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丽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篇电生理
  • 1篇多元化教学
  • 1篇多元化教学模...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法
  • 1篇神经传导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生理
  • 1篇神经炎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绕流
  • 1篇综合征
  • 1篇卒中
  • 1篇尾流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临床表型
  • 1篇描记
  • 1篇描记术
  • 1篇肌电

机构

  • 3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李秀丽
  • 1篇武剑
  • 1篇陈静
  • 1篇冯新红
  • 1篇王也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绕流物体尾流区污染物混合移特性的数值模拟及研究
尾流研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尾流区污染物混合输移特性的研究却很少,在国内尚属空白.该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绕流物体尾流区污染物混合输移特性的研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绕流物体尾流区速度场和污染物混合输移特...
李秀丽
关键词:尾流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卒中绿色通道培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本文以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培训医师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提高新进医疗岗位医师的学习效率,改善临床工作的多种质控指标。方法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临床案例式协作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翻转课堂、一带一学习、情景模拟及临床疗效反馈等,以一家教学医院区域性高级卒中中心的绿色通道患者和医师为调查对象,收集多环节时间点的质控指标以及教学互评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纳入2021年6月—2023年7月急诊卒中绿色通道诊疗环节中符合条件的患者194例,其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者171例(88.14%),桥接治疗或者直接机械取栓者23例(11.86%),纳入观察学员为低年资住院医师10名,高年资住院医师5名。培训前收治患者88例(45.36%),培训后收治患者106例(54.64%),人口学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缩短了4 min(44 min vs.48 min,P=0.150),DNT≤60 min比例分别为73.86%、65.09%(P=0.188)。培训后,中位知情同意谈话时间缩短了3.5 min(6.5 mi n vs.10 min,P=0.001);溶栓相关出血事件减少(培训前:牙龈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1例,消化道出血1例;培训后:无相关事件);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比例提升(16.98%vs.5.68%,P=0.015)。高年资与低年资住院医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绿色通道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对绿色通道学习方式的兴趣程度、病例质控环节提升满意度、影像库对解决问题适配度、文献指南库对解决问题适配度和自我学习能力提升6个方面的满意度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化培训方案可以提高绿色通道医师的卒中急救应对能力、谈话沟通技能及诊疗水平,改善工作质量和教学满意度,而且对低年资和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学习均有帮助。
王也魏宸铭李秀丽武剑
关键词:教学培训
神经痛性肌萎缩90例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神经痛性肌萎缩(N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其神经功能状况。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4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确诊的90例N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数据,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对其临床表型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在90例患者中,男性占60%(54例),女性占40%(36例)。病程为12(3,36)个月(1周至5年)。患者的发病年龄为58(30,70)(21~87)岁。94.4%(85/90)的患者表现为单侧病变,左侧∶右侧为1∶1.3,仅5.6%(5/90)为双侧患病。患者多呈单相病程,仅有2.2%(2/90)复发。70.0%(63/90)的患者表现为上肢疼痛,病程1 d至1个月内可出现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而30.0%(27/90)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疼痛症状。病变主要累及臂丛的上干[64.4%(58/90)]。14.4%(13/90)的患者表现为上肢远端神经损伤,其中6.7%(6/90)为孤立性前骨间神经受累,6.7%(6/90)为孤立性后骨间神经受累,1例同时存在前、后骨间神经损伤。另有1例患者表现为双侧膈神经受累,1例为孤立性胫后神经损伤。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运动神经纤维轴索损伤是NA电生理表现的主要特征。患者运动神经传导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68.8%(55/80)]和潜伏期延长[31.3%(25/80)],感觉神经传导无异常[60.0%(48/80)]或表现为潜伏期延长[15.0%(12/80)]、波幅降低[12.5%(10/80)]、传导速度减慢[8.8%(7/80)]及波形未引出[3.8%(3/80)]。NA患者的神经传导检测在运动神经中以肩胛上神经异常最常见[70.6%(36/51)],其次是腋神经[58.3%(35/60)]、肌皮神经[50.7%(35/69)]、胸长神经(6/17)、前骨间神经[7.5%(6/80)]和后骨间神经[7.5%(6/80)]。在感觉神经中以前臂外侧皮神经异常为主[30.0%(12/40)]。针极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以冈下肌[69.2%(18/26)]、肱二头肌[68.1%(49/72)]、三角肌[65.3%(47/72)]病变多见。NA患者的磁共振神经成像(MRN)阳性率为62.1%(41/66),其中63.4%(26/41)表�
朱明霞马鸿玥李秀丽牟婧宇刘宏静陈静祁光菊冯新红
关键词:臂丛神经炎神经传导肌电描记术临床表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