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健 作品数:14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螺旋CT结合Mimics软件在上颌窦外提升术前的评估应用 2014年 目的测量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为上颌窦外提升术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60例螺旋CT资料(男女性各30例),在Mimics10.01软件测量。于上牙槽嵴顶上25mm处的横断面测量前后D1、D2、D3和D4上颌窦外侧壁厚度。结果D3>D2>D1>D4;在D1、D2、D3和D4处男性比女性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越靠近颧牙槽嵴的上颌窦外侧壁越厚,男性比女性大。 李栋健 邓文正 黎淑芳 覃求 梁潇 余光中 毛峻武 向荣 徐倩 廖伟华 赵精洁关键词:上颌窦外提升术 上颌窦 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在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 被引量:7 2017年 本实践的目的:将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结合制应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以便促进培养住院医师综合能力;方法:规范化培训医师20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人,实验组通过临床路径教学法和导师责任制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对照组的培训按传统口腔修复科培训方法进行。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及出科考核,分析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问卷调查满意度及出科成绩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制结合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能促进培养住院医师综合能力。 李栋健 邓文正 宁金沛 黄汝祥 邱伟芳关键词:住院医师 导师责任制 螺旋CT结合Mimics软件在上颌窦提升术前的评估应用 李栋健 邓文正 覃求 向荣 赵精洁 邱伟芳 廖伟华 毛峻武 黎淑芳 余光中 曾志新 钟宁 梁潇 徐倩 来源与背景:国内外尚未见螺旋CT资料结合医学分析软件Mimics,观测上颌窦底情况外壁厚度、上牙槽后动脉分布以及上颌窦底情况的文献报道。因此该研究拟通过搜集足量的病人螺旋CT资料,该项目经梧州科技局〔2013〕58号文件...关键词:关键词:上颌窦 种植牙手术 软件系统 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探索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合理应用,将在口腔颌面外科轮转的2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教学和传统教学,结果发现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教学组各项出科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在授课满意度、自学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也优于传统教学组。 钟宁 邓文正 黄汝祥 李栋健 郭庆 唐珊珊关键词:导师责任制 口腔颌面外科 住院医师 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牙体牙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牙体牙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以提高规范化培训效果。方法将在牙体牙髓科轮转的2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制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笔试、临床操作、病例分析考核以及培训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制教学的实验组各项出科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授课满意度、自学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牙体牙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 黄汝祥 邓文正 李栋健 郭庆 唐珊珊 钟宁关键词:导师责任制 牙体牙髓科 锥形束CT在上颌窦外提升术前的评估应用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测上颌窦外侧壁厚度和上牙槽后动脉与上颌窦底的距离。方法:50例CBCT影像资料(男性25例,女性25例),通过Mimics10.01软件进行观测。在上牙槽嵴顶向上25mm与咬合面平行的横断面上,以颧牙槽嵴线(zygomatic alveolar line,ZAC线)为中心,测量从前至后前后W1、W2、W3和W4,四处上颌窦外侧壁厚度。此外在以通过ZAC线的冠状切面为中心切面的五个冠状面上,测量F1,F2,F3,F4,和F5,5个位置上牙槽后动脉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结果: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越靠近颧牙槽嵴越厚,男女比较除在W1处无统计学意义外,W2,W3,和W4处均为男性比女性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牙槽后动脉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由后向前逐渐变小,而且变异较大,男性的上牙槽后动脉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比女性大,男女比较在F1、F2和F3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和F5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越靠近颧牙槽嵴越厚,上牙槽后动脉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由后向前逐渐变小,而且变异较大。 李栋健 冯青 向荣 徐倩关键词:锥形束CT 上颌窦外提升术 LH矫治技术与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LH矫治技术与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门诊收治的恒牙期安氏Ⅰ类错颌患者36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直丝弓技术治疗组和LH矫治技术组,每组18例。LH矫治技术组采用0.046 cm×0.064 cm LH弓丝矫治,直丝弓技术治疗组采用传统序列弓丝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硬组织与软组织测量项目、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牙周袋深度的差异。结果:与直丝弓技术治疗组比较,LH矫治技术组前牙建立正常覆牙合时间和矫正完成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硬组织、软组织测量项目及PLI、BI及牙周袋深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LH矫治技术组PLI、BI及牙周袋深度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LH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孙洁 邓文正 李栋健 邓立兰 廖颖晖关键词:直丝弓技术 螺旋CT结合Mimics软件实现颏管区测量和可视化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利用螺旋CT检查数据结合Mimics软件对颏孔的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以减免种植术中损伤该区解剖结构。方法:将螺旋CT数据结合Mimics软件,重建三维图像,对颏管区进行透视观察,观测颏孔的位置,大小以及开口方向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颏管区重建的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可进行多方位对颏管区的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颏孔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区占65.83%,位于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下占21.67%,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下方占12.50%,同性别左右之间以及男女性之间颏孔位置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颏孔(横径和纵径)同性别左右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女性。颏孔的开口方向,第1区占50.83%,第2区占40.83%,第4象占5.83%,第5区占4.17%,第6区占0.83%,第7区占0.83%,第8区占6.67%,两个开口方向的占10.38%。结论:螺旋CT结合Mimics软件可建立颏管区三维可视化模型,并且可以进行对颏孔进行准确的观测。 邓文正 周诺 覃求 蔡永林 杨天庆 邱伟芳 李栋健 陆辉关键词:螺旋CT 模拟软件 可视化 HU-308药物涂层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骨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HU-308药物缓释涂层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骨密度、类骨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方法:60只6月龄未交配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15只,B组45只,A组切除双侧卵巢旁等量脂肪组织,B组通过双侧去卵巢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B组4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C、P、H组,每组15只,术后3个月在所有大鼠双侧胫骨骭骺端按组别植入种植体,A、C组植入碱热处理种植体,P组植入肝素/壳聚糖涂层种植体,H组植入携带HU-308的肝素/壳聚糖涂层种植体。分别于种植术后4周、8周、12周随机处死各组大鼠5只,带种植体的胫骨制作不脱钙骨组织磨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光镜观测并计算种植体螺纹内骨密度(BD)、类骨质周长百分数(%O.Pm)和骨吸收周长百分数(%Er.Pm)。结果:4周和8周时,A组和H组BD、%O.Pm显著高于C和P组(P<0.05),A组和H组%Er.Pm显著低于C和P组(P<0.05)。H组除BD低于A组外(P<0.05),其余指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A组BD显著高于C、P和H组(P<0.05),%O.Pm、%Er.Pm显著低于C、P和H组(P<0.05),而C、P和H组之间BD、%O.Pm、%Er.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改变可使种植体周骨密度降低,抑制新骨形成,促进骨吸收;H U-308药物涂层在种植体植入早期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密度,促进新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黎永奇 李栋健 冯青 李佳亿 朱雪英 向荣关键词:种植体 骨质疏松 类骨质 骨吸收 HU-308药物缓释涂层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HU-308药物缓释涂层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BMP-2、RANKL、OPG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去势手术组(M:M1、M2、M3)45只和假去势手术组(S)15只,通过去卵巢的方法建立绝经后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在大鼠双侧胫骨骭骺端按组别植入钛种植体,S、M1植入普通碱热处理种植体,M2植入肝素/壳聚糖涂层种植体,M3植入携带HU-308的肝素/壳聚糖涂层种植体。种植术后4、8、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种植体周围BMP-2、RANKL、OPG的表达情况,采用人工方法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BMP-2阳性细胞百分数:术后4周,S>M2>M1组(P<0.05),M3>M2>M1组(P<0.05),M3略低于S组(P>0.05);术后8周,M3>M1>S组(P<0.05),M3>M2>S组(P<0.05),M2略大于M1组(P>0.05);术后12周,S显著小于M1、M2及M3组(P<0.05),M1、M2、M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种植体植入时间增加,各组BMP-2阳性细胞百分数减小。2.R ANKL阳性细胞百分数:术后4、8周,M1>M2>S组(P<0.05),M1>M3>S组(P<0.05),M2略大于M3组(P>0.05);术后12周,S显著小于M1、M2及M3组(P<0.05),M1、M2、M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种植体植入时间增加,各组RANKL阳性细胞百分数减小。3.OPG阳性细胞百分数:术后4、8周,S>M3>M1组(P<0.05),S>M3>M2组(P<0.05),M2略大于M1组(P>0.05);术后12周,S显著大于M1、M2及M3组(P<0.05),M1、M2及M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种植体植入时间增加,各组OPG阳性细胞百分数减小。结论:随着植入时间增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BMP-2、RANKL、OPG阳性表达降低;植入后同期比较,骨质疏松症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OPG阳性表达低于健康大鼠,RANKL阳性表达高于健康大鼠;H U-308药物缓释涂层在种植体植入早中期使骨质疏松症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BMP-2、OPG表达上升,R ANKL表达下降。 江新葵 李佳亿 冯青 李栋健 向荣 黎永奇关键词:骨质疏松 种植体 RANKL O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