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安定

作品数:1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电视
  • 3篇新闻
  • 3篇网络议程设置
  • 3篇集体记忆
  • 3篇记忆
  • 2篇电视台
  • 2篇电视新闻
  • 2篇叙事
  • 2篇叙事模式
  • 2篇社会
  • 2篇视域
  • 2篇思维
  • 2篇宗教
  • 2篇伦理
  • 2篇节目
  • 1篇道德
  • 1篇电台
  • 1篇动员
  • 1篇动员机制
  • 1篇都市快报

机构

  • 17篇西北大学
  • 1篇陕西电视台

作者

  • 17篇李安定
  • 1篇景琦
  • 1篇张妤玟
  • 1篇赵辉
  • 1篇李巨尧
  • 1篇韩隽

传媒

  • 8篇新闻知识
  • 1篇当代传播
  • 1篇编辑之友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青年记者
  • 1篇新闻大学
  • 1篇新闻界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今传媒
  • 1篇东南传播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叙事模式初探被引量:1
2008年
电视新闻专题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闻题材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新闻专题的关键字有三个:重大、主题、深度信息。由这三个关键词依次形成了电视新闻专题中三种主要的类型:调查分析型专题、揭露型专题、主题型专题。
王建平李安定
关键词:新闻专题电视叙事模式节目新闻报道形式播出方式
重回索绪尔:传播符号学的交融时空观被引量:4
2023年
传播符号学中诉诸空间的横组合与诉诸时间的纵聚合一直发挥着迷人的想象力。人类行为的毗邻性和相似性这两种基本规律与横组合和纵聚合遥相呼应,形成了现实与虚拟语境的混响。本文通过对符号学理论的重新梳理发现,传播符号学共时与历时的二重性实属误读,现实生活中横组合与纵聚合实质上是以泛时的交融形态同时进行:或源于联想思维、终于组合关系,逻辑上以相似律为主导;或源于传连思维、归于聚合关系,逻辑上以毗连性为主导。二者相辅相成,有机衔接了媒介环境与现实空间。
李安定
社会化媒体议程迁移机制解析
2022年
本文以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为切入点,对社会化媒体迁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传播模式已非线性传递,而是通过一个个节点链接的网状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进行立体而非平面的框架迁移。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的这种特点,文章提出了以节点化社会组织的完善和介入来缓冲压力,衔接政策议程和媒介议程的建议。
李安定
关键词:网络议程设置
互联网视域下问政节目议程联动机制研究
2019年
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多数政府职能部门开始通过问政节目实现社会沟通和政策评估实践,但从过往问政节目来看,社会管理议程往往取决于职能管理部门直接负责人,因而人事变动常常会导致承诺的整改方案难以兑现。文章以西安问政节目为切入点,探析了互联网时代网状多媒体机制和网络、内容平台双轨制议程联动机制建设的新转向。
李安定何格格
关键词:权力监督
论主流电视新闻叙事模式的二元价值观固化作用——央视《新闻联播》解析被引量:2
2006年
一场考试结束后,我们常常能看到考场记录上“一切正常”的字样,但细心看来,表面上一切正常的考场上难道真的一派祥和吗?在规定的时空内,从考官的价值观出发,诚然有可能一切正常,但是绝对不可能什么事情也没有上演。有人隐秘作弊而考官浑然不觉,有人惊见试题熟稔而窃喜在心。然而,在考场记录的叙事过程中,简单四字便武断地固化了异常丰富的现实,转而呈现出一种难以为常人所察觉的欺骗性。这正是培根所谈到的“市场幻象”,即“心意难于摆出话语影响的幻象”。因为“作为叙事文本的电视新闻依然是话语的建构”,因此,主流电视新闻叙事同样难以逃逸市场幻象的笼罩。
宋尚琳李安定赵辉
关键词:电视新闻叙事模式《新闻联播》叙事文本新闻叙事考场
抗战中的“声音政治”:音乐符号学视域下《黄河大合唱》情感动员机制
2024年
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大合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发散。音乐符号学视域下,《黄河大合唱》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质和语义结构,打造了以“黄河之声”为核心的音乐话语体系,并以形式丰富的多重文本组合,实现了“黄河-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情感唤起。从创作者到表演者再到聆听者,关于“黄河”的声音记忆历经三重转化与再循环后最终形成。历史进程中,《黄河大合唱》早已超越艺术本身,成为推动政治发展的情感纽带和社会动员力量。
姜雪儿麦瀚方李安定
关键词:音乐符号情感传播
《遐迩贯珍》:两种价值观的博弈被引量:1
2020年
文章以麦华陀创办于香港的期刊《遐迩贯珍》为例,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了期刊诉求价值观的变化。《遐迩贯珍》以文化传播双管齐下,不但从物质层面进行了文化渗入,更力图从非物质层面置换深层中国伦理道德观。研究发现,19世纪中叶的西人办报历程中,科学技术传播的力度加大,其主要目的在于传播配套的西方文明价值观。在传播历程中,中国人坚守基于儒家伦理的传统文明观,在此基础上将新教伦理与其上的物质文明加以分割,在实用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接受器物层面的科学知识。这种实用价值观与基本价值观的博弈,取决于两种信仰的不妥协和不相容,同时意味着科学技术传播从根源上就保留着与原先环境分离的特质。
李安定
关键词:伦理道德基本价值观
民生新闻公共服务因子探析——以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为例被引量:2
2007年
韩隽李安定
关键词:陕西电视台快报江苏电视台新闻传播
网络议程设置外循环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探究网络社群议程设置外循环系统的框架传递,发现在网络外循环系统中,弱势群体与公权力的对峙并没有随着公众和政策议程设置得到根本解决,而是作为一种诉诸集体记忆的传递框架,在潜在压力集团推动下,重新循环传递到网络社群议程中,因此,重建公权力德行是解决社会危机事件的关键。
李安定
关键词:网络社群集体记忆
网络议程设置与公众导向需求的融合框架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以网络属性议程与公众导向需求关系的建构为切入点,探寻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的融合框架。其属性显著性主要表现为弱势群体与公权力的对峙,公众导向需求则表现为独白型集体记忆之回响,二者在互联网空间中凸显出以"封建化的集体记忆"为特质的融合框架,最终固化的框架又循环进入到新的媒体事件中,激发下一轮议程设置。针对这种趋势,恢复公权力的德行更有利于长期应对危机。
李安定李巨尧
关键词:集体记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