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丽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过敏性紫癜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我院收治的156例HSP患儿,按是否伴有Hp感染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非Hp感染组91例、Hp感染常规治疗组32例、Hp感染抗Hp治疗组33例,对于HSP患儿三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其中抗Hp治疗组加用根除Hp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91%、84.38%、84.8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常规治疗组复发率为25.00%,高于非Hp感染组的8.79%、抗Hp治疗组的6.06%。结论Hp感染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
- 李素丽周方李小芹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儿童预后
- 任务型教学法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诸多教学法中的一种较新的语言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外语教学。该理论是我国教育部制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一种外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的授课对象是来华的留学生或在身处中国之外的华...
- 李素丽
-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汉语教学
-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 探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5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BICE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75例BICE患儿中,好发于13~36个月龄、秋冬2季,分别占89.3%、90.7%;惊厥发作以强直-阵挛发作居多、发作次数多为1次、持续时间多在5min以内、惊厥与轻度胃肠炎间隔时间多在2d内,分别占65.3%、57.3%、94.7%、85.3%;轻度胃肠炎病情中,以轻度腹泻发生频率1~2次/d者居多、体温正常居多,且多伴有呕吐,分别占61.3%、62.7%、85.3%;辅助检查中,大便常规、头颅CT、脑电图检查均正常,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为82.7%。均经止惊、胃肠炎常规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止惊、止泻效果。随访6个月,BICE预后良好,未再发生惊厥。结论 BICE多为一过性,未发现转为癫痫,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轻度胃肠炎可能是BICE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性止惊、胃肠炎治疗后,可有效控制惊厥,临床预后良好。
- 李素丽周方李小芹
- 关键词: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预后
- 58例儿童误服纽扣电池所致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58例儿童误服纽扣电池病例的临床特征、胃镜下表现、并发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58例误服纽扣电池患儿,对其基本信息、电池嵌顿位置、滞留时间、症状、黏膜损伤级别、电池大小、处理方式、并发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的平均年龄(25.7±15.4)个月,其中男40例(68.9%)。电池误服滞留中位时间13.8(2,96)h。常见主诉依次为喂食后呕吐、流涎、吞咽困难、咳嗽、发热。黏膜损伤Grade分级Ⅰ级29例(50.0%),Ⅱ级14例(24.1%),Ⅲ级10例(17.2%),Ⅳ级5例(8.6%)。常见并发症依次为食管狭窄、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池嵌顿于食管及其直径≥15 mm是并发症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儿童误服纽扣电池,黏膜损伤程度与纽扣电池直径及电池嵌顿位置有关。嵌顿在食管的纽扣电池易发生并发症,滞留在胃内纽扣电池不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存在并发症患儿在异物取出术后1~3周需再次行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并发症转归,并及时干预处理。
- 王欢郭亚琼李素丽王跃生李小芹
- 关键词:纽扣电池食管穿孔异物取出术嵌顿
- SBDS基因变异致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1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1例SBDS基因变异致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2月因"间断腹泻、便血7月余"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1例SDS女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患儿父母及其姐姐的外周血样,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为1岁1月龄女性,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血液转氨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左手腕部正位X射线摄片显示骨龄明显落后。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黏膜糜烂,肠腔内可见较多油性食物残渣附着。基因测序显示患儿SBDS基因存在父源c.258+2T>C和母源c.100A>G复合杂合变异。c.258+2T>C为已报道致病性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指南,c.100A>G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Supporting+PM3+PM5+PP3)。结论c.258+2T>C和c.100A>G复合杂合变异考虑是该SDS患儿致病原因。对于难治性腹泻、肝损害和生长迟缓的患儿,需警惕SDS,基因检测有利于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
- 李素丽于志丹周方王欢王跃生梅世月李小芹
- 关键词:基因
- 一例晚发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1例晚发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mmune dysregulation,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IPEX)患儿的临床特点、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分析1例IPEX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基因变异位点及治疗情况。结果患儿为男性,3岁因顽固性腹泻、反复感染、肝功能不全、生长发育迟缓就诊,不伴糖尿病和皮肤疾病。实验室检查显示肝酶和总IgE升高、白蛋白降低及电解质紊乱;胃肠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和细颗粒样改变,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水肿,活检示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绒毛萎缩。基因检测发现,FOXP3基因第10外显子编码区存在1个c.1087A>G错义变异,导致氨基酸p.I363V改变。结论IPEX综合征通常在婴儿期起病,但临床表现多样,不应仅根据年龄排除诊断。对于患有难治性腹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生长迟缓的男性患儿,需警惕IPEX综合征,基因检测分析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 周方王瑞锋于志丹李素丽李小芹
- 关键词:免疫缺陷晚发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肠道菌群及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B/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可有效加快肠道菌群的恢复,改善肝功能。
- 李素丽李小芹
- 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道菌群肝功能
-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意义
- 本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是黑格尔的人的本质思想和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
- 李素丽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社会实践
- 文献传递
- IL11RA相关Crouzon样综合征一例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Crouzon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5月诊断的1例Crouzon样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分析IL11RA相关Crouzon样综合征的突变特点。结果先证者为男童,5岁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眼球突出、眼距增宽、鼻根部扁平、头颅畸形呈舟状。头颅CT示小脑扁桃体略下移,枕骨大孔饱满,双侧颅板局部变薄,双侧颅骨前后径增长,颅缝均已闭合;头颅磁共振成像示Chiari畸形Ⅰ型。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IL11RA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2处杂合突变,分别为c.40_63del和c.811-2A>G,前者为整码突变,后者为剪接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c.811-2A>G突变来源于患儿母亲,c.40_63del为新发变异。结论Crouzon样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颅缝早闭、中面部发育不全及眼部畸形。IL11R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是本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徐宣启李素丽成怡冰王海军郑璇梅道启李东晓冯书彬梅世月
- 关键词:颅缝早闭基因突变
- 益生菌活剂治疗婴幼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的效果与安全性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益生菌活剂治疗婴幼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 intolerance,LI)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继发性LI患儿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妈咪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康复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第3天大便频次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继发性LI辅以益生菌活剂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有助于尽早控制腹泻症状,降低排便频率,缩短康复时间,且安全可靠。
- 李素丽李小芹
- 关键词:婴幼儿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