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正鹏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生物学
  • 2篇性状
  • 2篇生物学性状
  • 2篇实验课
  • 2篇苏丹草
  • 2篇微生物学
  • 2篇聚类分析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2篇高粱
  • 1篇蔗渣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物学实验
  • 1篇生物学实验课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食用
  • 1篇食用真菌
  • 1篇实验课教学
  • 1篇平菇
  • 1篇羧甲基纤维素...

机构

  • 6篇安徽技术师范...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正鹏
  • 4篇吴萍
  • 2篇肖新
  • 2篇史钧
  • 2篇詹秋文
  • 2篇汪水兵
  • 2篇张守栋
  • 1篇汪本福
  • 1篇鲍大鹏
  • 1篇黄诚
  • 1篇魏永梅
  • 1篇孙涛
  • 1篇陈庆榆
  • 1篇徐如松

传媒

  • 3篇安徽技术师范...
  • 1篇种子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麦饭石对平菇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本文研究不同量的麦饭石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量的麦饭石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均有促进 ,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其中以
李正鹏吴萍魏永梅
关键词:麦饭石平菇生长发育
高粱和苏丹草营养生长阶段的判别和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4个苏丹草品种和 6个高粱品种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生物学性状差异性分析表明 :2 7个数量性状除性状 3、9、13、15、19、2 7在两类间差异不显著外 ,其余 2 1个性状在高粱和苏丹草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粱和苏丹草两两品种间差异极显著 ;苏丹草类内品种 1与 2、10的 F测验不显著 ;高粱品种 5、6、9三者间 F测验不显著。逐步判别分析剔除 14个性状后 ,筛选出最主要的 16个性状指标 ,全部观察个体基本散布成两大类但有交叉。聚类分析表明 ,参试的 10个品种被分成两大类 ,即苏丹草 1、2、3、10为 1类 ,高粱 5、6、7、8、9为 1类。
詹秋文肖新汪水兵李正鹏张守栋徐如松
关键词:高粱苏丹草生物学性状
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6
2002年
吴萍李正鹏史钧黄诚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浅谈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就《微生物学》教学如何演化改革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验课教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有些措施已付诸实践 。
吴萍陈庆榆李正鹏史钧鲍大鹏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实验课教学
几种食用真菌对甘蔗渣利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采用液体摇床发酵和固体平板培养技术,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研究灵芝、大球盖菇、金针菇、柱状田头菇四种食用真菌对甘蔗渣的利用情况。测定在四种不同甘蔗渣含量的培养基中各食用真菌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茵丝干重,同时测定了四种茵在平板上的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灵芝在35g/L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831U,所生长菌丝最重达1.162g。固体培养时,金针菇在30g/L生长速度最快达15mm/d。
吴萍李正鹏孙涛
关键词:食用真菌甘蔗渣羧甲基纤维素酶
高粱和苏丹草生物学特性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3
2004年
4个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品种和6个高粱(S.bicolor)品种被用来进行高粱和苏丹草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定性性状22,24,31在高粱与苏丹草上表现完全一致;数量性状除3,9,13,15,19,27,38,41,42,46,47,48,49,57在2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粱与苏丹草品种间F测验达极显著水平,但苏丹草品种内1与2,3的F测验不显著,高粱品种6,7,10间F测验不显著。全部个体判别分析表明,各品种回判正确率为100%。聚类分析表明,参试的10个品种被明显分成2类,即苏丹草1,2,3,4聚为一类,高粱5,6,7,8,9,10聚为另一类。数量指标的方差分析显示,聚类指标的选择是合理的。
詹秋文汪本福肖新汪水兵李正鹏张守栋
关键词:高粱苏丹草生物学性状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