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风
  • 2篇卒中
  • 2篇出血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再出血
  • 1篇脂质
  • 1篇脂质代谢
  • 1篇脂质代谢紊乱
  • 1篇数据库
  • 1篇数据库研究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卒中
  • 1篇脑出血
  • 1篇脑卒中
  • 1篇基线
  • 1篇高血压
  • 1篇多中心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4篇杨卿
  • 3篇胡长梅
  • 2篇王文志
  • 2篇龙洁
  • 2篇赵秀华
  • 2篇高晓兰
  • 2篇徐忠宝
  • 2篇李金
  • 1篇陈桂荣
  • 1篇李艺影
  • 1篇高晓兰

传媒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防治被引量:4
1997年
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防治毕继恕1高晓兰1胡长梅2杨卿2我国从70年代开始,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就跃居全死因的前三位,三种病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70%~75%〔1〕。加之近年来糖尿病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约以每年0.1%的速度增加着,其死亡率也...
毕继恕高晓兰胡长梅杨卿
关键词:脂质代谢紊乱
脑卒中数据库研究的方法学及基线资料分析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对出血性脑卒中的不同影响。方法调查记录表设计参照美国NINDS使用的卒中数据库研究方案,结合国情修改而成。参加单位技术人员经统一培训。结果七家医院共收集脑卒中1000例,其中完全性卒中944例,TIA56例。脑出血占23.4%;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6%,动脉硬化性梗塞占52.1%。各类卒中几乎均为男性多于女性,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但发病年龄偏低,且女性为多,占59%。脑梗塞发病后在24小时内就诊者仅占约五分之一。糖尿病、心脏病、TIA病史在缺血性卒中组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甘油三酯水平缺血性卒中组明显为高。结论高血压在导致各类卒中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糖尿病、心脏病、TIA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甘油三酯增高可能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高晓兰王文志胡长梅胡长梅龙洁杨卿赵淑清龙洁赵秀华李艺影李金陈清棠
关键词:脑卒中中风数据库研究
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对比分析——多中心脑卒中数据库临床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探讨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调查表设计参照美国NINDS使用的卒中数据库研究方案,结合国情修改而成。由北京市七家医院共同完成。抽取观察样本中首次发病的552例卒中进行分析,其中缺血性361例,出血性191例。结果:结果显示,缺血性卒中组糖尿病、TIA、心脏病史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组(P<0.05~0.01)。本人高血压史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两组中分别占62.8%和59.0%。入院时血压:出血性组显著高于缺血性组。血糖均值女性缺血性卒中高于出血性卒中患者(P<0.01)。缺血性卒中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高。其中男性甘油三酯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均值女性出血性卒中组高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结论:高血压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糖尿病、TIA、心脏病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有关;
高晓兰胡长梅胡长梅杨卿王文志陈清棠杨卿龙洁徐忠宝赵淑清李金
关键词:中风出血性
再次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0年
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再次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收集了 2 2 1例脑出血病例 ,随访观察 3~ 6年。其中 4 7例发生再次出血 ,再发生率 2 1 %。并研究了再次脑出血与血压、性别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 :脑出血再次发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P <0 .0 5) ,脑出血再发生的病例预后较差 ,仅 2 5%的病人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提示 :预防高血压和控制首次脑出血后血压水平是减少脑出血死亡和致残的重要途径。
陈桂荣杨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