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绥邦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腺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1篇蛋白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根治术
  • 1篇胰腺癌术后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肿瘤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探讨
  • 1篇治疗食管
  • 1篇治疗型
  • 1篇肾功能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胃
  • 1篇食管胃底
  • 1篇食管胃底静脉

机构

  • 6篇青海红十字医...
  • 1篇青海省中医院
  • 1篇枣庄市薛城区...
  • 1篇湟中县第二人...

作者

  • 6篇李绥邦
  • 1篇窦炜
  • 1篇支永发
  • 1篇许延林
  • 1篇张海涛
  • 1篇宋秋花
  • 1篇李秀娟
  • 1篇马婷婷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中重度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肝肾功能、门脉系统内径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用于中重度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肝肾功能、门脉系统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度肝硬化腹水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尿量、腹水、腹围及体质量变化,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总胆红素(TBIL)、AL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门脉系统内径(门静脉、脾静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腹水深度、腹围及体质量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ALT、TBIL、BUN、Scr及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中重度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较好,不仅能改善患者肝肾功能,还能减小门脉系统内径。
李绥邦马婷婷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特利加压素肾功能门脉系统
高海拔地区结肠黏膜下气囊肿症诊治探讨
2009年
宋秋花李绥邦张海涛
关键词:囊肿结肠黏膜
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6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肝转移41例(肝转移组),未发生肝转移65例(无肝转移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术前肝功能分级、合并脂肪肝、脉管癌栓、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术后化疗与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有关(χ2分别为11.668、8.350、6.702、7.663、13.058、8.861、14.46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142,95%CI:1.123~1.798)、BMI≥23 kg/m2(OR=3.012,95%CI:1.301~6.973)、术前肝功能分级B级(OR=3.150,95%CI:1.702~5.829)、未合并脂肪肝(OR=0.539,95%CI:0.354~0.821)、有脉管癌栓(OR=4.212,95%:1.531~11.588)、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3.012,95%CI:1.301~6.973)、术后未化疗(OR=1.957,95%CI:1.331~2.877)为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干预,预防肝转移的发生。
李绥邦支永发
关键词:胰腺肿瘤肝转移胰腺癌根治术
白细胞介素-6及肝素结合蛋白与降钙素原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价值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腹腔感染的价值,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的535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腹腔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入院当日的血清IL-6、HBP、PCT水平。结果有191例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感染率为35.7%。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糖尿病、低氧血症、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入院当日的血清IL-6、HBP、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HBP、PCT水平预测AP合并腹腔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ROC))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777、0.739、0.765,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分别为0.424、0.397、0.408,特异度分别为0.753、0.802、0.788,三种血清指标联合检验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6和0.741。结论合并腹腔感染的AP患者在入院早期可出现血清IL-6、HBP、PCT水平的升高,这三个指标在预测感染方面均具有一定价值,将其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灵敏度。
付明月窦炜李万瑀李绥邦孙海珍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
香砂八珍汤联合肠内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香砂八珍汤联合肠内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按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砂八珍汤。两组疗程均为14 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进行治疗前后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和NK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并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均比治疗前有所升高(P<0.01),并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Alb,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和TR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躯干功能(PF),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生命活力(VT),精神健康(MH)和总体健康(G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砂八珍汤联合肠内营养用于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李绥邦许延林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营养状况
治疗型电子胃镜引导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84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05/2014-11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了解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位置、糜烂情况、出血情况等.对于存在出血情况的患者,了解出血部位,明确治疗措施.手术时采取"三明治"夹心法,手术后,患者进行常规处理.观察患者内镜下治疗再出血发生情况,食道静脉曲张治疗效果,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效果,静脉曲张分级情况,胃底曲张静脉直径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门静脉及其属支直径、流速、流量变化情况.结果:84例患者经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发生12例,发生率为14.29%,无死亡病例.食道静脉曲张治疗效果:显效52例(61.90%)、有效24例(28.57%)、无效8例(9.52%),总有效率为90.48%.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效果:显效48例(57.14%)、有效32例(38.10%)、无效4例(4.76%),总有效率为95.24%.患者经治疗后,静脉曲张分级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胃底曲张静脉直径显著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发热10例(11.90%),排胶出血2例(2.38%),胸骨后隐痛不适24例(28.57%);无异位栓塞、食管狭窄、吞咽困难等情况发生.患者经内镜下治疗后,患者门静脉血管内径无显著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平均流速、血流量参数显著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食道静脉曲张情况和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并发症以发热、胸后隐痛为主,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平均流速、血流量参数有明显增大.
李绥邦李秀娟
关键词: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