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同飞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食管
  • 3篇疗效
  • 3篇疗效比较
  • 3篇介入
  • 2篇代胃
  • 2篇代胃术
  • 2篇幽门窦
  • 2篇直肠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食管炎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
  • 2篇切除后
  • 2篇全胃
  • 2篇全胃切除
  • 2篇全胃切除后
  • 2篇肿瘤
  • 2篇贲门癌

机构

  • 13篇泰山医学院附...
  • 3篇泰山医学院
  • 3篇泰山护理职业...

作者

  • 15篇李同飞
  • 6篇葛来增
  • 6篇吴仕光
  • 4篇金培勇
  • 3篇万云云
  • 2篇杨帆
  • 2篇张勇
  • 1篇巩龙泉
  • 1篇王庆宝
  • 1篇陈洪昌
  • 1篇董平
  • 1篇冯勇
  • 1篇龚立鹏
  • 1篇常金
  • 1篇袁恒兰
  • 1篇赵滨
  • 1篇于凤秀
  • 1篇卢川
  • 1篇管清龙
  • 1篇张蕾

传媒

  • 3篇泰山医学院学...
  • 3篇肿瘤基础与临...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系统医学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根治术的切除率和生存率。方法对6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后手术,并与术前常规静脉化疗后手术56例进展期胃癌对照组的切除率和随访结果比较。结果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后对进展期胃癌及合并呕血、便血的效果显著,根治性切除率达100%,对照治疗组根治性切除率达55.36%,姑息性切除术28.57%,转流术16.07%。研究组1/2、1、2、3、4、5、6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3/63),93.65%(59/63),93.22%(55/59),90.90%(50/55),58.00%(29/50),41.37%(12/29),25.00%(3/12)。对照组1/2、1、2、3、4、5、6生存率(无6年生存者)分别为83.93%(47/56),87.23%(41/47),70.73%(29/41),72.41%(21/29),42.86%(9/21),11.11%(1/9),0.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1~3年生存率有差异(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胃动脉多次介入化疗末次栓塞,可使肿瘤病灶缩小,有利于防止转移和复发,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延长生存率。
葛来增吴仕光龚立鹏金培勇李同飞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介入化疗栓塞手术治疗
全胃切除后四种代胃术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后施行不同代胃术式患者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一般并发症发生率及消化道症状(腹胀、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Roux-en-Y滞留综合征等)的发生情况,评价各种代胃术的优缺点,比较其近期疗效,...
李同飞
关键词:全胃切除代胃术反流性食管炎近期疗效
文献传递
甲状腺动脉阻断乙醇灌注腺体治疗甲亢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动脉阻断乙醇灌注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效果。方法对甲状腺上动脉、静脉、中静脉及下动脉分支的上支结扎,断其血供,保留下静脉及下动脉下支,保证保留下极内侧少部分腺体血供回流,并在其上动脉、下动脉分支切断腺体端动脉腔内置管灌注乙醇。结果经36例患者治疗结果和动物实验证明,灌注的乙醇能迅速弥散到甲状腺内小动脉,导致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管壁肿胀、组织变性,使小动脉形成永久性闭塞,不致发生侧枝血管形成。致闭塞血域的甲状腺组织逐渐出现变性、萎缩纤维化、失去分泌功能,而被保留的少部分腺体分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达治愈甲亢之目的。结论该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不复发,是治疗甲亢的一个新方法,临床上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葛来增董平吴仕光金培勇李同飞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术研究
肿瘤介入化疗对外周血象影响的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肿瘤介入化疗对外周血象影响的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患者220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对照组(≤59岁)和观察组(>59岁),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下降情况。结果在行介入化疗178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80.9%),180例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81.8%),160例患者出现血红蛋白下降(72.7%)。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7 d内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的例数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外周血象指标下降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行介入化疗时均会有外周血象下降,因此在行介入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具体情况,严格掌握化疗药物的用量,做好化疗期间的预处理,以减轻骨髓抑制程度。
李同飞万云云
关键词:肿瘤介入化疗外周血象骨髓抑制
直肠软纤维瘤1例被引量:1
2012年
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46岁,已婚,以肛门部肿物脱出2年为主诉就诊。患者自2年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排大便时肛门肿物脱出,无便血,肿物逐渐增大不能还纳。家族无类似疾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截石位见约5 cm×4 cm×4 cm大小质软直肠肿物脱出肛外(图1),肛镜下可见肿物蒂宽约1 cm,根部位于距肛缘3cm的7点位,可活动,无破溃。由于长期肿物脱出,导致肛周黏膜及肛垫下移,肛门外翻。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正常。
张勇李同飞杨帆李震东
关键词:直肠软纤维瘤赘生物
保留幽门窦部横结肠代胃治疗晚期胃底贲门癌——附47例报告被引量:3
2006年
葛来增吴仕光金培勇李同飞孟勇
关键词:胃底贲门癌手术
隐性乳腺癌诊疗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隐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临床上无乳房病变体征,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远处(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并经病理证实来源于乳腺组织的乳腺癌[1]。OBC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国外OBC的发病率约占同期乳腺癌的0.46%~1.0%,
李同飞万云云张勇
关键词:隐性乳腺癌
介入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分析介入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确诊为DVT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每组各34例。手术组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非手术组常规抗凝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组亚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2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手术组急性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与非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VT的亚急性型期给予介入溶栓手术治疗,效果显著;DVT急性期患者,给予抗凝治疗与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相当。
李同飞陈海波管清龙卢川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传统传授式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将抽象的医学理论感性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达到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于凤秀赵滨李同飞巩龙泉常金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临床思维创造性思维
VEGF、COX-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乳腺钼靶X线征象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对乳腺钼靶X线征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乳腺钼靶X线征象与分子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乳腺钼靶X线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69例,将乳腺钼靶X线征象分为毛刺征、钙化征、异常血管征、淋巴结转移征,分析VEGF、COX-2、MMP-9表达对以上征象的影响。结果乳腺钼靶X线征象有毛刺征组VEGF、COX-2、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毛刺征组(P<0.05);钙化组与无钙化组VEGF、COX-2、MMP-9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异常血管征组VEGF、COX-2、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异常血管征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征组VEGF、COX-2、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征组(P<0.05)。结论 VEGF、COX-2、MMP-9高表达对乳腺钼钯X线征象毛刺征、异常血管征、淋巴结转移征的出现存在影响,并可作为乳腺钼钯X线恶性征象的生物学基础。
张勇李同飞张蕾杨帆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X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