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旭
-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怀集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部术后肺部感染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对572例腹部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47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572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47例,感染率8.22%。年龄>6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17.58%,远高于其他低龄两组(P<0.05);上腹部术后感染率19.87%较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率4.04%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7.02%与无原发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率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胃管患者的肺部感染率26.38%远高于未留置管者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因素导致腹部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结论腹部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手术部位、原有呼吸系疾病、留置胃管等因素相关,因此应积极预防,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梁朝旭
- 关键词:腹部手术肺部感染
- 应用碘伏冲洗及切口负压引流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碘伏冲洗及切口负压引流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883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三组,甲组343例,应用0.5%碘伏溶液处理切口并放置负压球引流管;乙组253例,应用庆大霉素32万U加生理盐水处理切口后放置胶片引流条;丙组287例,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处理切口。观察三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甲组切口感染5例,术后感染率1.46%;乙组切口感染21例,术后感染率8.3%,丙组切口感染26例,术后感染率9.06%,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0.5%碘伏溶液冲洗及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来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疗效满意,能显著降低切口感染率。
- 梁朝旭张毅杰卢罗生
- 关键词:阑尾炎切口碘伏负压引流
- 复发性甲亢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甲亢术后复发的原因,再次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对策,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年间76例复发性甲亢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全组均治愈,58例随访1—20年无复发,并发声音嘶哑2例(2.63%),呛咳1例(1.32%),术后5天内抽搐3例(3.95%),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2.63),均为暂时性。结论甲亢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组织保留过多,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规范操作,耐心、细致解剖进行手术能最大限度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 梁朝旭
-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外科手术
- 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月间低位直肠癌患者中采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术137例(观察组)与同期98例手工缝合行Dixon手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双吻合器组保肛率明显高于Dixon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及出血发生率则明显低于Dixon手术组(p<0.05),而两组手术过程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应用双吻合器组患者的控便能力正常比例明显高于Dixon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局部复发率及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应用可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及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梁朝旭张毅杰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手术治疗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对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I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均行肿瘤I期切除吻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全组均治愈,无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切口感染5例,肺感染4例,腹腔积液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处理,术中有效肠腔减压,正确的吻合技术及积极的营养支持疗法是I期手术治疗成功的关建,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 张毅杰梁元李克勤岑多养梁朝旭
- 关键词:结肠肿瘤肠梗阻
- 老年急性阑尾炎109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 1996年
- 老年急性阑尾炎109例诊治体会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526400)梁朝旭本院从1989年1月~1995年1月6年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1320例,其中60岁和以上的急性阑尾炎109例,占8.26%。现就其诊断及治疗问题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 梁朝旭
- 关键词:阑尾炎老年人外科手术
- 新生儿胃破裂1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新生儿胃破裂病例。结果 12例经腹部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全部经手术探查证实为胃大弯前壁破裂,破裂口长度3~6cm,均作手术修补加腹腔引流,治愈6例,死亡6例。结论 新生儿喂养不当是引起新生儿胃破裂的直接原因,破裂口修补的好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合理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存活率。
- 岑多养梁元李克勤梁朝旭
- 关键词:新生儿胃破裂
- 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
- 2005年
-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5例闭孔疝病例诊治经过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术前确诊率仅20%(3/15),误诊率80%(12/15)。全组均行疝环修补术,采用剖腹探查切口。均痊愈,其中8例随访至今无复发。无1例肠瘘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4例(21.67%)。结论闭孔疝术前诊断较困难,年老体弱、多胎生育史的妇女如有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表现,应高度考虑闭孔疝可能。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诊断和手术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张毅杰梁朝旭梁元李克勤岑多养
- 关键词:闭孔疝外科手术
- 管状吻合器及缝合器在Roux-en-Y上消化道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使用管状吻合器及缝合器在Roux-en-Y上消化道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329例应用管状吻合器及缝合器行Roux-en-Y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组均获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6~4.0h,平均2.8h,无吻合口瘘、出血及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0.5~2年,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经放置支架后恢复正常饮食,其余患者胃镜或钡餐示吻合口愈合良好,进食状态良好。结论:Roux-en-Y上消化道重建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及缝合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梁朝旭张毅杰
- 关键词:管状吻合器缝合器胃切除重建术ROUX-EN-Y吻合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
- 2005年
-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外科公司的疝修补塞及补片,对21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0分钟,平均住院时间4天,术后4 ̄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48小时后切口疼痛3例(14.29%),局部轻微隆起异物感4例(19.05%),睾丸肿胀2例(9.52%)。全组均Ⅰ期愈合(100%),无切口感染及阴囊血肿发生,随访1 ̄16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有效的,是较理想的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 张毅杰梁元李克勤岑多养梁朝旭
-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嵌顿疝睾丸肿胀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