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明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腰椎
  • 3篇胸腰椎
  • 3篇脊柱
  • 3篇骨折
  • 2篇短节段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退变
  • 2篇退行性
  • 2篇退行性疾病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退变
  • 2篇椎体
  • 2篇细胞
  • 2篇内固定
  • 2篇节段
  • 1篇短节段椎弓根
  • 1篇短节段椎弓根...

机构

  • 9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9篇杨晓明
  • 7篇刘平
  • 7篇徐宏光
  • 6篇王弘
  • 4篇张玙
  • 4篇李逸峰
  • 4篇陈学武
  • 3篇赵泉来
  • 3篇王凌挺
  • 3篇俞宏星
  • 1篇杨沿浪
  • 1篇黄德刚
  • 1篇丁国正
  • 1篇熊寿良

传媒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Wnt-5a基因在椎间盘退变器官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背景:椎间盘终板软骨在一定的循环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形态学的退变,重要的细胞外基质降低,而同时Wnt-5a基因的表达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Wnt-5a基因与椎间盘退变存在某种重要的内在联系。目的:检测循环压力诱导下Wnt-5a基因在兔椎间盘退变器官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取出腰椎间盘制备椎间盘退变器官模型,随机分为加力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加力。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2组大体组织变化;运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各组软骨中Wnt-5a、Ⅱ型胶原以及蛋白多糖基因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Wnt-5a蛋白在各组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对照组及加力组椎间盘器官培养至第7天,其组织形态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大体结构完整,Wnt-5a、Ⅱ型胶原以及蛋白多糖等基因的表达与0 d对照组相比呈现出差异化,14 d加力组以及对照组较0 d组在组织形态学上差异更加明显;(2)7 d加力组、14 d加力组及对照组中的Wnt-5a、Ⅱ型胶原以及蛋白多糖等基因表达下降,Wnt-5a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基因水平检测结果一致,但加力组较未加力各组基因表达降低更加显著,加力组中随加压时间的延长各组基因表达进行性降低;(3)结果提示,通过调节Wnt-5a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影响终板软骨细胞的退变进程,进而为椎间盘退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杨晓明赵泉来高智徐宏光王弘刘平
关键词:器官培养椎间盘软骨细胞细胞基质
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结合自体颗粒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3例随访结果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椎体复位过程中,形成了椎体内空隙即蛋壳样椎体,使前中柱丧失了结构上的完整性,如不进行有效的植骨重建,则有可能出现内固定物失效及矫正度丢失等并发症。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结合自体颗粒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进行置入复位后,经过伤椎椎弓根植入自体颗粒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3例,治疗前后行X射线摄片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及椎体中央高度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置入后末次随访测得椎体前后缘、中央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明显降低(P<0.05);而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9例脊髓神经不完全损伤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定,置入后神经功能均有(≥1级)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无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果说明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自体颗粒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改善椎体经终板塌陷的复位效果,减少置入后矫正丢失并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刘平徐宏光王弘杨晓明丁国正
关键词:内固定椎体成形自体骨椎弓根钉
骨科见习教学中应用改良LBL-PBL-LBL教学模式的效果
2023年
探析将改良LBL-PBL-LBL教学模式应用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骨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参加临床见习的30名医学本科生,根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1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施行改良LBL-PBL-LBL教学模式,将两组骨科医学本科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实践技能考试(94.23±1.56)分、基础理论考试成绩(91.42±2.65)分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2.36±0.23)分、临床思维能力(2.42±0.16)分、临床技能掌握(2.42±0.25)分、知识点掌握(2.32±0.15)分、提高学习兴趣(2.56±0.29)分、教学目标明确(2.42±0.21)分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LBL-PBL-LBL教学模式应用在骨科见习教学夏鸥共号,可以提高教学夏鸥共,提高本科生的考核成绩,值得推广使用。
杨晓明
关键词:骨科见习教学教学评价
胸腰椎骨折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徐宏光王弘熊寿良赵泉来刘平杨晓明陈学武王凌挺张玙李逸峰俞宏星
该项目总结了胸腰椎骨折的特点,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采取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方案。该项目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或骨水泥填充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达到传统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
关键词: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Ⅰ期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后路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Ⅰ期经椎弓根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椎弓根固定加RBK混合链霉素填充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7年7月采用Ⅰ期经椎弓根病灶清除后路固定和OSTEOSETRRBK混合链霉素植骨术进行治疗的20例老年胸椎或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2~83(72.4±6.9)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 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根据X线观察病变节段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和病灶区骨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60.9±23.8) min,术中出血量为(317.9±112.7) ml。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窦道及切口延迟愈合。脊柱结核完全治愈,Frankel分级有1个或多个等级的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7.50±1.15下降到术后12个月的1.70±1.39(P<0.05)。ODI由术前的(92.50±1.17)%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2.80±0.89)%(P<0.05)。病变节段的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4.2±1.6)。下降到术后12个月的(8.3±0.7)。(P<0.05),脊柱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纠正。所有病例填充植骨区达到骨性融合,无骨不连和器械断裂并发症。结论:Ⅰ期经椎弓根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加RBK混合链霉素填充治疗老年脊柱结核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椎体破坏较轻的患者。
陈学武徐宏光刘平杨晓明张玙李逸峰
关键词:脊柱结核清创术经椎弓根
伤椎置钉和经皮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比开放伤椎置钉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开放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A组)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组(B组),测量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并对以上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有效恢复(P<0.05),且良好维持,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B组术后ODI评分优于A组。B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较A组缩短。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改善术后功能,但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上要优于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
杨晓明徐宏光刘平王弘
关键词:骨钉内固定器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徐宏光王弘赵泉来刘平陈学武王凌挺杨晓明张玙李逸峰俞宏星
椎间盘退变是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揭示其发病机理并早期干预椎间盘退变对减少椎间盘退变导致的后果具有重要的帮助;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临床高发、表现复杂、治疗手段众多,临床治疗抉择困难,如何提高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脊柱退行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钠钾泵的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高尿酸血症与肾小管损伤密切相关,其致病机制众多,其中血尿酸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ase(NKA)信号转导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重要机制,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将高尿酸血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KA的损伤机制进行综述,探究高尿酸环境下,尿酸是否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从而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NKA受损,从而进一步影响尿酸的代谢,肾小管损伤和一系列炎症反应。
林鑫杨沿浪王淼杨晓明樊惠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病氧化应激钠钾泵
腰椎退行性疾病个体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徐宏光王弘陈学武杨晓明刘平王凌挺张玙李逸峰黄德刚俞宏星
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非常常见,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每年需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但临床疗效不一,部分患者甚至会遭受过度治疗,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规范化的治疗体系。该课题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系列的临床研究,针对不同患者的病理特点...
关键词: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生物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