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奇
- 作品数:24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3年
- 通过不同部位起搏 ,观察房室同步和心室激动顺序对人体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及起搏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心输出量 (CO)的关系。 1 5例射频消融术后的病人分别按顺序进行右房、右室心尖部和室间隔起搏 ,采用心导管法分别测定右房压 (RAP)、肺动脉压 (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CO ,并计算心脏指数 ,记录心电图。结果 :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室间隔起搏较右房起搏时RAP、PAP升高。心尖部起搏时CO较右房起搏降低 1 9.1 5 % (P <0 .0 1 ) ,室间隔起搏时CO较右房起搏降低 7.86% (P <0 .0 5 ) ,而较心尖部起搏提高 1 2 .2 4 % (P <0 .0 5 )。心尖部起搏和室间隔起搏较右房起搏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延长 ,而室间隔起搏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比心尖部起搏平均缩短 1 8.6ms(P <0 .0 0 1 )。CO和△QRS波时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r=- 0 .30 ,P <0 .0 5 )。结论 :起搏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与CO呈负相关 ,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不同 。
- 栾颖王蕊李学奇
- 关键词:起搏部位左室功能心输出量QRS波
- 长期心房与心室起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为比较长期心房与心室起博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国内较大的三家医院1992年至1994年期间内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访观察心房起搏(安装了AAI、AAIR、DDD及DDDR起博器)和心室起搏(植入了VVI或VVIR起搏器)Af的发生情况.结果 发现心室搏Af发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Af4年发生率为33%,5年为41%,6年为52%.单纯心房起搏或房室顺序起搏Af发生率3%,而单纯心室起搏的病人中约40%出现Af,明显高于心房起搏组,P<0.01.结论 研究证明心房起搏可以减少Af的发生,为起搏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客观根据,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尽量选择AAI和DDD等生理性起搏方式.
- 孙宝贵庄亚纯庄文燕李学奇曲秀芬孟繁超黄永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发生率心室AF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原性休克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正>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尤其是伴发心原性休克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AMI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李学奇张鹤萍王晓云韩志刚
- 文献传递
- 安装ICD后频发放电调整后好转1例
- 2001年
- 于玲范于波王锐侯静波李学奇关振中
- 关键词:心律失常除颤器心电图ICD
- 肺动脉栓塞
- 定义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简称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症。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1.发病率高,在心血...
- 李学奇
- 文献传递
- PCI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8
- 2002年
-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术后冠状动脉再闭塞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PCI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证明PCI术后出现的冠状动脉再闭塞与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
- 陈延军杨爽李学奇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血液流变学冠心病影响因素
- 心房颤动的临床新进展被引量:9
- 2004年
- 李学奇
- 关键词:内科学心房颤动药物治疗
- 射频消融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伴发隐性左侧旁路
- 2004年
- 目的本文报告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伴发左侧隐性旁路的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
- 李学奇王蕊张鹤萍王晓云韩志刚杜秀敏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从而判断PCI术中、术后出现的急性冠状动脉并发症是否与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于术前、术后即刻分别在冠状动脉、冠状窦口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PCI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以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明显,冠状动脉造影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液流变学中的血小板聚集率可怍为PCI术后的另一监测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 杨爽李学奇陈延军董莲素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血液流变性
- 二尖瓣狭窄伴左房血栓的球囊成形术治疗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 (PBMV)治疗合并左房血栓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患者 5 8例进行PBMV ,早期 18例术前静滴尿激酶 2周 ,后期 4 0例术前口服华法令 4周。结果 5 7例患者手术成功 ,1例失败。成功率 98 4 % ,无 1例发生脑及其它部位栓塞。
- 于玲范林平许佳花王凤梅王蕊侯静波李学奇关振中
-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左房血栓二尖瓣球囊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