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琴
- 作品数:88 被引量:266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探索苏州市儿科分级诊疗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3
- 2021年
- 笔者通过对苏州市儿童就医情况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来其儿科医疗服务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其需求潜力巨大。建议从完善区域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儿科医疗资源供给;发挥区域儿童医疗中心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探索构建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助推区域儿科医疗同质化;搭建区域儿科进修培训平台,加快儿科医学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儿科的分级诊疗。
- 宗健阳张琰许珏李建琴
- 关键词:儿科
- 无预后标志性基因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随访10年复发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通过分析CCLG-ALL 2008方案治疗无预后标志性融合基因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于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B-ALL、多重RT-PCR未检测到预后标志性融合基因,且接受CCLG-ALL 2008方案化疗的患儿,随防到2019年8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92(0-136)个月。Kaplan-Meier分析无复发生存时间(RFS),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复发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239例患儿中男性140例,女性99例,男女比例1.41∶1,中位诊断年龄4.4岁,初诊白细胞中位数是4.98×10^(9)/L,复发77例,非复发162例,失访16例,死亡72例。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2.22%和30.1%,其中45例死于复发(占总死亡人数62.5%)。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初诊年龄≥6岁、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d15骨髓原始细胞≥25%、第12周骨髓微小残留病(MRD)>10^(-4)以及最终危险度为高危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岁、初诊白细胞数>100×10^(9)/L、第12周骨髓MRD>10^(-4)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第12周骨髓MRD与无预后标志性融合基因B-ALL患儿复发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可作为评估患儿复发风险的预后指标。
- 蒋梦影高伟高静凌婧潘健肖佩芳卢俊何海龙王易李捷李建琴柴忆欢孙伊娜胡绍燕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
- 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细胞中PTEN mRNA、hTERT和DNA-PKcs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我们对PTEN mRNA、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DNA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进行检测,研究其在儿童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 柴忆欢孙晓冬曹幼甫邓海珍柴玉海李建琴卢俊
- 关键词:DNA-PKCSPTENMRNA急性白血病HTERT骨髓活检
- 儿童白血病发生与家居环境关系探讨被引量:9
- 2005年
- 柴忆欢曹幼甫孙晓东邓海贞柴玉海李建琴
- 关键词:儿童白血病恶性肿瘤死亡率发病率家居环境家居装饰
- miRNA-30a通过介导Th17细胞分化影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初步探讨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miRNA-30a是否通过影响Th17细胞分化参与ITP发病;通过对miRNA-30a预测靶基因SOCS3的验证,进一步探讨miRNA-30a参与ITP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慢性ITP小鼠模型,检测其脾脏单个核细胞中miRNA-30a、RoRγt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构建含靶基因mRNA 3′UTR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及含有miRNA的绿色荧光载体,通过Luciferase荧光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验证SOCS3是否为miRNA-30a的靶基因。结果:实验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在注射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48 h后下降至正常的20%,且至少可维持14 d。实验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miRNA-30a及RoRγt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两者存在正性相关(r=0.54)。pMDH-GFP-miRNA-30a与pMIR-report-UTR实验组的荧光素酶的活性明显低于pMDH-GFP空质粒与pMIR-report-UTR的对照组(P<0.05)。转染miRNA-30a质粒的EL4细胞中SOCS3在mRNA及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均无差异。结论:miRNA-30a在ITP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升高,且与RORγt表达呈正相关性,它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分化参与ITP发病;SOCS3能与miRNA-30a靶位点结合,却不是其功能靶基因。
- 吴晓芳李建琴胡绍燕王兆钺戴兰毛晨梅凌婧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OCS3RORΓT
- 6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的临床及分子机理研究
- 背景: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为一种罕见的WASP突变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血小板减少伴小血小板湿疹及免疫缺陷疾病,易于误诊误治。方法:6例来自无血缘关系家族的WAS患儿,年龄0.5-5岁,仅1...
- 江明华王兆钺苏健曹丽娟李建琴孙雄华白霞张剑阮长耿
- 关键词:综合征外显子WISKOTT-ALDRICH
- 多重RT-PCR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与MICM分型及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联合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临床患儿资料对53例儿童ALL进行研究。结果53例儿童ALL中18例(33·96%)具有11种克隆性基因重排,包括SIL/TAL1D、E2A/PBX1、TEL/AML1、MLLex7/AF9、MLLex8/AF9、MLLex8/AF10、MLLex8/AFX、MLLex9/AF6、MLLex9/ELL、MLLex7/AF4及TLS/ERG。9例患儿有HOX11原癌基因活化。TEL/AML1表达者预后良好;B-ALL合并HOX11活化近期疗效好;T-ALL合并HOX11预后不良;有MLL基因重排的预后极差。结论采用多重RT-PCR方法可快速同时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29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完善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 李建琴柴忆欢何军孔小行何海龙朱玲俐
- 关键词:多重RT-PCR融合基因儿童RT-PCR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克隆性基因重排
-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37例诊断为SAA并接受ALG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型)103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34例。结果 SAA-Ⅰ型组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3.8%和56.3%,vSAA组为67.6%和47.1%,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Ⅰ型组过敏反应和血清病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0%和52.4%,vSAA组为50.0%和5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Ⅰ型组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5.6%和5.8%,vSAA组为87.2%和1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ALG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SAA疗效肯定,对于vSAA患儿同样有效。
- 展世宏卢俊李建琴何海龙
- 关键词: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儿童
- TNF-α-308G/A多态性与儿童及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
- 吴晓芳刘春燕李建琴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6年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常见发病人群为儿童,是一种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特点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血象显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或正常或增多,但可见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目前ITP发病机制未明,涉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等诸多方面,其治疗分一线、二线及其他手段.
- 董永超李建琴
-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