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亚鸽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生物质炭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
  • 2篇BCR
  • 1篇形态分析
  • 1篇修复后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吸收
  • 1篇原子吸收光谱
  • 1篇原子吸收光谱...
  • 1篇原子吸收光谱...
  • 1篇生物滴滤
  • 1篇生物滴滤床
  • 1篇生物滴滤塔
  • 1篇生物载体
  • 1篇土壤铅

机构

  • 4篇盐城工学院
  • 3篇江苏大学

作者

  • 4篇杨亚鸽
  • 3篇丁成
  • 3篇严金龙
  • 3篇崔立强
  • 1篇陈天明
  • 1篇牛仙
  • 1篇李朝霞
  • 1篇全桂香
  • 1篇张红梅
  • 1篇杨百忍

传媒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滴滤塔处理废气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滴滤塔处理废气设备,属于废气净化技术领域。该设备可采用圆柱形或矩形构造,内部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设置有带阀门的进、出气管,相邻两个隔室设置有带阀门的联通气管。各隔...
杨百忍丁成陈天明李朝霞张红梅牛仙杨亚鸽
文献传递
镉污染土壤生物质炭修复的化学稳定机制被引量:7
2013年
以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修复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三步连续提取法对3年来土壤中镉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了镉污染稻田生物质炭修复的化学稳定机制。结果表明,在生物质炭修复2、3年后,与对照相比土壤pH分别提高了0.16~0.65单位和0.26~0.60单位;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26.2%~50.4%和29.2%~51.2%;镉的赋存形态由有效态向潜在有效态或无效态转变,酸溶态分别降低了5.9%~37.6%和21.7%~27.3%;40 t/hm2处理强度土壤镉的氧化态和残渣态分别升高了126.7%和64.2%,显著降低镉污染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毒性。该研究结果能够为深入探讨生物质炭修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农业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杨亚鸽崔立强严金龙丁成
关键词:生物质炭BCR水稻土
生物质炭修复后污染土壤铅赋存形态的转化及其季节特征被引量:26
2014年
为了解农田土壤污染典型重金属铅的赋存形态对生物质炭修复措施的响应,以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修复铅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CR 3步连续提取法对2010—2012年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铅污染稻田生物质炭修复的稳定机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后,土壤pH和有机质(SOM)分别升高了0.11~0.65个单位和16.0%~51.2%。土壤中铅元素赋存形态中,酸溶态、还原态和氧化态组分显著降低并向残渣态转化,譬如2010年小麦季,施用生物质炭后,三者分别降低了5.3%~25.0%、9.8%~22.3%和40.8%~43.5%;而残渣态铅含量升高了7.8%~16.1%,但小麦季及水稻季的响应有所差异,4个形态的各个处理2011年小麦季显著高于2010年水稻季9.1%~28%,原因在于不同水分条件导致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铅的各赋存形态与土壤pH及SOM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生物质炭本身含有的大量碱性物质及羟基、羧基等有机官能团可通过络合、沉淀等化学机制有效实现土壤中铅的固定,说明生物质炭的施用可有效降低铅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毒性,为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崔立强杨亚鸽严金龙丁成
关键词:生物质炭BCR水稻土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形态被引量:8
2013年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生态效应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污染的研究是探讨重金属迁移规律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前提。以江苏省南部某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CR逐级提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典型重金属铅、镉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铅、镉的校准曲线分别为A=0.036C(mg·L^(-1))+0.009、A=0.400C(mg·L^(-1))+0.020,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0和0.9890。污染土壤铅、镉元素含量分别为603.3mg·kg^(-1)和21.8mg·kg^(-1);土壤中铅的赋存形态质量分数具有可还原态>>酸溶态>残渣态>可氧化态的分布规律,而镉则呈现酸溶态≌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的分布特征,说明土壤条件下的不同重金属元素能够呈现不同化学作用过程和机制,因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物可利用性特征。
杨亚鸽崔立强全桂香严金龙
关键词:重金属形态分析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