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留柱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刘四仕杨利张晓伟杨留柱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 刘四仕杨利张晓伟杨留柱
-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在临床上是有争议的,传统手法外固定对于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具有不错疗效,而对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预后不佳;切开复位内固定常可以达到解剖复位,但可能需要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并需要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 关键词: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 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所有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给予试验组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治疗后密切随访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差异不大,因此可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进行最佳治疗。
- 刘四仕杨利张晓伟杨留柱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
- 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的桡骨粉碎性骨折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的桡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新鲜闭合性MasonⅢ型及以上桡骨头患者33例进行研究,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桡骨头切除术、内固定术及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三组术后肘关节功能及近期、远期并发症。结果人工桡骨头置换术组Broberg和Morrey评分、提携角、桡骨近端移位程度及前臂旋转均优于其它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对比,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桡骨粉碎性骨折,可有效提高术后肘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 倪进华郭建祥杨留柱
- 关键词:肘关节不稳定内固定
-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和密切护理,试验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治疗后密切随访观察0.5~1年,比较2组患者腕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所需时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价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腕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方面均优于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四仕杨利张晓伟杨留柱
-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
-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体会
- 2013年
- 腰椎滑脱症是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能够充分减压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受到术者推崇。现结合1例腰椎滑脱术后并马尾综合征的病例与大家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体会。
- 杨留柱刘四仕郭建祥
- 关键词: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腰椎滑脱症椎弓根螺钉马尾综合征腰腿痛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及滑膜中炎性因子的水平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髌下脂肪垫及滑膜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方法随机选取RA行关节置换患者41例,关节置换术中,取关节内滑膜及髌下脂肪垫组织送病理,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屈曲程度和疼痛程度,比较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白细胞介素(IL)-17 mRNA和IL-10 mRNA表达水平,使用Pearson法分析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IL-17 mRNA和IL-10 mRNA与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相关性及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1例患者术后随访(20.83±13.03)个月,患者术后HSS、膝关节屈曲程度均明显高于术前,而VAS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A患者髌下脂肪垫中IL-17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滑膜,IL-10 mRAN表达量明显高于滑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SS、VAS与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的IL-17 mRNA呈正相关,与IL-10 mRNA呈负相关,关节活动度与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的IL-17 mRNA、IL-10 mRNA无相关性。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IL-17 mRNA和IL-10 mRNA与ESR、CRP、RF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L-17和IL-10在RA患者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的表达不同,且在髌下脂肪垫中的阳性率更高,因此髌下脂肪垫可能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 李龙杰刘畅张磊张海森陈思杨留柱赵卫星张国瑜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髌下脂肪垫滑膜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