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硬化患者情感障碍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频率、特点和发生机制,以及情感障碍对M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7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并均经脑MR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功能障碍评分(EDSS)、生活质量评价〔包括基本生活能力(ADL)和操作性生活能力(IADL)〕检查。分析MS患者情感障碍发生情况及其与其他临床表现的相关关系,以及各因素对情感障碍的影响。结果所有MS患者发生抑郁占43.2%(16/37),焦虑占37.8%(14/37),抑郁伴焦虑占35.1%(13/37)。患者中有、无抑郁组间比较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焦虑组EDSS和IADL评分高于无焦虑组(P<0.05),低收入者焦虑发生率较高(P<0.05)。抑郁和焦虑与EDSS、ADL及IADL得分呈正相关,经回归分析发现EDSS评分对抑郁、焦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患者情感无显著影响。结论情感障碍对MS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较运动或感觉障碍更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社会生活能力。
- 李莉莉张星虎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情感障碍
- 干扰素-β-1b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β-1b(IFN-β-1b)用于治疗中国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例确诊的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给予IFN-β-1b治疗,并于治疗后第4、8、12、24周随访。通过观察患者扩展的功能缺损状况量表(EDSS)评分、头MRI T2加权像病灶数量及Gd-DTPA强化病灶数量、体积的演变,综合评价IFN-β-1b治疗MS的疗效,并通过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指标及不良反应综合评价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E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6个月疾病复发率为33.33%(4/12),治疗后24周内复发率41.67%(5/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2周及第24周时MRI检查发现T2病灶数量、Gd-DTPA强化病灶数量及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4)治疗后第24周血清尿酸、肌酐水平〔分别为(66.64±16.15)(、295.48±165.36)μmol/L〕与治疗前〔分别为(69.07±14.70)(、319.86±113.61)μmol/L〕相比明显降低(P<0.01),血尿素氮、肝功能、血常规等血液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所有患者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注射部位红肿、头疼、肌肉关节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 IFN-β-1b用于治疗MS患者在24周内可以改善影像学改变情况,但不能明显改善疾病复发和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IFN-β-1b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头疼、肌肉关节疼痛、发热等。
- 刘喷飓张星虎周衡刘云刘君李莉莉沈彦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疗效
- 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弯曲影响及其与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关系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AD)对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影响以及其与后循环各部位梗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VAD判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VAD组(n=67)和非VAD组(n=39)。比较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弯曲情况、后循环各部位梗死发生率,分析VAD侧与梗死部位关系。结果 VAD组基底动脉重度弯曲比例为59.7%(40/67),显著高于非VAD组的28.2%(1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患者延髓、脑桥、小脑半球下部梗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VAD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延髓、小脑半球下部梗死多发生于VAD侧对侧,桥脑梗死部位多发生于VAD侧同侧。结论 VAD易导致基底动脉向VAD对侧弯曲,易导致延髓、桥脑、小脑半球下部梗死。
- 李薇李军苏杭李莉莉宋士萍
- 关键词:椎动脉优势后循环脑梗死
- 颅内梅毒性树胶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梅毒(syphilis)是由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颅内梅毒性树胶肿(intracranial syphilitic gumma)是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的一种,它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神经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和特异性驱梅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1例梅毒性树胶肿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期为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参考。
- 田地寇程宋士萍李莉莉
- 关键词:颅内占位神经梅毒梅毒血清学治疗学
- 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障碍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状况、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28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价(韦氏成人或儿童智力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价(EDSS)和生活质量评价(ADL和IADL),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检查、MRI检查。结果:71.4%(20/28)的MS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其中智力缺损者占60.7%(17/28),临床记忆功能障碍者占64.3%(18/28)。MRI病灶等级评分、P300潜伏期及受教育时间与认知状况有关(P<0.05)。激素应用对患者认知状况无影响(P>0.05)。结论:MS患者有较高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MRI病灶等级评分与P300检查可能是评价认知功能的有效方法。
- 李莉莉张星虎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事件相关电位
- 多发性硬化患者情感障碍的研究
- 目的初步探讨MS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频率、特点和发生机制;以及情感障碍对M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7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所有患者行MRI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检查,...
- 李莉莉张星虎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认知障碍与磁共振成像和事件相关电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认知状态、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特点进行综合评价,初步探讨MS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特点和发生机制。方法对28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价、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MS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分析其与ERP及MRI检查异常发现的相关关系。结果 MS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71.4%(20/28),其中韦氏成人(或儿童智力)量表测查,全量表智商(FIQ)低于正常(<90分)者17例(60.7%);临床记忆量表检查,记忆商(MQ)低于正常(<90分)者18例(64.3%)。韦氏智力测查,智力有缺损者与无缺损者的MRI病灶等级评分〔分别为(2.5±1.6)分和(1.4±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记忆量表测查病灶等级评分〔分别为(2.7±1.3)分和(0.9±1.4)分〕、额叶病灶评分〔分别为(1.11±0.83)分和(0.40±0.84)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有无认知障碍者病灶等级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认知障碍与无认知障碍者P300潜伏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患者有较高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病灶等级评分与之相关。ERP检查也是评价认知功能的有效方法。
- 李莉莉张星虎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
- 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障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MS患者认知情况进行评价,初步探讨MS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频率、特点以及认知障碍对M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8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价、临床功能障碍评价(EDSS)和生活质量评价(ADL和IADL),观察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分析它们与其他临床表现相关关系,及各因素对认知的影响。结果患者中有认知障碍占71.4%(20/28),其中韦氏成人(或儿童智力)量表测查,全量表智商(FIQ)低于正常(<90分)为60.7%(17/28),临床记忆量表检查:记忆商(MQ)低于正常(<90分)为64.3%(18/28)。有认知障碍与无认知障碍2组间比较:受教育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发现EDSS、受教育时间对FIQ的影响以及年龄对MQ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MS患者有较高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与之相关。
- 李莉莉张星虎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