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广
- 作品数:28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军事更多>>
- 从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中国对美试探的反应与对美外交政策的渐变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中国对美外交由革命转向务实,并最终推动了中美缓和。中美关系的缓和,不论对其自身还是对于国际政治格局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美国对...
- 栗广
- 关键词:革命外交务实外交
- 美国与“旧金山对日和会”对南海诸岛问题的处置——对若干问题的释疑被引量:4
- 2019年
- 951年“旧金山对日和会”在拟定参加者的过程中,主导会议进程的美国与苏、英两国在中国问题上发生分歧,导致中国未获邀参会,但是美国却支持同样对南海诸岛提出主权要求的法国及其殖民地印度支那三国参加。在制定和约草案期间,由美国起草的和约草案有关南海诸岛问题的条款曾一度被删除,在法国积极活动下美国才再次在和约中添加了相关条款。美国在不同草案和文件中对日本应放弃的南沙区域范围出现反复,但在法国的积极推动下,和约确定日本放弃的南沙区域范围为“南沙群岛”,而非“南威岛”。在多方博弈之下,美国主导制定的和约只规定了日本放弃对南海诸岛的权利,却没有明确具体的接收方。“旧金山对日和会”与和约的模糊规定为其后南海争端的扩大化埋下了伏笔,也为日后美国介入南海争端提供了可能。
- 栗广
- 美国对南海争端政策的形成(1943-1951)
- 2017年
- 1933年发生的'九小岛事件'标志着南海争端的发生。在争端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作为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国对之并不关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眼见日本利用所控制的南海诸岛向东南亚国家发动进攻,才开始关注南海诸岛。从1943年起,美国开始系统性地考虑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相关问题,对南海诸岛的处理问题即是其中之一。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美国终于在1951年初步确立了对南海争端的政策。有关美国对南海争端政策的形成过程。
- 栗广
- 关键词:立场南沙群岛问题群岛南海争端
-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处理阵营内部关系的比较研究论纲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着重从冷战期间美苏在各自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形式、所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人民对文明的认同程度、决策模式等四个方面对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比照探讨。同时,揭示了美苏在处理各自阵营内部关系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今后处理国际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 栗广
- 关键词:冷战时期
- 1950s:中国台湾在南海争端中的角色——基于台湾、美国档案的解读被引量:6
- 2016年
- 20世纪50年代,南海争端迎来了一次高潮。在"人道王国事件"期间,台湾当局积极与菲律宾进行交涉,暂时制止了相关方面对南海诸岛的觊觎。"克洛马事件"发生之后,台湾当局主动与菲律宾、南越政权进行交涉,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恢复了在太平岛的驻军。台湾当局的行为客观上对维护中国南海诸岛的主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当时台海两岸严重对立的冷战氛围,导致台湾当局在维护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过程中掺杂了浓厚的"反共"因素,这种立场导致20世纪60年代末菲律宾、南越掀起占领南海诸岛的高潮,对中国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 栗广
- 1969—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进程中的苏联因素
- 2010年
- 1960年代末,国际局势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苏联实力大大增强并开始表现出对外扩张趋势的情况下,为了巧妙地利用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实现其国家利益最大化,美国决策者作出了与中国缓和关系的决定。珍宝岛事件以后,中国面临着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战的压力,深知改变这种不利局势的紧迫性。在美国主动释放出缓和信号的情况下,中共做出了积极回应。共同面临着苏联压力的中美两国,通过多次接触,终于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对峙。毫无疑问,在中美关系缓和进程中,苏联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栗广
- 关键词:美苏关系苏联因素
- 新时代培养造就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研究
- 2018年
- 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是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纵观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在如何培养造就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方面,我们党既有着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又有着发人深省的教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之际,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我们党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内存在着突出的问题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此,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在推进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在坚持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中、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培养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李新生栗广王超李南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中国共产党
- 从“反华”到“联华”——尼克松对华政策演变的思想动因探析
- 2011年
- 尼克松对华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反华"到"联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一方面既受到美国国内政治舆论的左右,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在内在驱动与外在压力的共同驱使下,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不得不走上正视中国的轨道,这个结果既关系到尼克松个人的政治前途,又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对尼克松对华思想演变动因的分析,可以揭示中美关系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也可以为近来中美两国复杂的战略性伙伴关系提供积极的参照。
- 栗广胡淑婷
- 关键词:尼克松
- 中美未能制止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原因探析
- 2016年
- 1971年,印度借巴基斯坦国内因全民大选引发的危机进行干预,并计划借此良机通过战争削弱巴基斯坦。在这场危机中,虽然中美两个大国都支持巴基斯坦,但是由于其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内外交困;中国因"十年动乱"导致国际国内危机重重;中美两国在应付危机过程中信息交流不充分;故而印度敢于不顾中美两国的反对,最终发动了对巴基斯坦的战争。
- 栗广
- 关键词:印巴战争
- 尼克松-福特政府对菲律宾南沙诉求的立场评析——以美国官方档案为依据被引量:2
- 2016年
- 1971年,菲律宾政府正式提出了对南沙群岛的主权要求。美国尼克松政府随之对南海地区局势进行了数次评估,对南海争端有了初步认知。西沙海战发生之后,面对菲律宾所提出的将南沙纳入美菲协防范围的请求,尼克松政府决定在此问题上采取模棱两可的立场。其后,菲律宾以军事基地的使用权为筹码要求美国同意协防南沙,但福特政府仍拒绝进行明确表态。实际上,尼克松-福特政府采取的是不介入南海争端的立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菲律宾在南沙地区采取行动的步伐。
- 栗广
- 关键词:南沙群岛尼克松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