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平

作品数:27 被引量:16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青年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吉林省卫生厅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脑缺血
  • 5篇梗死
  • 4篇再灌注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细胞
  • 4篇脑缺血再灌注
  • 4篇灌注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全脑
  • 3篇全脑缺血
  • 3篇全脑缺血再灌
  • 3篇颈动脉

机构

  • 27篇北华大学
  • 2篇吉林医药学院...
  • 2篇吉林市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抚松县中医院
  • 1篇通化市人民医...

作者

  • 27篇李海平
  • 16篇李威
  • 15篇姜立刚
  • 6篇王红艳
  • 5篇李晶玉
  • 4篇孙博谦
  • 3篇丁希艳
  • 3篇李雪
  • 2篇王金成
  • 2篇冯殿福
  • 2篇王军民
  • 2篇杨超
  • 2篇李春
  • 2篇崔敏
  • 1篇李世英
  • 1篇李玉花
  • 1篇赵清石
  • 1篇隋金花
  • 1篇吴德云
  • 1篇郭鹏

传媒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RANTES水平、外周血CD4+CD45RO+T淋巴细胞在帕金森病免疫异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血清RANTES水平和外周血CD4+ CD45RO+T淋巴细胞在帕金森病(PD)免疫异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 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趋化因子(RANTES)和血清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外周血CD4+ 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进行检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病情.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4+ 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趋化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趋化因子水平与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外周血CD4+ 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亦呈正相关(P<0.01).根据治疗状况、性别、病程及年龄对观察组分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 +T淋巴细胞及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海平李雪姜立刚
关键词:血清趋化因子免疫异常CD4+帕金森病
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探讨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24例,其中纳入狭窄处斑块45个作为研究对象。超声造影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化情况,行头部MRI检查明确诊断,检测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化验指标,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状态行NIHSS评分。分析颈内动脉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增强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侧脑梗死灶、血脂及预后等情况的关系。结果(1)有临床症状和无临床症状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剂的增强强度比较(42.61±13.63VS 18.29±6.68,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ICA狭窄同侧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狭窄处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增强强度比较(34.66±13.67 VS 20.36±6.53,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ICA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强度与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水平无统计学意义;(4)ICA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强度与治疗前NIHS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1)有临床症状组ICA狭窄处斑块的新生血管增强强度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2)ICA狭窄同侧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其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强度有相关性;(3)ICA狭窄处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增强强度与其高血压病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LDL和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4)ICA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强度与治疗前NIHS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值无明显相关性。
丁希艳李威于学鹏崔敏杨超李春姜立刚李海平
关键词:超声造影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鼠脑梗死范围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脑梗死模型大鼠梗死范围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脑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48 h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之后分别处死做病理染色及脑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形态改变,计算梗死范围大小,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与梗死范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12、24、48 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逐渐增加,在术后12 h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大鼠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的尾状核、苍白球,皮质主要包括顶区、颞区及部分的枕区和额区;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范围逐渐增大,术后48 h时大鼠的梗死范围最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脑梗死范围大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r=-0.196,P>0.05)。结论脑梗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但脑梗死范围随时间延长持续扩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范围并无明显相关性。
王金成姜立刚李海平王军民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梗死范围
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39例瞬目反射的检测与分析
2012年
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所致的神经本身的脱髓鞘改变[1]。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周围方面,而糖尿病患者的颅神经及脑干损害易被忽略。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神经纤维会丢失及阶段性脱髓鞘[2-3],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神经脱髓鞘的损害与其他糖尿病患者不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颅神经及脑干的损害研究未见报道。瞬目反射(BR)是脑干反射的一种,对于评价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的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晶玉李海平王凤章李威
关键词:糖尿病瞬目反射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6只成年Wistat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6)、观察1组(脑缺血组,n=24)、观察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36).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后HE染色,并分别采用TUNEL法和电镜观察大鼠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0~63 h时其神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能得到轻微缓解和改善,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之后再次出现加重的趋势.研究发现:再灌注后神经元会出现凋亡,TUNEL阳性细胞集中在灌注后病灶中心的边缘区域以及皮层区.结论线栓法制备动物脑组织缺血灌注模型能有效用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临床分析,局灶区的神经元以凋亡、坏死为主,其中轻度脑缺血主要以神经凋亡为主,中重度缺血主要以坏死为主.
姜立刚李雪李海平李威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神经功能
阿尔兹海默病研究进展
2024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一般被视为老年性痴呆的一种,在老年人群体中十分普遍,它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化的疾病,主要影响65岁及以上的群体。在临床表现上,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丧失、语言障碍、行动能力下降、识别困难、空间定位能力受损、决策和执行能力下降,以及性格和行为的显著变化。自从AD被发现以来,大量的事实研究已经浮出水面,概述了该疾病的病因、分子机制和潜在的治疗方法,但尚未发现成功治愈该疾病的方法。这可能归因于AD的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明确的分子机制,以及诊断资源和治疗的选择有限。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阿尔兹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
张苹李海平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
石菖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2024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AD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在众多潜在治疗来源中,天然生物活性药物因其多途径靶向作用和低毒性而备受关注。中药在治疗A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石菖蒲因其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AD等病证的治疗。奥拉西坦作为一种临床药物,已在AD治疗中得到应用,但其单独使用可能存在局限性。大量研究表明石菖蒲中的主要成分确实能够穿越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并且与临床药物奥拉西坦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强药物的吸收效果,从而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将重点讨论中药石菖蒲联合奥拉西坦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that seriously affects human health.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 continues to rise, bringing a huge burden to society and families. Therefore, finding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Among numerous potential therapeutic sources, natural bioactive drug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multi pathway targeting effects and low toxi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AD, especially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D and other diseases due to its effects of opening the orifices, eliminating phlegm, awakening the mind, and improving intelligence. Olacetam, as a clinical drug,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D, but its use alone may have limitations.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main components in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ca
张苹李海平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检测方法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HRV)及皮肤交感反射(SSR)检测。结果 SSR:病程≤5a与病程>5a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V:病程≤5a与病程>5a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在病程≤5a组中SSR与HRV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病程>5a组中HRV与SS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病程≤5a的患者自主神经检测SSR的异常率要高于HRV。病程>5a组SSR异常率高于≤5a组。病程>5a组HRV异常率高于≤5a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病程≤5a或>5a,HRV检测各项指标(SDNN、SDANN、RMSSD)之间,同一指标内的各组群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李晶玉李海平丁希艳李威许振波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白介素-1β及转录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白介素-1β和转录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的影响。方法将2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分别为60例、75例和75例,灌注后每组根据12h、24h和48h再分为三组。对比各组IL-1β含量和IKK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各组海马中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各组海马中IL-1β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各组IKK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各组IKKβ蛋白水平均显低于模型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会出现炎性反应,给予电针干预后可显著降低IL-1β含量和IKKβ的蛋白表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
姜立刚李雪李海平刘立峰
关键词:电针白介素-1Β
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并评价Hcy在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5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越高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越大,两者呈直线相关关系,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HH)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HH在中青年中发病率较高。血浆Hcy浓度越高的急性期脑梗死者梗死灶体积越大。血浆Hcy浓度能反应梗死灶的大小及病情的程度,对有脑血管病倾向的中青年血浆Hcy可作为常规检查或作为病情监测和预后估计指标,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海平李威王红艳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中青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