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超

作品数:195 被引量:607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4篇细胞
  • 68篇肝癌
  • 59篇肝细胞
  • 50篇细胞癌
  • 48篇肝细胞癌
  • 37篇基因
  • 34篇肿瘤
  • 33篇蛋白
  • 31篇癌组织
  • 28篇树鼩
  • 25篇黄曲霉
  • 23篇凋亡
  • 23篇毒素
  • 23篇曲霉毒素
  • 23篇黄曲霉毒素
  • 22篇细胞凋亡
  • 21篇鼠肝
  • 21篇黄曲霉毒素B...
  • 21篇大鼠肝
  • 18篇腺癌

机构

  • 147篇广西医科大学...
  • 37篇广西医科大学
  • 35篇广西壮族自治...
  • 17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广西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南宁市第四人...
  • 1篇玉林市妇幼保...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南宁市第二人...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94篇欧超
  • 134篇曹骥
  • 110篇苏建家
  • 97篇杨春
  • 86篇李瑗
  • 55篇岳惠芬
  • 46篇段小娴
  • 28篇班克臣
  • 19篇李黄羿
  • 18篇黎乐群
  • 16篇张力图
  • 15篇左传田
  • 15篇赵荫农
  • 15篇茅乃权
  • 15篇黄鼎铭
  • 15篇杨立
  • 15篇谢彤
  • 15篇黄耀元
  • 14篇黄其春
  • 14篇杨芳

传媒

  • 19篇广西医科大学...
  • 16篇中华肿瘤防治...
  • 12篇中国癌症防治...
  • 9篇中华肝脏病杂...
  • 8篇中国肿瘤临床
  • 7篇肿瘤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癌症
  • 3篇广西医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四川肿瘤防治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广西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14篇2013
  • 11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17篇2009
  • 9篇2008
  • 18篇2007
  • 18篇2006
  • 9篇2005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叶提取物对AFB1致HepG2细胞毒性保护作用的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AFB1致HepG2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以MTT实验检测AFB1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再以MTT、FCM等实验,观察EGb761预处理后对AFB1诱导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然后通过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及二氛荧光素双乙酸(DCFH-DA)法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氧化代谢产物活性氧簇(ROS)水平,以观察EGb761对AFB1毒性引起的HepG2细胞活性保护作用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AFB1显著降低HepG2细胞活力,IC50为15μg/mL。EGb761能显著增加AFB1处理后的细胞活力,以219μg/mLEGb761预处理在24、48和72h均提高了AFB1(15μg/mL)处理的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了28%、47%及47%,P值均<0.01;在3个时间点都明显抑制了AFB1诱导的MDA的形成及ROS的水平,P值均<0.01。结论:EGb761对AFB1致HepG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蒿艳蓉杨芳曹骥欧超张晶晶段小娴杨春李媛苏建家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类
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DDP对H22肝癌的病理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顺铂(DDP)植入H22肝癌组织后,观察肝癌的病理变化。方法:分别把125 I,DDP和两者联合植入荷H22肝癌小鼠瘤体内28 d,观察肿瘤生长,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H22肝癌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125 I,DDP植入肿瘤组织后,瘤体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两者合用后致肿瘤生长变慢且出现变性坏死。镜下观察:125 I,DDP两组可见癌细胞形态不规则,有坏死的癌细胞,周围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125I+DDP组癌组织以癌细胞坏死为特征;电镜下125I,DDP两组核膜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核仁浓缩或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粗面内质网结构松散、脱粒、滑面内质网增多,其间有较多凋亡的癌细胞,并有多个凋亡细胞聚集;而125I+DDP组为坏死或不完全坏死的癌细胞为主,其间也有凋亡的癌细胞。结论:放射性粒子125I与DDP组织间植入可导致肿瘤变性、死亡,还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新治疗。
韦长元杨伟萍覃庆洪李挺欧超
关键词:H22肝癌细胞顺铂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在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是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样本DNA进行全基因组水平的检测,将测序结果与人类参考基因组碱基序列进行比对,通过生物信息分析以发行受检样本存在的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孕期对胎儿是否患染色体疾病进行检查是确保胎儿健康的重要措施。孕11~13周+6天的B超检查和孕15~20周的唐氏血清学筛查以及无创DNA检测都是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对近年来胎儿遗传学诊断中应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分类介绍。
陆光铤欧超
关键词:产前诊断
影响树鼩体内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索影响树鼩体内长期感染HBV的因素。方法77只新生期和49只非新生期树鼩,分别以不同的感染源和注射方式接种HBV,部分动物加以辅助措施。接种后定期获取动物血和肝组织,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Southemblot和dot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子和光学显微镜等多种方法,长期动态观察动物体内HBV感染标志的消长。结果新生期接种的树鼩中6只确定、7只疑似为持续感染,非新生期接种的树鼩无一为持续感染。单份的HBV患者或树嗣血清为效果较好的感染源;皮下注射为较好的接种途径;接种用血清先经纯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联合检测树嗣血清的HBV免疫学标志和肝组织的HBVDNA为较好的检测方案。结论不同的接种年龄、感染源、接种方法、辅助措施可影响树鼩体内慢性感染HBV的效果,合适的检测方案有助于判断和预测树鼩的感染状态。
王琦杨春苏建家曹骥欧超杨芳张晶晶史俊林汪多平王晓娟王佳阮萍李瑗李瑗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树鼩
链脲佐菌素诱导树鼩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被引量:23
2000年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树糖尿病(DM)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空腹血糖(FBG)标准和最佳药物剂量。方法:45只树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80、100、120、150mg/kg组5个组,测定其注药前、后FBG,并于注药后第4、10周处死,取胰腺做光镜、电镜检查。结果:FBG≥111mmol/L的树胰腺胰岛数量明显减少,胰岛直径也明显缩小,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肿胀,可见数量不等的β细胞脱颗粒,甚至无紫红色颗粒,淀粉染色阳性,符合DM成模动物胰腺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STZ 80mg/kg组无一成模;100mg/kg组患病率10%(1/10),仅维持1周即自然阴转;120、150mg/kg组患病率均为88.9%(8/9),前者维持时间短,注药后第4周自然阴转率50%(4/8),第10周为100%(8/8);后者维持时间长,注药后第4周自然阴转率37.5%(3/8),第10周为62.5%(5/8)。150mg/kg组成模后第6周有1只树死亡,其余各组树 无一死亡。结论:STZ能诱导树FDBE-DM模型,树 DM模型标准为FBG≥11.1mmol/L,最佳STZ剂量为150mg/kg。
冼苏黄松秦映芬罗佐杰韦敏怡欧超苏建家
关键词:STZ树鼩链脲佐菌素胰岛
全文增补中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细胞肝癌中B-my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B-myb mRNA表达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系统,检测肝细胞肝癌(HCC)中B-myb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70例HCC患者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18例正常肝组织中B-my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 mRNA在肝癌组织(0.0375±0.0168)及癌旁肝组织(0.0353±0.0128)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0.0265±0.0099)中的表达水平(P<0.05),而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yb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明显有关,而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该方法克服了传统PCR只能定性检测而不能定量检测的缺点,为研究B-myb在HCC中的表达提供了定量方法。B-myb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吴华曹骥杨春李丽萍欧超潘南海段小娴李瑗苏建家岳惠芬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B-MYB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动态研究HBV和AFB_1诱发树鼠句肝细胞癌过程中一些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探讨人乙肝病毒 (HBV)和黄曲霉毒素 B1 (AFB1 )致肝细胞癌 (HCC)及协同致 HCC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树鼠句分为 4组 :A组 :感染 HBV加摄入 AFB1 ;B组 :只感染 HBV;C组 :只摄入 AFB1 ;D组 :作空白对照。然后定期行肝活检 ,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动态观察一些癌基因 (蛋白 )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结果 :1A组谷胱苷肽转移酶(GGT)阳性灶个数及面积明显多于、大于 B、C组 ;2 A组 P2 1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 B和 C组 ,A组 6只 P2 1蛋白阳性的树鼠句到 12 0周时全部发生了 HCC;3实验后期 ,A组 HBx Ag检出率及 HBV DNA整合率明显高于 B组 ;4在诱癌过程中 ,IGF- 表达率呈波动形 ,带癌肝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癌肝 ;5 10 5周时 ,A、B、C组 P5 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 D组 ;在 A,C组检出 p5 3异常带 ;6第 45及 10 5周时 ,A组 c- fos表达率分别为 2 3.1%和 2 0 % ;C组为 38.5 %和 15 .4% ,B,D两组均未检出 ;7H- c- myc基因 :直到 12 0周 ,无癌肝组织均未见异常 ;在肝癌组织中 ,A组有 4例扩增 ,C组无异常 ;8CDK4基因 :只有 A组在第 75周有 1例扩增 ,该树鼠句在第 10 6周时发生了 HCC。在 HCC中 ,A组有 2 5 %出现 CDK4扩增 ,C组未见异常。结论 :再次证实 HBV和 AFB1 有协同致 HCC作用 ;AFB1 有利于 HBx Ag的表达和
苏建家李瑗班克臣覃柳亮王辉云杨春欧超严瑞琪
关键词:肝细胞癌HBV黄曲霉毒素B1树鼩
FIBP在肝细胞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探索
2023年
探究肝细胞癌中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胞内结合蛋白(FIBP)对诊断和预后的作用。方法 通过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2.0)数据库、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集和人类蛋白表达图谱(HPA)数据库,探索FIBP在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情况,并绘制ROC曲线、生存曲线和列线图,分析FIBP在肝细胞癌诊断和预后的作用。结果 相比癌旁组织,FIBP的mRNA在肝细胞癌肝组织中高表达(均p <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细胞癌组织中,FIBP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同时,FIBP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934、0.940和0.870。此外,生存分析表明上调的FIBP与肝细胞癌的预后差显著相关(p < 0.001)。结论 FIBP有望成为肝细胞癌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
覃燕明欧超
关键词:肝细胞癌诊断预后
甘露醇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甘露醇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使用特定浓度(10%~19%)的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胃腺癌等。传统上甘露醇仅作为利尿剂、高渗透降压药等,发明人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甘露醇具有抗肿...
黄鼎铭刘德森黎乐群黄亚铭张力图曹骥黄其春吴军岳惠芬李黄羿潘琪黎斌杨立黄亚芬茅乃权左传田谢彤潘泓黄耀元欧超梁新强崔英
文献传递
健脾消积汤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抑制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SD大鼠80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大、小剂量中药组及模型组、空白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正常饲养外,其余3组均用DEN作为肝癌的启动剂(200μg/kg),然后喂食含0.015%的2-乙酰氨基芴(2-AAF)饲料2周,行大部分肝切除术。大、小剂量中药组大鼠从实验开始即加用健脾消积方药汤剂灌胃,模型组则单纯喂食基础饲料。于停饲2-AAF饲料3 d后抽取大鼠血液并将其处死,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2(IL-2)含量,肝脏按规定部位取材,ABC法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外肝脏采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染色,算出平均每平方厘米肝面积中γ-GT阳性灶的数量、面积。结果大、小剂量中药组γ-GT阳性灶的数量、面积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大、小剂量中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小剂量中药组TGF-β1阳性率较模型组低(P<0.05),大剂量中药组TGF-β1阳性率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含量均较空白组降低(P<0.05),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降低程度较模型组低(P<0.05),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IL-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脾消积方药有一定的抑制大鼠肝癌前病变作用,其机理可能是能过抑制TGF-β1生成,降低对免疫因子IL-2的抑制作用,增强大鼠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胡利荣陈闯欧超黎汉忠黄智芬陈军
关键词:肝癌前病变健脾消积汤白介素-2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