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岚

作品数:68 被引量:42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学

主题

  • 23篇鸟类
  • 8篇鸟纲
  • 7篇区系
  • 6篇亚种
  • 6篇热带
  • 6篇热带地区
  • 6篇物种
  • 6篇笼养
  • 5篇绿孔雀
  • 5篇孔雀
  • 4篇新亚种
  • 4篇雀形目
  • 4篇物种多样性
  • 4篇核型
  • 4篇核型研究
  • 3篇亚热带
  • 3篇亚热带地区
  • 3篇鸟类物种
  • 3篇染色体组
  • 3篇染色体组型

机构

  • 6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辽宁师范大学
  • 3篇西南林学院
  • 2篇云南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香港观鸟会

作者

  • 68篇杨岚
  • 20篇杨晓君
  • 14篇文贤继
  • 8篇韩联宪
  • 4篇李庆伟
  • 4篇刘爱华
  • 4篇熊习昆
  • 3篇卞小庄
  • 3篇张淑霞
  • 3篇林世英
  • 3篇张恒庆
  • 2篇向余劲攻
  • 2篇何芬奇
  • 2篇江望高
  • 2篇杨君兴
  • 2篇陈欣
  • 2篇屈文政
  • 2篇李桂垣
  • 2篇雷富民
  • 2篇宁淑香

传媒

  • 33篇Zoolog...
  • 12篇大自然
  • 7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Curren...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遗传
  • 1篇云南科技管理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0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臀鹎禁食和夜间能量物质消耗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报道分布于昆明地区的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在禁食和四季夜间能量物质——脂肪、蛋白质和糖的消耗情况。结果表明,在人为禁食条件下黄臀鹎的存活时间仅19小时,死亡时躯脂降低79%,去脂飞翔肌干重降低46%,肝糖降低96%。在夜间黄臀鹎消耗大量的储存脂肪,并以冬季的消耗量最大。肝糖提供的能量极少。在繁殖期和换羽期,储存的飞翔肌蛋白质在夜间大量分解以提供鸟体的需要。
陈欣杨岚
关键词:禁食
虎斑夜鳽分布与亚群态势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本世纪以来对虎斑夜鳽分布地点的新发现,表明该种从滨海到内陆漫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并向北渗透直逼东洋界北限秦岭-淮河一线;作者据此将各地的虎斑夜鳽初划为11个亚群,提出目前该种存有3个相对健康而稳定的亚群,即黄山-天目山亚群、南岭亚群和广西亚群,且每个亚群的分布范围均至少不会小于5000km2,其中以黄山-天目山亚群的记录由历史至现今相对最为长久而完整,进而提出今后在上述诸亚群范围之外还会有新的发现。文中指出,尽管近期对虎斑夜分布状况有了新认识,目前仍可视该种的受胁等级为濒危。
何芬奇周放杨晓君杨岚邓学建胡鸿兴林剑声江航东林植李立朱开明Bjrn Anderson张浩辉董江天
春季绿孔雀的栖息地及行为活动的初步观察
1996年春季在云南省景东县对春季绿孔雀的栖息地和行为活动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①春季绿孔雀的栖息地类型有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针阔混交林、稀树灌丛、荒地灌草丛、农田等;②绿孔雀主要选择乔木林、离水源和人为活动区...
杨晓君文贤继杨岚施春明
关键词:绿孔雀栖息地节律
文献传递
画眉的一新亚种—孟连亚种被引量:1
1980年
画眉(Garrulax canorus (Linnaeus))是我国噪鹛属中分布较广的一种,笔者在最近工作中,发现云南无量山以西的画眉与大陆原录的指名亚种不同,认为是一新亚种。 孟连亚种Garrulax canorus mengliensis,新亚种 正模标本:雄性成鸟(采集号620672)于1962年12月11日采自云南南部孟连(海拔940米)。 配模标本:雌性成鸟(采集号587)于1960年1月17日采自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海拔900米)。
郑宝赉杨岚
关键词:新亚种指名亚种无量山画眉
云南野牛(Bos gaurus)生长发育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1980年
1972—1973年间,我们对一头雌性云南小野牛进行了生长发育的测定,其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来源:一头雌性的云南野牛幼体,系1972年4月1日,在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公社,丫口寨的傜族社员所捕获。捕到时,此牛脐带刚脱落,脐带口尚具渗出物。显然是一只刚出生的小牛犊。 二、小野牛的饲养管理:小野牛捕到后社员曾利用家牛哺过乳。运至乳牛场后,我们即改用荷兰奶牛进行哺乳,在小野牛半岁前,我们一直用乳牛进行哺乳,每天定时哺乳四次,每次15—20分钟。平时,奶牛与小野牛分别关养。哺乳前将奶牛后肢用绳索保定,以防奶牛踢伤牛犊。半岁后除哺乳外,尚逐渐加喂白菜、胡萝卜和混合精料。一周岁后即断了奶,改用粗精饲料喂养。
李致祥杨岚王应样鲜汝伦徐启明陈伟棠
关键词:混合精料乳牛场家牛哺乳生长发育
血雉属的分类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通过查看采自中国各地的血雉标本259号(165♀♀,94♀♀)及有关文献资料,作者将血雉属鸟类列为1个种,另9个亚种及1个混交类型。并发现血雉羽色的地理变异规律,雄鸟头、颏、喉和胸部的红色以采自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西南部地区的标本最为鲜艳,其范围也最大,而向东、向西和向北头、颏、喉和胸部的红色渲染程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这与Vaurie(1965)和郑作新等(1978)的记述基本相符。国内所分布各亚种的165号雄性成鸟标本的翅长量度比较结果表明,分布于最南方的kuseri和tibetanus两亚种的翅长为最短,而分布于最北线的beicki和michaelis两亚种为最长;进行方差分析,在0.05水平上,michaelis亚种与cruentus、tibetanus、kuseri等亚种的翅长量度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杨岚文贤继杨晓君
关键词:亚种分化鸟纲
中国鸟类中文名称的商榷
自1976年郑作新编著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第二版》出版时起,迄2006年为止,国内先后出版全面记录中国鸟类名录的专著计有10部之多。各专著对一些种鸟类的中文名称不甚统一,不利于观鸟和自然保护区的监测记录;尤其对建立'中国...
杨岚
关键词:鸟类物种中文名称鸟类名录数据库
文献传递
澜沧江下游/湄公河上游片断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动态(英文)被引量:34
2004年
在澜沧江下游/湄公河上游的滇南西双版纳地区,通过样方法比较了热带雨林的连片与 3个小片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与连续森林比较,片断热带雨林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比较低,而且有相当低比例的大高位芽、中高位芽和附生等生活型植物,而藤本、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等生活型植物的比例则较高;泛热带、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的区系成分比例较高,而当地成分则减少;群落的上层树木比下层树木更加稳定。同样,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衡度在片断热带雨林中都较低,与其密切相关的是片断热带雨林的环境质量,而不是片断的大小。此外,也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物种变化与森林小气候的关系,阐明了由凉湿向干暖转化的 林内效应"是其物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再富朱华王应祥杨岚刘宏茂杨大荣杨大同李朝达陈志平文贤继王洪马友鑫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热带雨林森林小气候
西双版纳的野牛被引量:1
2011年
做了几十年的动物调查研究工作,不久前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终于有时间整理以往的工作日记。随着岁月流逝,人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自然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年轻时在野外所见到的原始生态和一些野生动物,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了。这篇回忆文章是为了让现在的青年人对过去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从而更加关注今天的环境保护问题。
杨岚
关键词:野牛环境保护问题动物调查工作岗位野生动物自然环境
亚洲象和灰叶猴
2012年
亚洲象(Elophasmaximus)和灰叶猴(Trachypithccusphayrci)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栖息并活动于沟谷林地带。尚勇镇位于云南省勐腊县与老挝接壤的边界地区,也足野象和灰叶猴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因而上世纪60年代,我们将调查亚洲象和灰叶猴的观测点定在这里。
杨岚
关键词:亚洲象叶猴南亚热带地区观测点栖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