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时三平面技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功能的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AFI)及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分别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对PAF患者36例(PAF组)及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VI)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得左心室室间隔和侧壁舒张期峰值速度,获得其平均值Em.并计算E/Em值;应用AF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17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LS)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应用SRI技术获得左心房的应变率曲线并测量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及心底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F组LAD增大,E、E/Em升高,Em、LVEF降低(P<0.01);PAF组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的基底段RLS较对照组虽有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节段RLS、心脏整体应变均不同程度减低(P<0.05或0.01);PAF组mSRs、mSRe、mSRa减低(均P<0.01)。结论 AFI及SRI对全面评价PAF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颜姣燕陈斌李海鹰常帅许丹霞李华朱晓娟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非同步性运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分析不伴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的运动特征,探讨其评价心肌同步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72例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定量分析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及达峰时间,并追踪造影结果,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A组:冠造阴性组,B组:狭窄程度<50%,C组:50%≤狭窄程度<75%,D组:狭窄程度≥75%,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4组患者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的比较,D组与A组、B组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室壁相邻节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差值△Ts1的比较,D组与A组、B组及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水平不同室壁之间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差值△Ts2的比较,D组与A组、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VI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技术,能够评价不伴心肌梗死而有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非同步运动。
- 李华陈斌王世光罗新
-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