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蔚 作品数:18 被引量:14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3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2010年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顺产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为3组:欣母沛+缩宫素组、缩宫素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应用称重法计算产时及产后2h、24h、36h、48h的出血量,分析各组产后平均出血量及分娩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缩宫素组和对照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欣母沛+缩宫素组(P<0.05),产后24h血红蛋白平均值亦明显低于欣母沛+缩宫素组(P<0.05)。结论:欣母沛具有减少产后出血和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 李嘉蔚 刘国成 张江宇 姚秀华关键词:欣母沛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复方丹参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临床使用复方丹参片和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复方丹参片,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复方丹参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产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产结局中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衰竭、视物障碍、胸腹水等并发症,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6.84%)低于A组(52.08%),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症状,B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4.21%)低于A组(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结局,具有一定临床治疗价值。 李嘉蔚 刘国成 饶美兰 段红丽 周平 洪小山关键词:复方丹参片 低分子肝素 子痫 五行音乐调节孕妇心理在胎心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焦虑及抑郁的孕妇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来降低胎心监护假无反应型的效果。方法:对孕妇孕33~37周胎心监护评分≤8分者,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将SAS常模值大于(29.78±0.46)分者及SDS常模值大于(41.88±10.57)分者选为观察对象,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比较聆听音乐前后胎心监护评分≤8分者情况。结果:对孕33~37周孕妇抑郁及焦虑者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明显减少胎心监护检测数据的假无反应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33~37周孕妇有抑郁及焦虑者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能明显减少胎心监护检测数据的假无反应型,有效降低医生"过度诊断"及不必要的产科干预。 田冬梅 何碧茹 李嘉蔚关键词:五行音乐 胎心监护 孕妇心理 五行音乐在胎心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五行音乐在胎心监护(EFM)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进行胎心监护的19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护过程中是否给予孕妇倾听五行音乐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胎心监护,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倾听五行音乐,比较两组孕妇监护合格率、不良情绪评分及新生儿1 min评分(1 min Apgar)情况。结果:观察组监护合格率95.9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五行音乐应用在胎心监护过程中,可明显改善孕妇的情绪,进而增加监护合格例数,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可将其作为胎心监护的可靠方法。 李嘉蔚 牛健民 田冬梅 赵莉娜 侯明敏 洪小山关键词:五行音乐 胎心监护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治疗效果。方法:180例ICP孕妇,随机分为3组,西医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及游离雌三醇(E3)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各组的肝功能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游离雌三醇含量出现轻微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ALT、AST、CG、TBA较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降低(P<0.05),而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和羊水污染率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分娩孕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李嘉蔚 牛建民 饶美兰 周平 郑毅春 蔡仁燕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中西医结合 药物治疗 子宫直肠陷窝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一例 被引量:3 2006年 张江宇 赖日权 张佳立 李嘉蔚 吴坤河 陈丹关键词:子宫直肠陷窝 月经来潮 盆腔包块 腹腔脓肿 腹部膨隆 下腹痛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中ADMA与DDAH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中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二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从发病机制方面寻求疾病早期诊疗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的45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实验组,其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25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2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待产的35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ADMA与DDAH2的表达水平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ADMA与DDAH2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外周血清中,ADMA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及对照组(P <0.05);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低于晚发型组及对照组(P <0.05);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在胎盘组织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ADMA阳性染色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P <0.05),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低于晚发型组(P <0.05),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胎盘组织中DDAH2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DDAH2与ADMA在外周血清及胎盘中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7,P <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清及胎盘组织中ADM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DDAH2显著下降,且两者呈负相关性。提示ADMA和DDAH2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密切相关。两者可能通过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影响滋养细胞浸润,参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赵莉娜 李嘉蔚 刘国成关键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滋养细胞 ADMA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效果与围产儿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9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茵陈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各指标水平及分娩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现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围产儿预后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李嘉蔚 刘国成 饶美兰 周平 段红丽 蔡仁燕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围产儿预后 水中分娩对孕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对孕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自愿水中分娩,无禁忌证,具有适应证的孕妇40例,为观察组,同期足月头位阴道分娩,无并发症的孕妇40例为对照组。对水中分娩组失血量进行统计,产后各时段出血量,产后平均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水中分娩组与正常分娩组比较,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组和正常分娩组失血量进行比较,水中分娩未增加产后出血风险性。 李嘉蔚 张小庄 叶宁 朱宁湖 张江宇关键词:水中分娩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 被引量:1 2013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一直是妇科医师关注的问题,目前治疗方案包括三方面:①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②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目前以腹腔镜手术为主;③腹腔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通过临床调查研究和大量文献报告,对EMs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报告。 李慧 廖碧翎 李嘉蔚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