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肖玉
-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良肢位摆放对瘫痪患者肌力恢复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评价良肢位摆放对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科住院的肢体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摆放,实验组从入院当天开始用良肢位摆放对瘫痪肢体进行护理,记录入院当天、1周及出院时的肌力积分值,比较各组入院1周、2周及出院时肌力积分差值变化。结果实验组入院治疗后1周、2周时肌力积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时肌力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女性、>75岁及住院天数>15 d以上的患者肌力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实验组住院天数和年龄是肌力积分差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护理可提高肢体瘫痪患者肌力恢复能力,但临床应用时要考虑疗程、年龄的影响因素。
- 杨静萍梁肖玉张金娜谢金燕刘新通林剑国
-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瘫痪良肢位摆放肢体功能
- 脑血管造影术的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
- 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80%,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造影(DSA)是国际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我科自2...
- 梁肖玉
-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术中配合皮下血肿全程陪伴术前护理
- 文献传递
- 广州社区居民颈动脉病变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居民颈动脉病变流行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广州市35个社区3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脑血管病相关因素现况调查,调查手段包括面对面问卷,现场体检,睡眠心理测试,心电图,腹部、妇科、颈部血管B型超声检查,以及采取血液标本行有关生化指标检测,所有结果均输入专有数据库。结果共有2276例居民参加了调查,颈动脉病变流行率是53.8%,以单纯硬化和混合性病变为主,并且男性高于女性(64.03%vs 48.96%,P=0.0003),嗜酒、吸烟、少做家务及焦虑抑郁在有颈动脉病变的人群中流行率高于无颈动脉病变的人群,对颈动脉病变与物质代谢紊乱每个指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反应蛋白之间关系均非常密切。结论广州社区居民颈动脉病变的流行率高,加强对居民的正确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以及动态监测病变对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非常必要。
- 梁肖玉戴颖仪张竹闫修魁林鸿滨李东仕涂平忠焦锐刘新通林剑国
- 关键词:颈动脉病变流行率脑卒中
- 信息智能化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 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是救治神经系统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监护单元,然而NICU的建设和管理尚无统一规范化指南,各地NICU建设和管理差异较大。如何建设高效有序的NICU单元,仍是各大医院神经专科建设要研究的课题。我院于...
- 梁肖玉刘新通林剑国
- 关键词:监护室信息化时代智能化技术
- 文献传递
- 气管切开后无机械通气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06年
- 林见欢黎春常梁肖玉
- 关键词:气道湿化方法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后呼吸道上皮细胞人工气道建立人工气道患者
- 专职介入护士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专职介入护士护理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血压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围术期由病房当班护士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职介入护士进行术前访视、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前和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介入护士实行一对一护理干预,能更充分地做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提高患者心理顺应能力,有利于稳定情绪、稳定血压。
- 张文静梁肖玉李少芳古瑞平郑金燕陈冰心
-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血压护理干预
- 个体化护理方案应用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探讨
- 本文论述了个体化护理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个性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个体化护理方案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必要性。
- 邝星弛肖冬梅梁肖玉
-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重症脑血管病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信息智能化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是救治神经系统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监护单元,然而NICU的建设和管理尚无统一规范化指南,各地NICU建设和管理差异较大。如何在有条件的高级别医院建设高效有序的现代化NICU单元,仍是各大医院神经专科建设要研究的课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16年对NICU进行了改建,在改建过程中将目前能开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充分应用到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以达到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增强服务质量之目的。此经验可供其他在建NICU单位参考。
- 梁肖玉刘新通林剑国闫修魁
- 关键词:监护室信息化时代智能化技术
-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代谢功能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伴抑郁(DP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其代谢功能。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PD患者48例(DPD组),帕金森病不伴抑郁(NDPD)患者47例(NDPD组),选入帕金森病(PD)患者的健康配偶43名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粪便样本,提取样本中的细菌DNA进行16SrDNA测序,比较三组间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分析DPD组差异菌属。应用PICRUSt2软件对肠道菌群测序结果进行代谢功能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PD组和NDPD组的菌群α多样性显著增高(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DPD组和NDPD组肠道菌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NDPD组,DPD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丰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ND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判别分析(LDA)结果显示,另枝菌属(Alistipes)、Anaerotruncus属、Dielma属、霍尔德曼氏菌属(Holdemania)、芽胞杆菌属(Cloacibacillus)、柯林斯氏菌属(Collinsella)是DPD患者的特征性肠道菌群。PICRUSt2代谢功能分析发现,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和抗坏血酸抵抗是DPD患者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途径。结论DPD患者肠道菌群与NDPD患者及健康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DPD患者特征性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蛋白酰化、抗坏血酸抵抗途径参与疾病的发病过程。
- 任腾竹李桂花梁肖玉郭琳玲刘新通
-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代谢功能
- 一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 患者得知身患梅毒后,情绪低落、恐惧、羞涩、害怕被他人知道后瞧不起自己,不愿意与旁人交谈,担心该病不能治愈而自暴自弃.在住院期间出现麻木感自下向上发展,逐渐感觉四肢及腰部麻木,双下肢乏力加重,不能行走,出现大小便障碍,排便...
- 梁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