式以及化用典故的诗句来描绘自己所追求的情景。四,把传统和歌中常用的与汉语汉字具有不同含义的"岚"字也套用到八景诗歌的语境中。五,在八景文化的接受与反思中,赋"日本之景"被视为"潇湘奴隶"而备受批判。
- 权宇李美花
- 关键词:诗辨
- 试论江户时代“锁国”体制下的华夷观与西洋观的变迁——以东亚三国文化互动为中心被引量:2
- 2012年
- 在江户"锁国"时代,尽管德川幕府从1633年起几次发布"锁国令",进而推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但东亚三国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并未断绝。随着社会内部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人们开始批判和反思自己的文化,以自己所拥有的风土意识重新界定"华夷"观念及对外关系。与此同时,凭借早期"西学东渐"的新风,不断调整"中国化"模式和民族传统心态,在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与碰撞的过程中,体会了无数次的摩擦与选择,随之带来了吸收西方文明的思想变迁。
- 权宇
- 关键词:江户时代锁国华夷观文化互动
- 试论芭蕉的俳谐之旅与风雅之道被引量:1
- 2007年
- 在日本文学史上"风雅"一般指全体艺术,而贯穿在松尾芭蕉艺术之道的"风雅"为俳谐之意。松尾芭蕉把乾坤之变视为风雅之因,在天地自然变化之中一味追求新的俳风,直逼以"诚"为本的风雅之道。当时松尾芭蕉接受中国文化时的审美心理的调整过程,以及创造新质的选择机制,从他的旅行记中得到了阐释。
- 权宇
- 关键词:松尾芭蕉旅行记俳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