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瑜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动态光散射
  • 2篇光散射
  • 2篇DNA
  • 1篇蛋白
  • 1篇乙醇
  • 1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三氯
  • 1篇生物素
  • 1篇相互作用
  • 1篇介电
  • 1篇介电常数
  • 1篇抗生物素蛋白
  • 1篇
  • 1篇DNA相互作...

机构

  • 4篇温州大学

作者

  • 4篇林瑜
  • 3篇王艳伟
  • 3篇杨光参
  • 1篇胡高铭
  • 1篇冉诗勇
  • 1篇曹博智

传媒

  • 2篇物理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DNA平衡离子凝聚的研究
带电生物大分子——DNA的凝聚与生命基本现象和基因治疗应用密切相关,所以本文主要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DLS)和单分子磁镊技术(MT)对DNA上的平衡离子凝聚和蛋白质导致的DNA凝聚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利...
林瑜
关键词:动态光散射
乙醇与三氯六氨络合钴协同作用导致的DNA凝聚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系统地研究了由乙醇与多价离子(hexammine cobalt(Ⅲ)[Co(NH3)36+])协同作用导致的λ-DNA凝聚现象.单独测得3价Co(NH3)36+的临界凝聚浓度大约是10μmol·L-1,乙醇的临界凝聚体积分数大约是15%.若3价离子[Co(NH3)36+]的浓度大于400μmol·L-1时,可以观察到DNA的解凝聚现象.在DNA溶液中同时加入乙醇(体积分数12%)与Co(NH3)36+(8μmol.L-1),当其浓度各低于其临界值,也可观察到凝聚现象,说明乙醇与Co(NH3)36+对DNA的凝聚有协同作用,而且在协同作用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圆环结构(toroids).利用电荷逆转与离子释放机制分析了观察到的解凝聚现象.
王艳伟胡高铭林瑜冉诗勇杨光参
关键词:乙醇介电常数
DNA平衡离子凝聚的动态光散射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化合价的平衡离子氯化钠(Na+)、氯化镁(Mg2+)、三氯六氨络合钴([Co(NH3)6]3+)和精胺([C10N4H30]4+)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当缓冲液中只包含Na+或Mg2+,且浓度c5mM时,DNA电泳迁移率之比约为2:1;当缓冲液单独包含Na+或[Co(NH3)6]3+,且浓度c5mM时,DNA的电泳迁移率之比约为4.5:1.而当平衡离子的化合价为4时,观察到DNA的电泳迁移率由负变正,意味着发生了电荷反转.在平衡离子浓度c<5mM时,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大,迁移率之比逐渐增大.对于一价或二价平衡离子情形,实验结果与Manning的平衡离子凝聚理论的预言相符.对于三价平衡离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明显偏离.而对于四价离子,由于发生了DNA电荷逆转,基于平均场的平衡离子凝聚理论失效.另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当平衡离子的化合价大于等于3时,DNA分子的构型发生变化.因此,自由溶液中的聚电解质的构型和离子关联效应在聚电解质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林瑜杨光参王艳伟
关键词:动态光散射DNA
抗生物素蛋白与DNA相互作用的单分子研究
2016年
抗生物素蛋白(avidin)在生物单分子实验中被广泛用于DNA与修饰表面的连接,同时avidin也可作为一种DNA载体用于基因治疗中.本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光散射(DLS)、单分子磁镊(MT)技术系统地研究了avidin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avidin引起DNA凝聚的机理.首先通过AFM对avidin-DNA复合体形貌进行观察,发现不但有avidin导致DNA凝聚的环状形貌,同时也存在avidin自身聚集引起的DNA凝聚现象,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其凝聚尺寸越来越小,而当avidin浓度大于2 ng·μL^(-1)时,其凝聚尺寸又突然变大.DLS实验结果也显示了同样的规律,伴随着avidin浓度的升高,DNA的粒径大小从大约170 nm减小到125 nm左右,其电泳迁移率由-2.76(10^(-4)cm^2·V^(-1)·s^(-1))变化到-0.1(10^(-4)cm^2·V^(-1)·^(-1)).此外,通过MT技术的力谱曲线变化,发现avidin导致的DNA凝聚与其他多价离子相比,长度的变化曲线几乎呈线性变化,偶尔存在少而小的阶跃,这种变化趋势与组蛋白的变化曲线更相似.因此可以判断,avidin导致DNA凝聚是由avidin与DNA的静电吸引和avidin自身聚集两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曹博智林瑜王艳伟杨光参
关键词:抗生物素蛋白原子力显微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