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守超

作品数:28 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骨折
  • 11篇尺骨
  • 11篇尺骨冠突
  • 9篇关节
  • 6篇肘关节
  • 5篇内固定
  • 5篇解剖学
  • 5篇股骨
  • 4篇异化
  • 4篇支配
  • 4篇软组织
  • 4篇肘关节不稳
  • 4篇肘关节脱位
  • 4篇膈神经
  • 4篇脱位
  • 4篇迷走
  • 4篇迷走神经
  • 4篇面骨
  • 4篇解剖学观测
  • 4篇关节面

机构

  • 16篇同济大学附属...
  • 1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8篇杜守超
  • 26篇张世民
  • 8篇胡孙君
  • 7篇王欣
  • 7篇叶鸿风
  • 6篇张英琪
  • 6篇马俊峰
  • 6篇马卓
  • 5篇李清
  • 5篇张立智
  • 5篇姚勐炜
  • 5篇张凯
  • 4篇吴旭
  • 3篇郭震
  • 3篇俞光荣
  • 3篇叶晓生
  • 1篇熊文峰
  • 1篇陶友伦
  • 1篇杨帅
  • 1篇李泽璐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华医学会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第20届中国...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第五届全国创...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尺骨冠突前内侧面关节的解剖学研究及其骨折特征与内固定治疗
[目的]尺骨冠突向前内侧的骨性突起形成前内侧关节面,其非关节面部分为高耸结节(sublime tubercle),是内侧副韧带前束(AMCL)的止点。作者在治疗"尺骨冠突前内侧关节面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内旋半脱位"的基...
张世民叶鸿风马俊峰杜守超
文献传递
尺骨冠突软组织附丽点的解剖学观测及其对冠突骨折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测尺骨冠突软组织附丽点的解剖参数,为理解冠突骨折的类型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10只成人肘关节标本(4只新鲜6只防腐),测量肘前关节囊、内侧副韧带前束和肱肌附丽点,距冠突尖、关节面的距离、长...
张世民马俊峰叶鸿风杜守超张凯
肱桡肌止点与桡骨茎突骨块形成的关系:解剖与X线对比研究及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 探讨肱桡肌止点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桡骨远端骨折茎突骨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3-9月选取14例成人新鲜尸体上肢标本,观察肱桡肌肌腱的解剖结构及其止点的位置、形态,测量止点范围长度、宽度、面积以及与桡骨茎突尖的距离.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9例伴有茎突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正位X线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茎突骨块分为完整型和碎裂型,茎突骨块完整型测量茎突骨块长度,茎突骨块碎裂型分别测量干骺端骨块长度和关节面骨块长度.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解剖学和X线片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尸体上肢标本解剖测量显示:肱桡肌肌腱向远端走行途中分别与前臂深筋膜、旋前方肌及第二伸肌间隔的腱膜组织通过坚韧的纤维组织相接续;肱桡肌肌腱以纤维形式牢固附着于桡骨茎突表面,止点形态近似水滴状,尖部指向近端;肱桡肌肌腱止点范围长(18.80±3.67)mm,宽(11.23±2.06)mm,止点附着面积(141.53±4.55)mm2,肌腱附着部近端距桡骨茎突尖距离(26.59±3.76)mm.临床X线测量结果显示:11例茎突骨块完整型的茎突骨块长(24.42±4.30)mm;18例茎突骨块碎裂型,茎突骨块总长(28.08±4.93)mm,其中干骺端骨块长(16.32±3.87)mm、关节面骨块长(11.76±3.46)mm.与标本解剖测量结果比较,茎突骨块完整型和碎裂型的茎突骨块长度与肌腱附着部近端至茎突尖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5、1.334,P值均〉0.05),茎突骨块碎裂型的干骺端骨块长度与肱桡肌止点长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839,P〉0.05).结论 肱桡肌肌腱止点牢固附着于桡骨茎突,是桡骨远端骨折形成茎突部干骺端骨块的解剖基础.
杜守超张世民杨帅李清李泽璐
关键词:桡骨骨折桡骨茎突肱桡肌放射摄影术
尺骨冠突软组织附丽点的解剖学观测及其对冠突骨折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测尺骨冠突软组织附丽点的解剖参数,为理解冠突骨折的类型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10只成人肘关节标本(4只新鲜6只防腐),测量肘前关节囊、内侧副韧带前束和肱肌附丽点,距冠突尖、关节面的距离、长...
张世民王欣马俊峰叶鸿风杜守超张凯
尺骨冠突软组织附着点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与冠突骨折类型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测尺骨冠突软组织附着点的解剖参数,为了解冠突骨折的类型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0侧成人肘关节标本(4侧新鲜、6侧防腐),用游标卡尺和网栅描图法测量肘关节囊前部、内侧副韧带前束和肱肌附着点,距冠突尖、关节面的距离、止点长度和面积等.结果:肘关节囊前部附着在冠突尖远侧平均(5.7±2.4)mm,冠突尖是关节腔内结构.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在高耸结节处,距关节面平均(1.4±0.7)mm,长度平均(14.3±3.9)mm,附着面积平均(113.7±25.2)mm^2.肱肌附着在尺骨粗隆处,距冠突尖平均(9.3±1.5)mm,其长度平均(21.8±2.7)mm,附着面积平均(207.5±33.8)mm^2,由"腱膜-肌肉-腱膜"的"三明治样"结构组成.肱肌附着点和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点的间隙平均宽(4.1±0.5)mm,手术必须松解尺侧腱膜(间隙扩大至7 mm)甚至中间的肌肉(间隙扩大至14 mm)才能安放冠突钢板.结论:了解冠突的软组织附着参数,对临床理解冠突骨折的类型和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有重要价值.
张世民王欣马俊峰叶鸿风杜守超张凯
关键词:尺骨冠突附着点关节囊内侧副韧带
NGF促进大鼠膈神经移位迷走神经异化支配心脏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NGF对大鼠异化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吻合副交感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n=10),仅显露左侧膈神经和迷走神经;B、C组为实验组(n=15),将左侧膈神经近端与迷走神经远端进行显微缝合。C组术后腹腔注射NGF(20μg/kg·d),连续3周;A、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2周电刺激神经检测其支配心脏功能,对再生异化神经进行组织学切片,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并测定神经轴突通过率和髓鞘厚度。结果电刺激后A、B、C组大鼠尾动脉血压分别下降(20.12±2.57)(、10.63±2.44)(、14.18±2.93)mmHg(1mmHg=0.133kPa),心率分别下降(66.77±9.96)、(33.44±11.82)、(43.27±11.02)次/min。B组大鼠血压、心率下降幅度分别达A组的52.83%、50.08%,C组分别达A组的70.48%、64.80%,C组血压和心率下降幅度均大于B组(P<0.05)。B、C组再生异化神经具有髓鞘结构,轴突均长入迷走神经;B、C组异化神经轴突通过率分别为66.83%±4.46%、81.63%±3.56%,髓鞘厚度分别为(0.25±0.10)、(0.46±0.08)μm,C组异化神经轴突通过率和髓鞘厚度均高于B组(P<0.05)。结论异化神经在性质上属于躯体运动神经;NGF可促进异化神经再生,并提高异化神经的支配效能。
杜守超张世民叶晓生叶鸿风
关键词:膈神经迷走神经神经再生
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手术入路的深层解剖及后外侧与后内侧比较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对比膝关节后内侧与后外侧入路所需显露的深层解剖结构,分析探讨其局限性与损伤重要结构的风险。方法 5个成人下肢尸体标本,解剖测量胫前动静脉穿过骨间膜上裂孔的位置和腓骨头对胫骨后外侧平台的遮挡面积比例;观察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需要显露的深层结构。结合解剖研究,临床应用20例,比较两种入路的优缺点。结果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主要有下列3个缺点:(1)胫前血管束向前穿过胫腓骨间膜上裂孔,三根血管纵向宽度在1 cm左右,其前穿点距离关节面和腓骨头最高点距离平均4.93 cm和3.77 cm;其上方伴行静脉,距二者的距离分别是4.41 cm和3.25 cm,影响切口的纵向显露;(2)腓骨头遮盖后外侧象限平均61.7%,阻挡向外的横向显露宽度;(3)显露后外侧关节面,需破坏部分后外侧角结构,包括腘肌肌腱复合体、韧带、关节囊等。结论显露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可能更为合适。
胡孙君张世民张英琪杜守超马卓姚勐炜张凯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
NGF促进大鼠膈神经移位迷走神经异化支配心脏的实验研究
肖传国等在大鼠上建立了“皮肤-脊髓中枢-膀胱”的反射通路,并于1994年首先提出了体神经-内脏神经“人工反射弧”的神经学概念。人工反射弧是在传出通路上将躯体神经移位于副交感神经,治疗神经性器官功能障碍疾病,如脊髓损伤后脊...
杜守超
关键词:膈神经移位迷走神经人工反射弧
尺骨冠突前内侧关节面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半脱位(附2例报告)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介绍"尺骨冠突前内侧关节面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内旋半脱位"的新概念。[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2例患者,其损伤特征包括:肘关节后脱位或内旋半脱位;冠突前内侧关节面劈裂骨折呈倒立三角形,连带内侧副韧带前束的附着点高耸结节,为O′DriscollⅡ型;外侧副韧带从起点撕脱。治疗上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分别固定骨折和修复韧带,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肘关节无疼痛和不稳,屈伸和旋转幅度与健侧相同,恢复伤前体力工作。MEPS评分和DASH评分均为优。[结论]认识这一新的肘关节损伤类型,并手术固定骨折和修复韧带,能获得优良的功能效果。
张世民王欣杜守超叶鸿风马俊峰俞光荣
关键词: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脱位肘关节不稳定
股骨近端外侧壁的骨折特征地图研究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通过骨折地图技术,明确股骨近端外侧壁的骨折特征,为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集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CT数据,进行分割建模、虚拟复位。其中有56例发生外侧壁骨折,测量其外侧壁及骨折区宽度、高度、面积,骨折线走行等参数,并在3D重建模型上绘制骨折特征地图。结果 96例患者中56例有外侧壁骨折,其中A2型71.4%(40例),外侧壁骨折块平均宽度(10.1±6.0)mm,高度(23.1±11.3)mm,面积(158.5±105.2)mm2,占外侧壁面积(12.1±8.1)%,骨折线与水平面成角(64.6±14.5)°;A3型28.6%(16例),外侧壁骨折块平均宽度(26.0±7.0)mm,高度(38.8±11.7)mm,面积(860.1±357.0)mm2,占外侧壁面积(64.5±25.9)%,骨折线与水平面成角(30.2±39.6)°。结论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的外侧壁特征有明显差异,通过骨折地图技术可直观展现骨折信息,可为制作转子间骨折模型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张英琪张世民熊文峰马卓杜守超胡孙君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