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飞燕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髓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骨髓瘤
  • 3篇细胞
  • 2篇预后
  • 2篇套细胞
  • 2篇套细胞淋巴瘤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SUPAR
  • 2篇IL-27
  • 1篇地西他滨
  • 1篇预后指数
  • 1篇溶酶
  • 1篇髓系
  • 1篇髓系白血病
  • 1篇尿纤溶酶原激...

机构

  • 7篇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黄锦雄
  • 7篇杨飞燕
  • 5篇黄艳平
  • 5篇韦夙
  • 5篇韦敏
  • 2篇刘琴
  • 2篇刘琴
  • 2篇王健琨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内科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探讨suPAR与IL-27对多发性骨髓瘤总体生存时间的预测效能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与白细胞介素27(IL-27)对多发性骨髓瘤(MM)总体生存时间(OS)的预测效能。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41例初治MM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suPAR及IL-27的表达,并进行比较;随访MM患者的OS,分析suPAR及IL-27与OS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uPAR、IL-27水平为(23.30±5.25)ng/mL、(11.23±2.55)ng/L,对照组suPAR、IL-27水平为(14.99±4.97)ng/mL、(18.32±6.70)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AR与年龄、血红蛋白、清蛋白、血肌酐、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均无明显相关性,而IL-27只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随访时间15(7~40)个月,在OS〈15个月组与OS≥15个月组,suPAR、IL-27在两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AR〈23ng/mL组与≥23ng/mL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7〈11ng/L组与≥11ng/L组OS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治MM中,suPAR表达上升而IL-27表达下降,未发现二者对OS有预测效能。
黄艳平黄锦雄杨飞燕韦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尿纤溶酶原激活物白细胞介素27
suPAR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初治MM患者共4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疗程后采集空腹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suPAR,比较治疗前后suPAR的变化,并探讨suPAR与患者年龄、血红蛋白(Hb)、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MM治疗前suPAR水平为(23.31±5.25)ng/mL,治疗后有效组为(16.40±7.76)ng/mL,治疗后无效组为(25.43±4.37)ng/mL,不同疗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使用华法林者suPAR为(24.47±4.15)ng/mL,未使用华法林者为(27.07±7.31)n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治疗前,以性别:男与女、年龄:≥60岁与<60岁、Hb:≥100g/L与<100g/L、清蛋白:≥30g/L与<30g/L、Cr≥177μmol/L与<177μmol/L、LDH≥245U/L与<245U/L分组,各组间比较suP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蛋白分型:IgG、IgA、轻链型及未分泌型的组间比较以及ISS临床分期Ⅰ、Ⅱ、Ⅲ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AR作为评定疗效的有效指标有待研究,华法林对其无影响。
黄艳平黄锦雄韦夙韦敏杨飞燕刘琴王健琨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疗效
白介素-2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27(IL-27)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初治MM患者41例,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初治MM组治疗前后血清IL-27水平,并分析治疗前患者不同年龄、分型、血红蛋白、血肌酐、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及D-S分期的血清IL-27水平。结果:血清IL-27水平在对照组为(18.32±6.70)ng/L,MM治疗前为(11.23±2.55)ng/L,治疗后有效组为(17.68±4.81)ng/L,治疗后无效组为(11.80±5.60)ng/L,治疗有效组较治疗前血清IL-2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无效组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前血清IL-27水平在血红蛋白≥100g/L与<100g/L、LDH≥245U/L与<245U/L、β2-MG≥5.5mg/L与<5.5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年龄≥60岁与<60岁,血肌酐≥177μmol/L与<177μmol/L,D-S分期Ⅰ、Ⅱ、Ⅲ期及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患者血清IL-27水平下调,并与血红蛋白、LDH、β2-MG有关,提示其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
黄艳平黄锦雄韦夙韦敏杨飞燕刘琴王健琨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LDHΒ2-MG
国际预后指数与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套细胞淋巴瘤患者预测效能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比国际预后指数(IPI)与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对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MCL患者21例,进行IPI评分和MIPI评分,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者的一致性;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IPI评分、MIPI评分及有无骨髓侵犯、B症状MCL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结果 21例MCL患者中男15例、女6例,中位年龄55岁,有骨髓侵犯10例。IPI评分结果:低危3例,低中危5例,高中危8例,高危5例;MIPI评分结果:低危6例,中危4例,高危11例。Kappa检验结果显示,IPI评分与MIPI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547,P=0.010)。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05-30,随访时间为3~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不同性别〔男性(67.5±15.4)个月,女性(37.8±16.0)个月〕、年龄〔〈60岁(73.1±16.4)个月,≥60岁(25.1±4.9)个月〕、LDH〔〈240 U/L(73.6±15.8)个月,≥240 U/L(35.6±13.5)个月〕、MIPI评分〔低危(90.4±16.5)个月,中危(28.3±5.8)个月,高危(23.4±4.4)个月〕及有无B症状〔有(29.2±6.8)个月,无(85.8±16.0)个月〕、有无骨髓侵犯〔有(23.4±4.3)个月,无(72.6±15.4)个月〕MCL患者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PI评分〔低危+低中危(81.8±16.9)个月,高中危(31.6±4.2)个月,高危(15.0±6.1)个月〕MCL患者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I与MIPI一致性较好,但本研究并未发现MIPI较IPI对MCL患者总生存时间的预测效能更好。
黄艳平黄锦雄韦夙韦敏杨飞燕
关键词:骨髓国际预后指数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对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提取数据,通过Stata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合计81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410例,对照组(CAG方案)404例。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明显改善了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但可能增加了肺部感染、发热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谢春红韦敏刘琴杨飞燕黄锦雄
关键词:地西他滨META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
多发性骨髓瘤的IL-6和IL-27检测意义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清中IL-6与IL-27水平对不同分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50例初治MM(研究组)(2013年9月-2016年3月)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6与IL-27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组间群体的血清IL-6与IL-27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中IL-27、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Ⅲ期初发MM患者血清中IL-27、IL-6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中IL-6与IL27水平有利于判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病情程度。
班春梅杨飞燕陆柳婷刘琴黄锦雄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IL-6IL-27
套细胞淋巴瘤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点,并对合并骨髓侵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比较有骨髓侵犯者的发病年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白细胞数及生存时间与无骨髓侵犯者有无差异。结果21例患者中男15例,女6例,中位年龄55岁,Ⅲ~Ⅳ期者17例,其中有骨髓侵犯者10例。有骨髓侵犯者的发病年龄、LDH、β2-微球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与无骨髓侵犯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总体生存时间,两者分别为(23.4±4.2)月和(72.6±15.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MCL有骨髓侵犯患者生存期短。
黄艳平黄锦雄韦夙韦敏杨飞燕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